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褚晓琳[内容提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为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基 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合作共赢是化解南海渔业纷争、促进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根本
途径。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源于国际法规定和南海 渔业现状,可行性源于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现有合作框架,以及渔业政策法规的相似 性。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存在三种可选择路径:扩展现有渔业组织的管辖范围至
南海、建立定期多边交流合作机制、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渔业协定。前一种路径 存在将域外国家纳入南海渔业管理的风险,后两种賂径则分别是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
合作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海渔业资源 养护管理 合作路径[作者简介]褚晓琳,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教授(上海邮编:201306)[中图分类号]D933. 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484 ( 2020) 01-0087-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参与国际渔业治理的研究”(编号:
17VHQ010)、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编号:18PJC07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针对单边主义有所抬头、多边治理体系遭遇挑战的 国际新形势,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倡议建立各国间更加平等均衡的伙伴关
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合作解决相互间矛盾争端,合作增进相互间共同利
益,共创共享人类美好未来。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实现世界
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复杂棘手的南海问题指明了合作发展的道路。据
此,南海问题合则共赢,争则共损。南海问题应通过互商互帮互利,实现共谋
共建共享,最终在推动南海区域共同发展繁荣中得以平稳顺利解决。由于渔业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灵活性、低敏性,一般认为渔业合作是南海①参见刘小妹:《以新时代人权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研究》2018年第3 期,第3页。• 87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问题的重要突破口。①目前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渔业领域已开展了多方面合
作,但是多集中于经贸科研领域,较少涉及资源养护管理层面。南海渔业资源
养护管理领域合作的缺失,致使各国南海渔业活动较为混乱,渔业纠纷频发, 渔业资源也因得不到有效合作管理而不断衰退。所以,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
合作势在必行。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与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人类发展高度,倡导构建世界各国机
会均等、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体现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实现全人类共建共享目标的重要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处理外交事宜和国际事务的重要依
据之一,也是中国为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的中国
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化背景下为确
立新的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贡献的中国方案。自2011年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之后,“人类
命运共同体”在中共十八大、十九大,联合国大会等国内国际重大会议上屡被
提及,并被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等国内国际重要文件,进而不断成
熟完善,最终形成系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席于2015年9月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全面论述了人
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
位一体”的综合性思想。第一,政治互信:各国应基于主权平等原则构建平等 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以充分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并通过
协商对话化解矛盾分歧。第二,安全共建:应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
合作与可持续的安全新观念,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新格局。第三,
经济共赢:打造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规范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世界 经济发展前景,实现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世界各国共同与可持续发展。第四,
文化包容:人类多样性文明应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处、兼收并蓄,以① 参见洪农:《南海共同开发:困境中求新机一〈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述评》,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4期,第64页。• 88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创造性发展。第五,生态共护: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①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思想是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绿色低碳,世界各国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共创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②(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面对国际新形势,提出
国际社会应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③人类命运共 同体思想出发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包容的;着眼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是长远的;根基于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深邃的。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 原则,如和平与发展、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
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遵循。1.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 核心思想都是和平与发展,具体要求包括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
非法使用武力、和平共处等。和平与发展对于维护并促进全球的稳定和繁荣发
挥了重要作用,而当今世界的各种对抗和不公则是这一主题未能真正贯彻的结
果。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构建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
格局,实现各国共同且可持续发展,这无一不处处体现着和平与发展理念,与
和平发展的主题一■脉相承。2. 国际合作加强合作是很多国际文件的共同精神,如《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21世纪议程》等都强调国际合作才是有效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出路。国
际合作有助于确立“和而不同”的治理机制,统筹“天人合一”的发展模式。
然而,在全球合作发展中失衡与不公情况仍时有发生,且越演越烈。对此,人
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塑造安全新格局;互助互惠互利,实现
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了国际合作,而且是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为探索一条
更为行之有效的全球合作新路径提供了新思路。① 参见《*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全文)》,新华网,2015年9月29
日,http: //www. xinhuanet. com/world/2015-09/29/c_ 1116703645. htm [2019-12-01 ] o② 参见江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南海安全合作——以国际法价值观的变革为视角》,《法商研究》
2018年第3期,第153页。③ 参见刘小妹:《以新时代人权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研究》2018年第3
期,第4页。④ 参见吴志成、吴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3期,第25页。・89・□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3.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
进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往往衍生出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
题。①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1994年《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等国
际文件都要求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下达成互惠互利安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
歧视待遇,形成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倡导各国互帮互助,共谋
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这不仅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以上国际公约不谋而合,
而且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要求打造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规范格局,推动世
界走共同、协调、均衡和普惠发展之路。4.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保 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都指出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是
人类共同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符合上述国际公约精神,倡导不同文
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而且从更高层面审视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提出只有 “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人类才能和谐共处于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中。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发展原则。《21世纪议程》《联合国
千年发展目标》等很多国际文件都将可持续发展规定为基础原则之一。可持续
发展包含公平、持续和共同三方面的内涵。公平是指同代和代际的机会和利益 平等;持续是指确保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以满足人类持续发展;共同是指各国应
从全球整体性出发协调行动,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 想确认了可持续发展是共同体实现的必由之路,不仅提出各国经济融合,实现
共同可持续发展,而且倡导生态共护,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融合了和平、合作、普惠、包容、绿色等概念在内的一 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根本价值观是通过世界各国协商合作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
共创共享未来美好生活。因而,共商、共建、共享是贯穿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 核心理念。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核心理念对于南海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的必要性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合作共赢才是解决① 参见赵可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求是》2018年第8期,http: //
theory, people, com. cn/n1/2018/0416/c40531 -29928772. html [ 2019-11-24] o② 参见涂少彬:《全球治理视阈下南海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法商研究》2019年第6期, 第174页。・90・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南海渔业问题乃至整个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缺乏 在渔业资源养护管理领域的合作,这不仅与国际法相关规定相悖,而且导致南
海渔业无序现状。因而,根据国际法规定,并针对南海渔业现状,有必要加强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国际法相关规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中有关闭海或半闭海,以及UNCLOS
和《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
高度汹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简称《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UNFSA)中有
关跨界鱼类种群合作养护管理的规定,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是必要的。UNCLOS第122条定义了闭海或半闭海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
由一个狭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
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第123条规定了闭海或半闭
海沿岸国应尽力直接或通过适当组织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合作:协调海洋生物资
源的管理、养护、勘探和开发;协调行使和履行其在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方面
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其科学研究政策,并在适当情形下在该地区进行联合的科
学研究方案;在适当情形下,邀请其他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与其合作以推行本 条的规定。据此,闭海或半闭海是在地理上较为封闭的海域,其对周边沿岸国 而言具有资源共享、环境共依、命运共连的特点。因而,闭海或半闭海沿岸国
的合作尤为重要,其对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及
增进周边各国共同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UNCLOS和UNFSA都规定了相关国家对跨界鱼类种群养护管理的合作义务。
UNCLOS第63条规定:如果同一种群或有关联鱼种的几个种群出现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或者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内而又出现在专属经济 区外的邻接区域内,沿海国与公海捕鱼国应直接或通过适当的分区域或区域组
织,设法就必要措施达成协议,协调并确保这些种群的养护和发展。UNFSA第
5条规定:为了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洒游鱼类种群,沿海国和公海捕
鱼国应根据《公约》履行合作义务:(a)制定措施确保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洒
游鱼类种群的长期可持续能力并促进最适度利用的目的……(1)进行有效的检
测、管制和监督,以实施和执行养护管理措施。南海为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环抱,是
典型的半闭海,其生态系统具有相对封闭性,其中渔业资源也具有相对独特性。
虽然目前南海周边各国大多尚未批准UNFSA,但都已批准加入了 UNCLOS。因① 闭海是指陆地占四周约95%的海,半闭海是指陆地占四周约50%的海。参见:L. M. Alexander,
\"The Management of Enclosed and Semi-enclosed Seas\" , in Fabbri, ed., Ocean Management in Global Change, Elsevier Applied Science, 1992, p. 554o
・91・□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而,根据UNCLOS有关闭海或半闭海与跨界鱼类种群的规定,南海周边各国对
于共同利用南海渔业资源,特别是如金枪鱼一类的跨界鱼类种群,负有合作养 护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二)南海渔业现状南海渔业现状也决定了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的必要性。目前南海渔
业资源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世界渔业和
水产养殖状况》①,作为中西部太平洋渔区一部分的南海西部海域多数鱼类种群 已被完全捕捞或过度捕捞,只有少数种群未充分捕捞。②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 鉴》的相关数据,我国2016、2017、2018年在南海的捕捞产量分别约是360万 吨、338万吨、310万吨,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8年比2017年下降
8.5%, 2017年比2016年下降5. 96%。③此外,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捕捞的单位
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④也呈明显下降态势。根据亚太渔业委员会
(APFC)的统计,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我国在内的
南海周边各国于1970—2010年在南海的CPUE均大幅下降。南海渔业资源持续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南海渔业尚无共同养护管理
机制,且周边各国渔业管理举措缺乏规范协调,各国均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发利用
南海渔业资源,造成南海渔业活动无序、竞争、不受管制,南海已沦为一个“公
共池塘” □如2012年6月越南通过《海洋法》,要求政府部门提供优惠条件鼓励并
保护南海渔业活动和其他海上活动。2014年6月,越南宣布将在广义省建设渔业
后勤服务中心,其目的明确为保障越南渔民在中国南沙海域的侵渔活动。⑤2018
年越南渔业协会发表声明,公然反对中国南海伏季休渔规定。⑥在这些政策法规
激励保障下,大批越南渔民涌入南海作业,甚至采用电鱼、炸鱼等严重破坏海① 参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渔业及水产养殖状况2016》,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2016年, http: //www. fao. org/fainily-fanTiing/detail/zh/c/466060/ [2019-12-2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 渔业及水产养殖状况2018——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2018年,http: //
www. fao. org/family-fanning/detail/zh/c/1145051/ [ 2019-12-22] o② “过度捕捞”是指鱼类种群丰度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水平。“未充分捕捞”是指鱼类种群丰度高 于最大可持续产量相应水平。参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渔业及水产养殖状况2018——实现可持 续发展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2018, http: //www. fao. org/family-farming/detail/zh/c/1145051/o③ 参见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第 40页;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第40页。④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是指每单位努力量所能捕获的渔获量,是 衡量海洋渔业资源丰度的重要指标。参见石永闯等:《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PUE标准化研究》,《渔业科学 进展》2019年第11期,第1页。⑤ 参见郑泽民、王国红:《越南南海侵渔政策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1 期,第41、43页。⑥ 参见《越南反复无理抗议我南海休渔令》,环球网,2018年3月28日,http: //baijiahao. baidu.
com/s? id = 1596116296216509667&wfr=spider&fbr=pc [2019-12-24] o
・92・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洋生态系统的手段。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修订渔业捕捞相关规定,以重 点打击包括中国内在的南海周边国家南海海域所谓“非法捕捞活动”。①2017年
菲律宾众议院通过第5614号议案,鼓励本国国民在菲律宾所侵占的中国南沙部
分岛礁上“永久居住”,促进这些岛礁渔业、农业和其他产业开发。②此外,在南海正常作业的我国渔民渔船经常遭受南海周边国家的干扰抓扣,
渔民人身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基本保障,正常渔业活动无法得以安全开展。如
2013年5月9日菲律宾军舰扫射追赶我国台湾渔船“广大兴28号”,渔船损毁
严重,一渔民当场死亡;③2014年5月6日菲律宾海警拦截威胁我国大陆在南沙
半月礁作业的两艘渔船,船上11名渔民被抓扣,后以“非法捕鱼罪”被判处
6—12年不等监禁,并处高额罚款和没收渔船。④据不完全统计,1998—2018年
间涉及中国渔船的南海渔业纠纷近400起,波及1万多名中国渔民,其中20多 名渔民在纠纷中丧生。⑤南海渔业乱状不仅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且严重影响了南海正 常的渔业活动。基于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共享性及南海环境的
共依性,南海渔业资源合理的养护管理与南海渔业和平稳定的作业环境,是符合
南海周边各国共同利益的,也是南海周边各国共同期望的。因而,只有通过我国
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齐心合作,才能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才
能实现南海渔业活动和平有序开展,才能实现南海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三、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的可行性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行性源自我国
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现有合作框架,以及渔业政策法规的相似性。(-)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现有合作框架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便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是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主张。在该基本方针指导下,经过多年努力,我① 参见《印尼政府将修订渔业捕捞政策》,商务部官网,http: //id. mofcom. gpv. cn/article/gccb/201411/
20141100786853. shtml [2019-12-25] o② 参见《菲媒:菲律宾众议院通过议案,鼓励国民“永久居住”南海岛礁》,澎湃国际网,2017 年 12 月 29 日,https: //www. thepaper. cn/newsDetail_ fbrward_ 1926857 [ 2019-12-25] 0③ 参见《5.9台湾渔船遇袭事件》,中新网,2013年10月29日,http: // www. chinanews, com/ shipin/
2013/10-29/news317449. shtml [2019-11-11] o④ 参见《中方就菲律宾海警枪杀中国渔民事件提出严正交涉》,《解放军报》2012年5月8日,凤凰 网,http: //news, ifeng. 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 - 4/detail _ 2012 _ 05/08/14395032 _
0. shtml [2019-11-11] 0⑤ 参见《预防和管控南海渔业冲突应是“准则”磋商的重要考量》,中国南海研究院,http: //
www. nanhai. org. cn/review_ c/309. html [2019-12-24] 0・93・□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渔业合作实践。1. 双边层面自21世纪初,我国陆续与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签订了双边
渔业合作协定。如2000年《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2004年《中越北部湾渔 业合作协定补充议定书》和《北部湾共同渔区资源养护和管理规定》,设立了中越
共同渔区、过渡性安排水域和小型渔业缓冲区,以缓解北部湾划界对两国渔业活 动的影响;两国还成立了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会,协商安排共同渔区渔业生产。①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关于渔
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中印两国渔业合作交流铺垫了基础;②同年又达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就利用印度尼西亚专属
经济区部分总可捕量的双边安排》,2004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入渔许可、渔具 渔船和作业区域等问题,并成立了中国与印尼渔业合作混委会,以协商渔业安
排。③2004年《中菲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我国与菲律宾渔业合作纳入政府
间合作框架,并设立渔业合作联合委员会,共同讨论决定渔业合作事宜。④2007
年《中国国家海洋局和印尼海洋与渔业部海洋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印两
国海洋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之后两国建立了合作联委会和研讨会机制,开展
了包括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在内的合作项目。⑤2013年《中文关于海上合作 的谅解备忘录》,为今后中国和文莱海洋合作搭建了框架。2018年《中马联合
声明》,指出两国应继续加强农渔业、基础设施、产能等领域的合作。⑥2. 多边层面2002年《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
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在内的基本架构,其中将农业 (包含渔业)列为重点合作领域。2017年《中国一东盟未来十年南海海岸和海
洋环保宣言(2017—2027)》,强调南海海岸和海洋环保与可持续管理对东盟各① 参见《中越在京签署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补充议定书》,商务部官网,2004年5月8日,http: //
www. mofcom. gov. cn/article/resume/n/200405/20040500216895. shtml [ 2019-12-06] o②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关于渔业合作的谅解备忘 录》,外交部官网,2001 年 4 月 23 日,http: //wwwl. fmprc. gov. cr)/web/ziliao_ 674904/tytj_ 67491 l/tyfg_
674913/16121. shtml [2019-12-06] 0③ 参见《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就利用印度尼西亚专属
经济区部分总可捕量的双边安排〉的议定书》,华律网,2004年7月23日,http: //laws. 661aw. cn/law-
103816. aspx [2019-12-06] o④ 参见《胡锦涛主席和阿罗约总统出席中菲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中国水产》2004年
第10期,第1页。⑤ 参见《海洋局:中国与东盟国家低敏感海洋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新闻网,2016年4月27
日,http: //www. chinanews. com/gn/2016/04-27/7850162. shtml [2019-12-07] o⑥ 参见《中马联合声明:双方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能、农渔业等领域合作》,第1财经网,ht
tps: //www. yicai. com/news/100013547. html [2019-12-25] o
・9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国与中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双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至关重要,并指出在找到
领土争端和主权争议的全面解决措施之前,将在不损害各方立场的基础上开展 渔业、环保、生态方面的合作。除了签署合作协议外,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还开展了一些具体渔业合作项
目。如海洋生物资源调査:2014年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印度尼西
亚海洋与渔业部海洋与渔业研究局组织实施中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海海洋地质
和底栖生物联合调查航次。①海洋科学研究:中泰、中印分别开展了有关印度尼 西亚热泉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以及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合作研究。此外,我国 与东盟依托“中国一印尼海上合作基金”和“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合作
开展了东南亚海洋濒危物种研究。②经贸合作:2009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文 莱渔业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各自指定企业联合实施深水网箱养殖基 地项目;自2010年起,广东省淡水名优鱼类种苗繁育中心分别与马来西亚、菲
律宾、越南开展了罗非鱼、宝石鲂、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合作项目;广东远洋渔 业企业在越南与当地企业合作建厂,开展海产品加工与贸易合作项目。③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现有渔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互间在经贸、科技、 科研方面的互通交流,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渔业
经济发展和渔业科技提升都产生了积极效应。然而,现有渔业合作也暴露出很多
问题:一是合作多侧重于渔业资源开发以及渔业养殖和渔业贸易等领域,较少关
注渔业资源的养护管理,这导致该领域呈现合作空白状态,而南海渔业资源也因
难以得到统一有效的养护管理出现持续恶化的形势;二是合作多限于双边层面, 较少多边层面,这导致双边合作协议中_些较好的合作意向不能惠及其他南海周
边国家,南海渔业合作成效有限;三是合作多为自发性和倡议性,不具有法律约
束力,这导致南海渔业合作多流于形式,很难真正贯彻落实。(二)渔业政策法规相似性我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渔业政策
法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性,如渔业活动管理、濒危海洋物种保护、参与国
际渔业管理等,这为南海渔业合作展开提供了基础条件。1.渔业活动管理方面中、越、菲、马、印尼五国渔业法规都禁止采用电、毒、炸的方式破坏渔
业资源;要求设立禁渔期或禁渔区保护渔业资源;还要求采取捕捞日志和渔船① 参见《中国一印度尼西亚海洋合作》,中国政府网,2015年9月17日,http: //www. mnr. gov. 参见《海洋局:中国与东盟国家低敏感海洋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新闻网,2016年4月27 参见《广东与东盟渔业紧密合作》,《海洋与渔业》2013年第9期,第32—33页。・95・cn/zt/hy/zdblh/sbhz/201509/t20150917_ 2105784. html [ 2019-12-07] o②
H , http: //www. chinanews, com/gn/2016/04-27/7850162. shtml [2019-12-07] o③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监控系统等手段打击IUU渔业。2. 濒危海洋物种保护方面中、越、菲、马、印尼五国国内法规都要求保护海龟、海豚、碑碟等濒危
海洋物种,如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越南《48/2002/ND-CP政府法令》、菲
律宾《第9147号共和国法令》、马来西亚《渔业法》和印度尼西亚《动植物种
保护法》都对濒危物种做了禁止捕杀、买卖,以及保护栖息地等管理规定。3. 参与国际渔业管理方面中、越、菲、马、印尼五国都批准加入了 UNCLOS、《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这意味
着五国都需要遵守这些公约中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义
务。此外,除马来西亚外,其他四国都是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的
成员方与合作非成员方。①WCPFC管理对象主要为太平洋中西部海域的金枪鱼
资源,管理手段为一系列的养护管理决议和措施,这意味着其他四国均需遵守
WCPFC有关金枪鱼养护管理的举措。以上相似性说明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无论在国内渔业管理,还是在参与国
际渔业管理方面,对于打击非法渔业活动,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以及合作管理
渔业资源等问题都是认同的,这种在管理方向和养护目标上的一致性,为南海 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奠定了基础。四、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的实现路径针对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渔业合作现状及问题,今后南海渔业合作应重点
放在资源养护管理领域,并最好采用多边且具法律约束力的形式。据此,提出
以下三种可选择路径。(-)将现有渔业组织的管辖范围扩展至南海目前,有些区域渔业组织的管辖范围直接或间接涉及南海。这些组织既包括仅 具有建议协调功能的软性组织,也包括具有强制管理职能的硬性组织。如软性组织 有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东盟渔业协调组织、亚太渔业委员会等,这些组织的弱点
是只具有政策磋商咨询职能,缺乏实际养护管理权力;硬性组织如WCPFC,该组织 有权制定养护管理措施,且对成员方具有强制执行力。虽然WCPFC管辖范围并不直
接包括南海,但该组织下属的西太平洋渔业磋商委员会管辖范围涉及南海。②对此,① About WCPFC, Western &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https: //www. wcpfc. int/about-wcpfc
[2019-12-02],② Relations with Other Organisations, Western &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https: //www.
wcpfc. int/relations-other-organisations-0 [ 2019-12-14 ].・96・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某些学者曾在国际场合提出将这些区域渔业组织的管辖范围扩展至整个南海,
并利用它们现成的管理框架对南海渔业资源进行管理。①(二) 建立定期多边交流合作机制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现有渔业合作框架大多为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计划或倡
议,这种软性框架虽不具法律约束力协定的强制执行力,但是其也具有协定所
不具有的机动灵活、易达成共识和鲜明引导力等特点,这对于增进国家间的沟 通了解,促成更深层次的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渔业软性合作框架
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是双边,缺少多边机制;多随机的,没有形成固定机制等。对此,我国可充分利用与南海周边国家良好的合作基础,将现有渔业软性合
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发展,通过与南海周边国家签订《南海渔业合作框架协议》,形
成渔业定期多边交流合作机制,逐步推动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的开展。该 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海上联合调查。基于现有南海渔业资源合作
调査成果,并针对其中不足,由南海各国推荐组成联合科学家小组,对整个南海 区域或各方同意的部分南海区域进行调查并采集数据,进而共同做出南海鱼类种
群评估和环境状况评价,为南海渔业合作提供科学基础。(2)合作保护海洋濒危 物种。基于现有海洋濒危物种合作研究,南海各国可共同设立南海海洋濒危物种
保护中心,具体负责物种研究、措施建议、项目实施等工作,以协调并加强南海 各国对海洋濒危物种的养护。②(3)召开南海渔业合作年会。由南海各国轮流主
持,排除域外国家参与,每年举办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会议,定期交流讨论
各国经验及问题,提出未来南海渔业合作的设想和计划,以不断深化南海渔业
合作成效。此外,我国还可以投入一定资金设立“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基金”,
鼓励并资助南海各国在渔业科研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三) 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渔业协定针对目前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渔业合作中多为软性机制,缺乏具法律约束
力的硬性机制的问题,建议签订《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协定》,并据此形
成南海区域渔业组织。该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合作范围。确定我国
与南海周边各国共同实施渔业资源养护管理的南海区域范围,可以划定三个层
级:初级阶段的试验区域、中级阶段的扩展区域和终极阶段的整个南海区域。
(2)统一管理措施。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协商统一休渔期时段和休渔区范
围等,规范渔业管理举措,增强资源养护成效。(3)确定入渔渔船、捕捞限额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于2018年6月6—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南海渔业管理和海洋环境工作
组会议上,与会的某些南海周边国家学者,曾提出过直接利用管辖范围涉及南海的区域渔业组织管理南 海渔业资源的建议。② 参见吴士存、陈相秒:《中国一东盟南海合作回顾与展望:基于规则构建的考量》,《亚太安全与 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第51页。①
• 97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等问题。基于渔业资源调查和渔业资源评估,确定南海渔业资源可捕量,并对
南海各国在共管区域内的作业渔船数和捕捞量进行合理分配。①(4)设定南海渔
业资源养护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具体负责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措施制定和
实施,以及纠纷解决等方面的事宜。该委员会可由南海各国渔业管理机构派员
组合而成,形成对接南海各国中央政府的权威性管理机构。②(5)明确渔业纠纷
争端解决机制。规定南海渔业纠纷解决程序和调解机构等问题,总体奉行协商 解决原则,并确立渔业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四)路径利弊评析以上三种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路径各有利弊。第一种路径:将上述区域渔业组织的管辖范围扩展至整个南海。优势是能
够利用它们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短期内覆盖整个南海区域,较为便捷地实现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有效地改变南海渔业资源无序开发现状。劣势是由于 这些区域渔业组织成员方或合作非成员方的广泛性,以它们为基础管理南海渔 业资源会导致一些与南海生态系统没有关联的域外国家加入,这与南海半闭海
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不符,也与UNCLOS要求闭海或半闭海沿岸国开展合作的规
定相悖。因为南海半闭海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和整体性,这些特点使其仅与南 海周边各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南海周边各国共同依赖、生存与发展之海,
与南海域外国家没有关联。而且,根据UNCLOS有关规定,建立区域渔业管理
组织仅是在半闭海进行资源合作的一种间接方式,并不是必须采用的唯一方式。
所以,不建议采取此种路径。第二种路径:通过签订《南海渔业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定期多边交流合作
机制。优势是具有方便易达和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南海复杂局势,
包容南海各国的不同利益需求,从而能够较为迅速地达成南海渔业合作共识,
尽快开展实际合作项目。而且,随着南海渔业这种定期多边交流合作机制不断
发展,会逐渐累积一种潜移默化的势能,即从生态伦理制高点产生道德舆论上
的义务,形成南海渔业可持续利用的强制性理念,并深刻影响南海各国的渔业
行为,从而推动南海渔业逐步走上持续合作发展道路。软性合作机制往往是争
端各方在最终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协定之前的必经阶段。因而,南海渔业定期 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硬法,那时达成
南海渔业协定便是水到渠成。劣势是不具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这种软性
机制在日后实施中可能会面临执行困境。总之,该路径是为南海现状所允许的,① 参见高媳如:《南海渔业合作机制研究一以双边渔业协定为视角》,《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17页。② 参见陈嘉、杨翠柏:《文本、经验与构造: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养护与管理》,《河北法学》2018 年第9期,第100页。• 98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研究□也是南海各国当前可以做到的,是南海渔业合作的短期目标。第三种路径: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协定》, 并成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委员会。优势是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能够明确各方权责强制实施,有利于将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落到实处,
并真正开展起来。劣势是该种路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前期密切交流
合作作为坚实基础。如果贸然开始谈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往往会导致半 途而废,甚至完全失败。此外,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渔业发展和管理水平上
也存在较大差距。南海周边国家因担心自身实力较弱而在渔业合作中处于劣势,
所以可能会抵制合作,更不愿意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渔业合作协定。因
而,达成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协定的难度较大。所以,该路径虽是南海渔业
资源养护管理合作较为理想的选择,但只能作为中长期目标,短期内恐难以
实现。五、结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下国际社会混沌灰暗乱象中的一股清流,是从全 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要求重构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和良性互助的国际关系,共 建更美好国际社会的重要倡议。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只有合作才是突破
南海困境的唯一和平出路。在南海合作中,渔业合作是重要着手点。目前我国 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渔业合作多集中于经贸科研领域,很少关注资源养护管理领
域。该领域合作的缺失不仅导致南海渔业活动混乱,纷争不断,而且致使渔业
资源状况不断恶化。因而,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应加强在渔业资源养护管理领域的合作,其不
仅有利于平复南海渔业纷争,实现南海渔业资源有效养护管理,促进南海渔业
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且有助于继续稳定南海局势,巩固南海区域和平,化解南
海矛盾。南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是在解决复杂南海主权争议前,促进南海
地区稳定,增进南海地区繁荣,造福南海地区人民的最优选择。可以说,南海
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合作将是“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重要实践,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运用。[责任编辑:李聆群]• 99 •口 Asia-Pacific Security and Maritime Affairs No. 1 2020The Study on the Cooperativ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Chu Xiaolin / 87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plan to solve international disputes by consultation and to promote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operation and win-wi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solve fishery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promote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for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refor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he necessity derives from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fishe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feasibility derives from the existing cooperation framework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imilarity about the 五she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between them. There are thre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xtending the jurisdiction scope of the existing fishery organizations to the South China Sea; establishing regular and soft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signing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s. The former approach will make the extraterritorial countries included in the fisheries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not recommended; the latter two approaches reflect the short-term goal, and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goal of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spectively.China -Myanmar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Interest Theo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 - Myanmar Cooperation during the Government of NLD / Cheng Hanping and Ning Wei / 100The national interest is a fundamental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the state. Myanmafs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ina's strategic needs determine that we must understand and actively safeguard China9s security interests, economic interests and cultural interests in Myanmar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China - Myanmar relations have shown good momentum under the NLD\"s governance, but in reality the relationship faced with major power disruptions, border security issues and other challenges. Myanmafs unique dual power structure also adds confusion to Chinese investment in Myanmar. In this context, we should continue to innovate countermeasures to support the NLD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peace proces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binding of interests and form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responsibility with Myanmar; And through the top-level design, promote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process, expand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China on Myanmar.The Development of Nepal-U. S. Relations under the MIndo-Pacific Strategyand Its Impact on China / Gao Liang / 113Since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has taken Nep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global strategy byproviding aid and other means. After Trump administration came into power, it has no longer adhered to the prejudice against the left-wing forces in Nepal held by previous US governments. It actively promoted the growth of political, economic, trade and military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persuaded Nep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 Indo Pacific Strategy” to counter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in this region ; Nepal also hopes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ts foreign relations and consolidate its domestic political agendas. As an important neighboring country in China's west and partner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 the strengthening of Nepal - U. S. relations is bound to pose a threat to the realization of BRI and the security of China9s western frontier.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