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构 (配)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顺利进⾏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作必须在⼯程开⼯之前完成。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连续施⼯的要求。 1.物资准备⼯作的内容
物资准备⼯作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准备;构 (配)件和制品的加⼯准备;建筑安装机具的准备和⽣产⼯艺设备的准备。
(1)建筑材料的准备。建筑材料的准备主要是根据施⼯预算进⾏分析,按照施⼯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时矿 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进⾏汇总,编制出材料需要量计划,为组织备料、确定仓库、场地堆放所需的⾯积和组织运输等提供依据;
(2)构(配)件、制品的加⼯准备。根据施⼯预算提供的构(配)件、制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消耗量,确定加⼯⽅案和供应渠道以及进场后的储存地点和⽅式,编制出其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积等提供依据;
(3)建筑安装机具的准备。根据采⽤的施⼯⽅案,安排施⼯进度,确定施⼯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进场时⼩ 确定施⼯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和⽅式,编制建筑安装机具的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积等提供依据;
(4)⽣产⼯艺设备的准备。按照拟建⼯程⽣产⼯艺流程及⼯艺设备的布置图⼀提出⼯艺设备的名称、型号、⽣产能⼒和需要量,确定分期分批进场时间和保管⽅式,编制⼯艺设备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积提供依据。 2.物资准备⼯作的程序
物资准备⼯作的程序是搞好物资准备的重要⼿段。通常按如下程序进⾏:
(1)根据施⼯预算、分部 (项)⼯程施⼯⽅法和施⼯进度的安排,拟定国拨材料、统配材料、地⽅材料、构 (配)件及制品、施⼯机具和⼯艺设备等物资的需要量计划;
(2)根据各种物资需薷量计划,组织货源,确定加⼯、供应地点和供应⽅式,签订物资供应合同; (3)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和合同,拟运输计划和运输⽅案;
(4)按照施⼯总平⾯图的要求,组织物资按计划时间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式进⾏储存或堆放。 (三)劳动组织准备
劳动组织准备的范围既有整个建筑施⼯企业的劳动组织准备,⼜有⼤型综合的拟建建设项⽬的劳动组织准备,也有⼩型简单的拟建单位⼯程的劳动组织准备。这⾥仅以⼀个拟建⼯程项⽬为例,说明其劳动组织准备⼯作的内容如下: 1.建⽴拟建⼯程项⽬的领导机构
施⼯组织机构的建⽴应遵循以下的原则:根据拟建⼯程项⽬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拟建⼯程项⽬施⼯的领导机构⼈选和名额;坚持合理分⼯与密切协作相结合;把有施⼯经验、有创新精神、有⼯作效率的⼈选⼊领导机构;认真执⾏因事设职、因职选⼈的原则。 2.建⽴精⼲的施⼯队组
施⼯队组的建⽴要认真考虑专业、⼯种的合理配合,技⼯、普⼯的⽐例要满⾜合理的劳动组织,要符合流⽔施⼯组织⽅式的要求,确定建⽴施⼯队组 (是专业施⼯队组,或是混合施⼯队组,要坚持合理、精⼲的原则;同时制定出该⼯程的劳动⼒需要量计划。
3.集结施⼯⼒量、组织劳动⼒进场
⼯地的领导机构确定之后,按照开⼯⽇期和劳动⼒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进场。同时要进⾏安全、防⽕和⽂明施⼯等⽅⾯的教育,并安排好职⼯的⽣活。
4.向施⼯队组、⼯⼈进⾏施⼯组织设计、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
施⼯组织设计、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的⽬的是把拟建⼯程的设计内容、施⼯计划和施⼯技术等要求,详尽地向施⼯队组和⼯⼈讲解交待。这是落实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的好办法。
施⼯组织设计、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的时间在单位⼯程或分部分项⼯程开⼯前及时进⾏,以保证⼯程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施⼯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验收规范等要求进⾏施⼯。
施⼯组织设计、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有⼯程的施⼯进度计划、⽉(旬)作业计划;施⼯组织设计,尤其是施⼯⼯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施⼯验收规范的要求;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艺的实施⽅案和保证措施;图纸会审中所确定的有关部位的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事项。交底⼯作应该按照管理系统逐级进⾏,由上⽽下直到⼯⼈队组。交底的⽅式有书⾯形式、⼝头形式和现场⽰范形式等。
队组、⼯⼈接受施⼯组织设计、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后,要组织其成员进⾏认真地分析研究,弄清关键部位、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和操作要领。必要时应该进⾏⽰范,并明确任务及做好分⼯协作,同时建⽴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保证措施。 5.建⽴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地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健全,直接影响其各项施⼯活动的顺利进⾏。有章不循其后果是严重的,⽽⽆章可循更是危险的。为此必须建⽴、健全⼯地的各项管理制度。通常内容如下:
⼯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件、配件、制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施⼯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职⼯考勤、考核制度;⼯地及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材料出⼊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保养制度。 (四)施⼯现场准备
施⼯现场是施⼯的全体参加者为夺取优质、⾼速、低消耗的⽬标,⽽有节奏、均衡连续地进⾏战术决战的活动空间。施⼯现场的准备⼯作,主要是为了给拟建⼯程的施⼯创造有利的施⼯条件和物资保证。其具体内容如下: 1.做好施⼯场地的控制测量
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图及给定的永久性经纬座标控制和⽔准控制基桩,进⾏⼚区施⼯测量,设置⼚区的永久性经纬座标桩,⽔准基桩和建⽴⼚区⼯程测量控制。
2.搞好\"三通⼀平\" \"三通⼀平\"是指路通、⽔通、电通和平整场地。
路通:施⼯现场的道路是组织物资运输的动脉。拟建⼯程开⼯前,必须按照施⼯总平⾯图的要求,修好施⼯现场的永久性道路(包括⼚区铁路;⼚区公路)以及必要的临时性道路,形成完整畅通的运输络,为建筑材料进场、堆放创造有利条件。
⽔通:⽔是施⼯现场的⽣产和⽣活不可缺少的。拟建⼯程开⼯之前,必须按照施⼯总平⾯图的要求,\"接通施⼯⽤⽔和⽣
活⽤⽔的管线,使其尽可能与永久性的给⽔系统结合起来,做好地⾯排⽔系统,为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电通:电是施⼯现场的主要动⼒来源。拟建⼯程开⼯前,要按照施⼯组织设计的要求,接通电⼒和电讯设施,做好其他能源 (如蒸汽、压缩空⽓)的供应,确保施⼯现场动⼒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正常运⾏。
平整场地:按照建筑施⼯总平⾯图的要求,⾸先拆除场地上防碍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然后根据建筑总平⾯图规定的标⾼和⼟⽅竖向设计图纸,进⾏挖 (填)⼟⽅的⼯程量计算,确定平整场地的施⼯⽅案,进⾏平整场地的⼯作。 3.做好施⼯现场的补充勘探
对施⼯现场做补充勘探是为了进⼀步寻找枯井、防空洞、古墓、地下管道、暗沟和枯树根等隐蔽物,以便及时拟定处理隐蔽物的⽅案,并进⾏实施。为基础⼯程施⼯创造有利条件。 4.建造临时设施
按照施⼯总平⾯图的布置,建造临时设施,为正式开⼯准备好⽣产、办公、⽣活、居住和储存等临时⽤房。 5.安装、调试施⼯机具
按照施⼯机具需要量计划,组织施⼯机具进场,根据施⼯总平⾯图将施⼯机具安置在规定的地点或仓库。对于固定的机具要进⾏就位、搭棚、接电源、保养和调试等⼯作。对所有施⼯机具都必须在开⼯之前进⾏检查和试运转。 6.做好建筑构 (配)件、制品和材料的储存和堆放
按照建筑材料、构 (配)件和制品的需要量计划组织进场,根据施⼯总平⾯图规定的地点和指定的⽅式进⾏储存和堆放。 7.及时提供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
按照建筑材料的需要量计划,及时提供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如钢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等试验;混凝⼟或砂浆的配合⽐和强度等试验。 8.做好冬⾬季施⼯安排
按照施⼯组织设计的要求,落实冬⾬季施⼯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 9.进⾏新技术项⽬的试制和试验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组织设计的要求,认真进⾏新技术项⽬的试制和试验。 10.设置消防、保安设施
按照施⼯组织设计的要求,根据施⼯总平⾯图的布置,建⽴消防。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五)施⼯的场外准备
施⼯准备除了施⼯现场内部的准备⼯作外,还有施⼯现场外部的准备⼯作。其具体内容如下: 1.材料的%考试⼤%⼀级建造师%加⼯和订货
建筑材料、构 (配)件和建筑制品⼤部分均必须外购,⼯艺设备更是如此。这样如何与加⼯部)、⽣产单位联系,签订供货合同,搞好及时秩应,对于施⼯企业的正常⽣产是⾮常重要;;对于协作项⽬也是这样,除了要签订议定书之外,还必须做⼤量的有关⽅⾯的⼯作。
2.做好分包⼯作和签订分包合同
由于施⼯单位本⾝的⼒量所限,有些专业⼯程的施⼯、安装和运输等均需要向外单位委托。根据⼯程量、完成⽇期。⼯程质量和⼯程造价等内容,与其他单位签订分包合同、保证按时实施。 3.向上级提交开⼯申请报告
当材料的加⼯和订货及做好分包⼯作和签订分包合同等施⼯场外的准备⼯作后,应该及时地填写开⼯申请报告,并上报上级批准。
四、施⼯准备⼯作计划
为了落实各项施⼯准备⼯作,加强对其检查和监督,必须根据各项施⼯准备⼯作的内容、时间和⼈员,编制出施⼯准备⼯作计划。
综上所述,各项施⼯准备⼯作不是分离的、孤⽴的,⽽是互为补充,相互配合的。为了提⾼施⼯准备⼯作的质量、加快施⼯准备⼯作的速度,必须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单位之间的协调⼯作,建⽴健全施⼯准备⼯作的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使施⼯准备⼯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和分期分批地进⾏,贯穿施⼯全过程的始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