对外铤 2017年第2期・总第272期 【区域经济】 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 及发展路径研究 梁 爽 王 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基于地区层面,阐述辽宁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分析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产业基础。遵循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思路,提出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重点发 展优势新兴产业,扶持鼓励培育其它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关键词]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础;发展思路;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082—02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之一, 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门类设施齐全,在机床、航运 等领域表现突出。2011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就有10000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培育和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目标。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纷 纷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重要日程。辽宁省政 多个生产单位,总利润9OO亿以上。拥有沈飞集团、三一 重工、沈阳黎明、大连机车车辆厂等一批领军企业,为高 府在2012年发布的《辽宁省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意见》中明确了辽宁省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先进 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业、新医药产业、信息产 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产业、生物育种产业和高技术服 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东软的飞速发展是辽 宁软件业的典型代表,沈阳的同方科技、大连久久光电等 成为信息科技产业的领军企业,大连华信、大连海辉、沈 阳东软成为全国软件外包前三甲,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 业基地等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十分突出。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辽宁省发展具有集群发展优势, 大连的华科新材料、沈阳马钢集团和精诚铜业、营口的金 龙集团等都拥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二)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一定成绩 、辽宁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辽宁省目前经济增速下降, 2014年辽宁省GDP总量28626.6亿元,增速为5.8%, 2015年仅为3%,创23年来最低值。辽宁经济运行面临 下行压力,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枯竭、产 能过剩等问题凸显,依靠能源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驱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 在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方面,辽宁省起步较 晚,但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管理规则与扶持政策,辽宁 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力图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阴影。 近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较快,风电规模成倍增 长,规划至2020年核电项目的核功率达至4000万千瓦 的装机容量。 (三)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调整工业内部结 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传统产 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是辽宁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抢占经济技术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是帮助辽宁省经济走 出目前困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重大战略选择。作为我国重点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通过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有更迫切 地诉求。 二、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 (一)产业基础较雄厚 辽宁省以开拓独立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产业作为 全省的战略重点,近几年,辽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投资力度,仅2014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总投资477.7 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辽宁省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4733.3亿元,年均增 [作者简介]梁爽(1970一),女,汉族,辽宁海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王娜(1978一),女, 汉族,辽宁辽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 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u5BJY025)。 82 2017年第2期・总第272期 长25%,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9.9个百分点,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2015 年前三季度,辽宁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比2014年同期增长13.6%,科学 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0.3%,均大大高于一般 行业。 (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基地基本形成 对{》卜错 面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推动以特 种钢材、新型可替代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 产业;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和其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做优增量。增强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通 过发展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产业带动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整体发展。 (二)扶持鼓励培育其它新兴产业 1.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在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辽宁省 一针对产业发展速度慢,生产规模小,产品类型比较单 的其它新兴产业,政府要充分发挥扶持作用,加强政府 对战略性新兴产品的采购,提升发展速度并扩大生产规 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沈阳铁西装 备制造业集聚区和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为主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开展了一部分以先进装 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拥有以沈飞集 团、沈阳黎明发动机集团、大连机车车辆厂、大连新船重 工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并形成了 具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依托沈阳、大连两大中心城市的人才、科技优势和集 聚、辐射功能,辽宁省已逐步形成了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阳 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群和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宁沿海高新 技术产业带。建立了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连软件 出口基地、大连信息产业基地等为主体的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基地,大力提升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 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形成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与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有所不同,辽宁乃 至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情况 下发育的,面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双重任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具有高度关联 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中,必须处理好传统 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 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互动发展。 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种发展思路:一是依托新 兴技术,培育发展全新的新兴产业;二是在现有产业基础 上升级转型,并激发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其中,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侧重第二条发展途径,基于辽宁省产业基础,选择产 业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优先 发展,给予政策优惠,在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强代 弱,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 (一)重点发展优势新兴产业 基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基础,以及本土资源优 势,优先选择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和新材料产业,加大政策及资金等的支持力度。重点推 动在高档自动化数控机床、航空飞机、轨道交通设备等方 模。推进辽宁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新能源设备、交 通信息网络技术以及海洋勘探技术等发展,促进城市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升级,增加产品种类,扩大产业 规模。 (三)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 辽宁省研发投资力度不足,占GDP的比重低于2%, 企业研发投资在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3%。现阶段,辽 宁省应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增强对产业的支撑。 一是政府实行优惠和补贴政策;二是借助高校的科研能 力;三是选择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建立公共技 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方面的支持;四是实施 一批科技创新工程。 (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 聚发展。重点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等基础产业集群,构筑 一流国际服务平台,并有效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加强各产 业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稳固的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 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创新氛围,并促进新兴专业化服务 行业发展。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促进现 有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相融合,调整现有产业园区发展 重点转向新兴产业领域。 [参考文献] [1]张欣.辽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 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14(8). [2]姜岩.辽宁资源型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 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下. [3]陆立军.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J].中国软科学, 2012(5). [4]冯志,周丽娣.“十--_tf.”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的战略布局分析[J].辽宁经济,2013(2). [5]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 报,2015(21). (责任编辑:张彤彤)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