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4.3 质量守恒定律-章节测试习题(1)

来源:二三娱乐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在反应X+2Y=R+2M中,当32gY与X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 ) A.4:11 B.8:11 C.16:9 D.32:9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由题中信息知,在反应X+2Y=R+2M中,当32gY与X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 11:9,则在此反应中,生成的R的质量为11∶9=x∶18g,x=2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X质量为18g+22g-32g=8g。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8g:22g=4:11 。故选A。

2.【答题】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1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一定含C、H元素,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8.8g×(32÷44×100%)+5.4g×(16÷18×100%)=6.4g+4.8g=11.2g>9.6g,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B。

3.【答题】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10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W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20g+1g+4g=4g+10g+xg,解得x=11,A错误;根据题意,氧气质量减少,是反应

物,水质量增加,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二氧化碳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则该反应可表示为W+O2→CO2+H2O,由于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可能为化合反应,B错误;9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9g×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11g,故其中含碳元素的质量=11g×

×100%=3g,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可知,W中的碳、氧

×100%=1g,结合A

元素质量之和=1g+3g=4g等于已知W的质量4g,由此可知,W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正确;W中碳元素的质量是3g,氢元素的质量是1g,则碳原子、氢原

子个数比为

:=1:4,D错误。故选C。

4.【答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20 未测 Y 2 32 Z 1 1 Q 37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 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a,则可列式:20+2+1+37=a+32+1+12,解得a=15;物质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由分析知,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B正确;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32﹣2)g:(37﹣12)g=6:5,C正确;X、Q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D错误。故选D。

5.【答题】实验证明M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CO2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M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 A.M是一氧化碳 B.M是甲烷

C.M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D.M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实验证明M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CO2生成,说明M中含有碳元素,因为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故选C。

6.【答题】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发生下式所示化学反应A+B=C,现将agA和bgB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分析得知剩余物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当agA和bgB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物质的质量等于(a+b)g ;当agA和bgB不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物质的质量小于(a+b)g 。分析得知剩余物为混合物,说明没有刚好完全反应。故选B。

7.【答题】1.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因为 m(C)=m(CO2)×C%=4.4g×12÷(12+16×2)=1.2g。同理,m(H) =0.4g,而 m(C)+m(H)=1.6g ,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所以有机物不含有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

8.【答题】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4。故选D。

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磷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而反应前锥形瓶内的红磷还包括没参加反应的红磷,故A说法错误;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冷却后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应该在此时放到天平上称量,B说法正确;磷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冷却后压强变小,气球变瘪,C说法正确;反应需要点燃,温度较高,瓶底放置细砂,防止锥形瓶炸裂,D说法正确。故选A。

9.【答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催化剂、分子的性质实验、硬水和软水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解答】没有控制过氧化氢的浓度,A错误;B只能探究分子的运动,B错误;D反应生成气体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故选C。

10.【答题】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克,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增加了8克,生成了4克D。若A全部参加反应,则需再加入B的质量是( ) A.20克 B.25克 C.40克 D.50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消耗了10克B,生成了8克C和4克D,则消耗A的质量为8克+4克-10克=2克。2克A与10克B完全反应,物质的质量比不变,故设需再加入B的质量为x,则2克:8克=10克:x,x=40克。故选C。

11.【答题】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价的规律。

【解答】A、化合物甲由氢气(含有氢元素)和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生成,那么甲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B、二氧化碳是循环使用的,那么就有消耗和生成,错误;C、光为能量,要吸收,错误;D、氢元素在氢气中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甲中一定不为0,化合价是改变的,错误。故选A。

12.【答题】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少了,此反应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反应物;生成物;种类; 数目;质量;遵守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3.【答题】交通警察执法时常使用的便携式酒精检查仪的反应原理为: 3CH3C2OH + 2K2Cr2O7(橙色)+ 8H2SO4色)+ 2K2SO4 + 11H2O 根据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司机饮了酒,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Cr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______价变为反应后的______价。

(3)便携式酒精检查仪在检查前后总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检查仪由橙色变成蓝绿色;+6;+3;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现象,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1)由信息可知,反应物K2Cr2O7是橙色,生成物Cr2(SO4)3是蓝绿色,所以如果司机饮了酒,观察到的现象是检查仪由橙色变成蓝绿色;(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K的化合价为+1价,O的

3CH3COOH + 2Cr2(SO4)3(蓝绿

化合价为-2价,设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x,则(+1)×2+2x+(-2)×7=0,解得x=+6;设Cr2(SO4)3中Cr的化合价为y,则2y+(-2)×3=0,解得x=+3;(3)检查前酒精检查仪中只有K2Cr2O7和H2SO4,检查时吸收了酒精,故质量增大。

14.【答题】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____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①③⑤⑥;(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3)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探究。

【解答】(1)化学反应过程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所以化学变化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因此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与镁的质量和等于氧化镁的质量,则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由图片的燃烧现象可知,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所以导致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

15.【答题】某同学用下列两个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根据该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注意的是______。

【答案】(1)乙;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气体逸出;(2)有气体生成或参加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分析】本题考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由题中信息知,(1)乙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装置不是密闭的,二氧化碳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是乙,理由是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气体逸出。(2)根据该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注意的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6.【答题】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化学变化:二氧化碳+水气,据此可得出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答案】碳、氢;氧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反应物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转化到淀粉中;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可能全部转化到氧气中,也可能一部分转化到氧气中,一部分转化到淀粉中;由分析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17.【答题】化学知识中有许多“一定”和“不一定”需要我们辨别清楚。 (1)原子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若有化学反应A+B==C,当5gA与5gB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10g。

(3)分子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不一定,不一定,一定

淀粉+氧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构成。

【解答】(1)原子不一定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2)当A和B恰好完全反应是等于10g,否则小于10g;(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18.【答题】某物质加热分解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该物质是由______等元素组成的。

【答案】铜、氧、氢、碳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物质加热发生分解反应,说明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元素有铜、氧、氢、碳,则反应物中也有铜、氧、氢、碳元素。

19.【答题】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红、小刚和小涛以“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1)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2)小红选择A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 ______出现,证明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小刚选择 B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在锥形瓶里放少量白沙的原因是______,如果小刚去掉小气球并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小涛选择 C图所示实验,图中他在天平左边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是______(选填“随便”“由大到小”或“有小到大”) 。

(3)结论分析:请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_。

【答案】(1)C;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使天平不能保持平衡 (2)红色物质;防止锥形瓶炸裂;瓶塞冲出;由大到小

(3)任何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解答】(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因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溢出,使得反应后剩余的质量变小;(2)选择A图实验,铁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有红色的铜生成;选择 B图所示的实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锥形瓶里放少量白沙可以防止锥形瓶炸裂,如果去掉小气球并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反应时温度升高,装置内压强增大,可能使瓶塞冲出;选择 C图所示实验,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质量减小,应该减少砝码,所以图中他在天平左边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是由大到小;(3)任何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变。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0.【综合题文】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