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来源:二三娱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第11期 ●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诸葛毅 ,吴忠勤 ,郑秀琴 ,王彩云 ,李旭升 ,张凤云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 ̄7; 3.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网上共享机制,加强高等教育 的开放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题研究;共享机制;教育质量;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C,42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1701(2010)11—0081—02 源,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创新性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一价值取向。我们探 讨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以多个方位为切 人点,融合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材、科学研究、 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创建集 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 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在课题研究的 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教学过程,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 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对教学经验作 精品课程,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成 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专业建设和学 科建设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一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 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 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历课题 研究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提升,在研究中提升,才能有效提高 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实施教学改革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 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J。 二、高校精品课程的教材改革与建设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科研选题 “精品课程”之所以称为精品,主要在于它的特色与创新 之处。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 从事课题研究活动,是改进职、 生存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 平的重要举措,是产生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因 高校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教 与学的关系中,教材始终处于中介地位。高质量教材对提高 师资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实 此,要把一门课程建设成同类课程中的“精品课程”,特色和 创新是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团队对课程深入地研究,分 析教材、研究教法,还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提高教学 水平,从而使本门课程成为同类课程中的精品l】。 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科研选题应遵 循几项原则。需要性原则:选定的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学 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证 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 校精品课程建设中,以精品课程的专业教材为专项研究课 题,引领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实现从纸质教材编写到立体 化资源开发,从资源零散利用到资源集成整合,从资源封闭 建设到开放 享共建的目标,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进行 主教材与相关资料的数字化,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 习提供有效的数字化资料,与优质的纸质教材、教辅形JJ艾互 补百动 : 科发展的需要,必须要以人们的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为前 提。创造性原则:选出的课题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 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 果。创造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一条根本性原则。科学性原 学生通过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自己所学课 则: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 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 程优化组合,为自己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全方位多渠道地 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服务,从而 以大大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 力1 5 。按照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建没网络课程和网络视频 教学的高清晰自动录播系统,实现广播和 播教学,实现远 程教学,视频服务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支持每天24小时 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可行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当与 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相适腹一应该始终坚持“实践第 ”的原则,立足…个“实”字,解决实际问题,追求实用价值, 是教育科研课题确保其生命力的源泉 2。。效益性原则:主要 是指科研投入和成果应用产生的效益比。课题研究引领下 不间断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刚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 教育观念得到提升,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改进 教学方法 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校情实际 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为主要研究方 向,因地制宜、网校制宜、因人制宜,校际联合,开发学校资 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厅打T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 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 ・82・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第11期 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建自主学习环境,现优质教 学的资源共享和互动[41。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了高校 的专业建设。开展校际合作,整合各高校的高等护理专业不 同课程的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高等 护理专业课程知识信息化,加强高等护理专业教育的开放 性,为师生提供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成为师 三、高校精品课程的导学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本门课 程的兴趣,扎实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这门 课程的知识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 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尽 可能的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动手与应用能力E1]。现代教学 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角色,变知识的传输者为学习的 指导者,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书本上的知识点在精品课 程网上已作了相当好的设计和表述,应该着眼于基础教学资 源的收集与处理,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讨,而不能停留 在重复性的无创新性工作上 j。 生沟通的桥梁,全面提升高等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结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系统工程的特点,通过课题研究引 导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育理念,以优质教材的编 写,改进教学方法,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构建丰富的课 程网络资源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促进教学队伍建设,推动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从而带动辐射其他课程的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提高课 程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建立以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利用 先进的教学条件,必须让教师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 法,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库的资源进行教与学。充分利用教 [参考文献] [1]房茂燕.“精品课程”建设与标准研究[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 志,2009(6):10.11. 学资源库的丰富教学资源与自己所教课程优化组合,为学生 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习者服务。使学 生的素质和能力获得锻炼提高。设计出符合本学科的新型 的教学模式【 。 四、课题研究引领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效益 [2]付德.反思与追问一课题研究的关键[J].教师,20o9(7):13一l4. [3]陆爱红.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 2009(4):145.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师由 “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提高教师业 务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具有先进教学 [4]周玉芬.试论教育技术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J]. 职业教育研究,2009(7):152.153. 理念、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树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科学研究,培养教师行 业经验和能力,形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E4 3。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强化了专业 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教师的教 学组织者、辅导者、研究者和管理者职能的发挥。充分发挥 5]郑维扬,杜庆锋,张[6]章战士,毛[7]杜庆锋,谭篙.关于精品课程网应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26-127. 勇.发展教育技术,深化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 剑,黄少豪,等.提高教学资源库使用效率的方案探 教育技术,2006,20(6):473-475. 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5):464-466. 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和资源共享丰富的特点,在 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受益影响面将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高 职护理专业主干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和高效利用,不仅浙江 [收稿日期]2010—04 [作者简介]诸葛毅,男,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高等 医学教育。 省每年数千名全日制高等护理专业学员受益,数千名在职学 员更是受益。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重点研究项目,编 号:07Z58 G。 Colleg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under guidance of subject research ZHU Ge—yi.W【J Zhong—qin.ZHENG Xiu—qin,et al l@zzhou Vocational College,Quzhou 324000, n凡g,China) Abstract:In the guidance under the subject research of college qualit),colLis'e—building.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 SOIlI ̄eS for ouline sharing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o[ ̄mms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y should be tcarried out. Key Words:quality course;subject research;sharing mechanism;quality of education;education techn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