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的症状,通过课件漫画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2、学习家庭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3、了解煤气中毒后的急救办法。 教学重点: 学习家庭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从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煤气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急救。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以及是如何抢救治疗的。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从令人触目惊心的煤气中毒案例导入,采用讲解、讨论、课件演示等形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案例展示,导入新课: 每年入冬以后,因煤气中毒而致人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家统计,在中国每年死于煤气中毒的人数约为29200人,相当于每天有80人因煤气中毒死亡。课件展示煤气中毒图片案例。 大家有没有问家人或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事件? 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 (二)激发兴趣,学习新课: 1、出示学生自学问题:什么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有哪些症状?学生阅读勾画。 2、全班交流,教师讲解,课件展示。 (1)什么是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4%~0.06%以上浓度时就会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
精心整理
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这就是常说的煤气中毒。)
(2) 煤气中毒的症状
轻度中毒者:感到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无力等;
中度中毒者:除以上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者:可迅速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常并发肺炎、肺水肿、心肌损害、中毒性神经精神障碍甚至死亡。 (3)煤气中毒怎样预防? 1、使用煤炉取暖时必须安装烟筒; 2、定期打扫烟筒里的灰尘,保持烟筒排烟通畅; 3、若发现烟筒漏气或堵塞,及时清理和补救; 4、伸出室外的烟筒要加装遮风板或拐角,以防煤气吹回室内; 5、经常保持燃气器具和煤气管道的完好,发现漏气技术检修; 6、要经常开窗换气,以防煤气中毒; (4)、煤气中毒后的家庭急救 a.首先要打开门窗将病人从房中搬出,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同时关闭煤气灶开关,将煤炉抬到室外。 b.检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病人自主呼吸。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 让病人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术者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病人嘴唇,术者吸足一口气,对准病人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明显的死亡征象为止。 c.给病人盖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
d.对昏迷不醒者,可采用针刺治疗,取太阳、人中、足三里等穴位。也可以用手指尖用力掐上述穴位。一般轻症中毒病人,经过上述处理,都能逐渐使症状消失。对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并应注意在运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精心整理
4、有人认为,只有使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才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实在近年发生的煤气中毒事故中,有许多是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城市居民,所以,专家提醒,每年春节前后,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时期,无论使用煤炉还是使用煤气的居民,都应提高警惕,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加深认识,课后小结:
每年春节前后,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时期,无论使用煤炉还是使用煤气的家庭,都应提高警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希望同学们大力宣传预防煤气中毒知识,让煤气中毒事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 板书设计:
? 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急救 煤气中毒 : 一氧化碳中毒 症 状 :1、2、3、 预 防 :1、2、3、4、5、6、 家庭急救:a、 b、 c、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