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成长,或许就是这样使人成为“斯人”的过程吧。
记得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150分满分,我只考了120分。当看到分数时,我惊呆了,就是100分的满分,我也没有考过这样差。再看名次,更是“天文数字”,195名,要知道,全年级只有270多人啊。我以为是评卷老师的问题,便咨询我们语文老师,谁知道,老师没改错,完全是我的问题。由于复习做得还行,基础题一分没扣,阅读作文却扣分扣得厉害。阅读扣19分,作文扣18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痛苦,从小到大,我总是考的好的,怎么这次就这样反常呢?在很多个夜晚的伤心后,我学会了反思。不仅是分析考得差的原因,还分析了我对待挫折的心理。第二学期,我吸收了教训。月考,101,年级第二。
原来,成长就是勇于面对挫折。
我们学校是住读学校,在住校的那一段时间里,我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由于这个原因,我将我留了一年的头发剪掉了。谁知道,到了学校,就起了很大的“轰动”。蘑菇头一词成为班上的讨厌的同学的常用词语。他们总是讽刺我,仿佛觉得使人痛苦是使他们快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反击。反击的结果虽然不是很好,但我再也不会愤怒了。
原来,成长就是维护自己尊严。
我们班上的同学不仅学习不错,而且非常幽默,班上常常哄堂大笑。可是幽默过头就不太好了。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互相取外号,无聊的有时候听见外号里的字眼也会笑出声。烦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于是,更多的同学加入了这个行列,一边听别人捉弄自己,自己一边捉弄别人。有一次,上课时听到一个“关键字”,我就准备取笑一下那个同学,突然想到了自己被别人捉弄时的心情,便没有说。从此之后,我捉弄人的次数越来越少。
原来,成长就是学会将心比心。
等到有一天我终于成为那个斯人,我一定说:“原来,成长是这样的。”
1
心中的那盏灯
佛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每读于此便以为隐身荒野,枯守古佛青灯,那边是佛云“心静”的境界。 我与佛无缘了吧,我即做不到一生皓首穷经,也不能无欲无恋,太喜欢刻意的去分享老师的每一片爱,在我心中的老师那么的不公和偏爱。
在一个黄昏的午后,一盏灯照亮了我的世界。
我慵懒的趴在课座上,盯着那一轮醉红的太阳不忍离去,詹老师却不短的催促着。“沙沙”的书写声给这半晚离校的黄色胶卷配上了不和谐的音乐。
“啪”一个刺耳的声音撞击着我的耳膜,詹老师略带生气的站在讲台上喊道“走,马上走。”我不情愿的挪了挪身子,准备踏上回家之路。
“小娜同学,怎么还没走,快点。”詹老师悄无声息的走到我面前,“哦,我吗上走,”我轻声的回答,他却已被同学围住,微笑着讲题。不就是偏爱罢了,何必急着赶我走。
我拖着书包踏着步子离开这个放着影片的剧场,孤单离去,“小娜娜,你等我好不好,”看着好友粲然的笑容,我点了点头,詹老师默看了会儿,带着不可抗拒的口气喊道,“小娜同学,快走,还在磨蹭甚么。”我轻轻“哦”了一声,离去。
我悄悄溜进茶香涌动的办公室,找了一个最阴暗的角落,淡然的坐下,摊开书本,极力睁大眼睛,不知决出了神。突然,一阵说笑传来,古铜色的眼镜在昏暗的教学楼灯光下泛着得意的光亮。我赶紧的低下头去,嗅着办公室里早已变量变淡的茶香。
“咕嘟,咕嘟”两声下去,本应离开的脚步却顿了顿,我感到莫名的恐慌,似乎有一缕目光投来,我把头低得更深了,“我说小娜同学是你吗?怎么不开灯,你看的见吗?”
“哦……嗯,看得见,还好。”还不是为了躲你,我小声的嘀咕着。
“看得见?在哪对眼睛不好,坐到我位置上来吧。”“啪”轻轻的光明的问候响起,詹老师踏着他急促的脚步离去。
我趴在教案上,看见最后一缕斜阳掩进地平线,一惊碰到那早已透凉的茶杯,几片鹅黄的茶叶浮动着。 “回家了。”
“关好门窗。”过了一会儿有听到詹老师高八度的声音“早点回家,注意安全。”
我提着书包去寻好友,詹老师正像在呵护一朵将绽放的花朵似的闻声细语的讲题,我悄悄的凑了进去,抬头一望,只看见詹老师几缕白发轻轻斜下。
“懂了没有?”
好友微微的点头,我环视一周同学们早已离去。“你们两个早点回家哦。” 临近晚上的校园霎时间披上了灯光的映衬,将一切至于幻妙之中。
在车上看着灯光离去的身影,突然感慨万千,好友无意盯着车外说道“你知道吗?詹老师今天好搞笑哦,明明所有不该留下来的都走了,他放学时还说了一句“要是想留下来做作业就留下来吧,只不过做远点”“是吗?”突然语噎,思绪万千。
一盏心灯被点燃,关爱无限,只因为不曾发现,点点滴滴的关爱早已凝聚。只是心不静,没有那么一盏灯去追寻。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