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艺术设计的境界解析

来源:二三娱乐
第21卷第3期

2019年5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ol.21No.3May2019

我国艺术设计的境界解析

(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艺术设计的境界具有多重内涵。现代艺术设计不但要实现实用功能,而且

还包含了文化、审美和伦理等诸多要求,由此体现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境界。我国艺术设计的境界首先要构建在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根据民族文化的特点,考量地域、历史、人类学、文化学的诸多要素的影响,在任何时候,民族文化都是设计境界审美新的源头活水。此外,在现代艺术设计境界的演进过程中,时代性的新因素还须与伦理性相契合。

[关键词]艺术设计;境界;形式美法则;民族性;伦理性;境界美学

[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9)03-0115-05

艺术设计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百工”之技,《周礼·考工记》所谓“百工”“工巧”云云。这和中国古代工匠性艺术长期坚持技艺精巧、构思精工的美学传统是相一致的。古人的工艺观念,强调“法循自然”,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特性因势利导地加以工艺化。这一精神在明代《天工开物》中得到了很好的归纳和提升,它强调工艺设计的最佳境界即是人尊重自然、适应自然,构成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协调适应、和谐统一。1930年代以来,我国的现代设计观念开始登场,强调设计即“工艺”的基本思想。陈之佛先生《图案法ABC》《图案构成法》,傅抱石先生《基础图案学》,李洁冰先生《工艺意匠》等,推动了工艺设计理论的现代转型。西方现代设计在20世纪中期由日本传入我国,发展到1980年代,工艺美术则被艺术设计所取代,国外当代艺术设计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设计的定位日臻明晰,观念表述上逐渐把艺术设计等同于一种创造过程、工业设计、哲学、文化、建筑设计、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型,这就在各个层面上与国际逐渐接轨。

一、艺术设计的境界美学解析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尽管艺术设计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它既要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但现实生活中过分强调了艺术设计的商品属性。过分寻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利益最大化和感官享乐化,成为其显著特征。其二,艺术设计背离社会道德伦理,成为牟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视觉载体。人们在过分强调理性和技术膨胀中被异化,对艺术设计于社会责任和伦理的价值趋向弱化,乃至漠视。其三,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已然成为参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文化媒介,创新被引导为强烈的文化诉求,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趋于表面化应用,对国际潮流趋炎附势的奉迎也日趋严重。其四,对民族文化境界美学考量的缺失,现代艺术设计强化实用价值,忽略道德价值,牺牲长远利益,无视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扭曲消费心理,与我国传统的审美价值,比如儒家的中和之美、充实之美以及宇宙心灵,道家之“玄”“素”观和虚静与空灵天人观格格不入。因此,对艺术设计进行境界美学的解析有现实的针对性。

(一)艺术设计实用功利的境界

按照李砚祖的理解,艺术设计境界分别为实用功利的境界、审美的境界、伦理的境界。他说:“设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设计原动力的研究与应用”(17CG21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唐艺(1983—),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

116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

计与造物中对实用功能乃至审美、伦理等的把握与追求,具有历史本体论的意义。这三者之间,既互为,又存有一种层次结构和递进关系,由低到高,以功利境界为基础,最终趋达伦理境界。伦理的境界或者‘度’在现实中又往往总是作为设计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而存在。艺术设计从功利迈向伦理的

境界之路,实质上是艺术设计的哲学之道。”可见,实用功利的境界是摆在第一位的,它是审美境界

与伦理境界的基础,但也有向后二者升华、推演的动势,它是现实设计实践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下的艺术设计潮流和时尚也证明着这一点。因为我们看到,现阶段的实用功利的核心元素是科技性,工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人工智能刷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美学境界的焦点,社会趋势要求现代艺术设计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技术性、实用性(功利的考量)上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以,技术的实用性、科学性成了现代艺术设计境界构成的重要动力,即根本性元素。

从实际上看,技术性、实用性作为当今艺术设计境界构成的基本前提,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现在社会的生活状态对科技发展的依赖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离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支撑,人们就无法进行通畅的信息交流和媒介互动;离开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支撑,电器产品的智能一体化将成一堆废铜烂铁;没有新能源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们的智能化、人性化的生存方式也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产品将无法突破智能化功能的发展瓶颈。所以我们说今天的艺术设计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功用性,设计境界的功利性是锁定在技术性的运用之上的。与设计境界功利性对技术性的要求相联系,设计者本身的设计构建、艺术的完成也离不开科技含量及技术性。因为假如设计师不了解某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其设计将无法科学地实现艺术设计的前瞻性,也无法预判这种新技术的设计发展趋势。而这种艺术设计的前瞻性对设计师和当今的社会生活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它体现和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比如,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工业设计、造型设计、外观设计、平面设计等等。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其设计者约恩·伍重进行了前瞻性设计,因为材料、造价、工程学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施工、筑建完成历时16年之久。悉尼歌剧院成为澳大利亚地标性建筑,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圣殿,被誉为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其设计师约恩·伍重因此获得了2003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再如平面设计中色彩学原理要与印刷常识相贯通,否则印刷的色彩效果与设计色彩的色差就大相径庭。所以设计师要自觉地将设计创意与基本科学常识相协调,善于把握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

当然,现代艺术设计境界的功用性及其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不能解释为功能主义,也不是功利主义,它某种程度就是由设计的基本价值属性所决定的。艺术设计的功能性和科学性包括艺术设计的安全性、实用性、耐用性、健康性、合理性、舒适性等因素,是艺术设计实用功利境界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在机器大生产、中产阶级崛起和设计大众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

②计,其目的当然首先是实用,这是设计经济性最突出的表现。”在艺术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原则,是当

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决定了设计要注重功能性。在艺术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原则还要正确认识艺术设计的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在对艺术设计的功能、经济等因素的关注都体现了艺术设计的基本价值,而不是排斥产品造型、形式美感等因素。只是体现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境界美学的追求,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物质化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艺术设计首先要易用、实用,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便利,才能实现其价值和美学意义。艺术设计兼具艺术属性,但它不是纯艺术,纯粹艺术主要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生活,艺术设计则是在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为人们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若不能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设计是注定被市场和历史淘汰的。

①②

李砚祖:《设计之维》,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第3期

(二)艺术设计的审美境界

唐艺我国艺术设计的境界解析

117对于艺术设计而言,除了实用价值,其审美价值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审美过程就是基于人们审美心理的视觉感受过程。卡洛琳·M.布鲁墨认为“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

这样基本而又奥妙的经历,以致我们把所有的精神活动与视觉联结在一起了”。科学研究表明,在

人类的感觉中,视觉占比高达87%,人们对可视物品的形状、情状、色彩、材质使视觉感受异常敏感,而这些因素恰恰是艺术设计外在的物质形态和具体可感的形式美法则下承载的艺术设计实物形态和审美形态。艺术性和审美性是艺术设计实用性基础上的重要功用和内在需求,艺术设计这种独特的造物活动在满足人们实用性的基本要求之外,审美需求是其共同的特点。“张道一在阐释所谓造物艺术的作用时,认为人类的造物活动浸透了人的理想、观念和美感,这种造物艺术具有资生、安适、美

②目、怡神的作用。其提出的这四种作用,都和艺术设计的审美性有关。”艺术设计的审美属性与纯艺

术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功能和审美的区别,艺术设计的美学范畴和属性较之纯艺术的审美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命题,诚如费孝通所说:“技是指做得好不好,准不准,可是艺就不是好不好和准不准的问题了,而是讲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人人都有,但常常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其实也就是一种神韵,韵

③就是一种韵律,一种风、一种气,这都不是具体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艺术设计的“美”兼具科技美、

材料美、工艺美、艺术美,与纯艺术的审美相比具有不可确定性,可以说不同的功能需求、审美心理、文化视角、地域民族的差异对艺术设计的审美认知也是不尽相同,艺术设计的风格特征也迥然不同。

1.形式美法则在现代设计境界中的运用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浓重的舶来属性,它使我国“造物观”有一种被强势入侵的感觉。综观中外现代艺术设计,全都受到包豪斯艺术、当代艺术设计科技美、材料美、工艺美的功能倾向的影响,其核心的设计审美规则就是形式美法则。现代艺术设计把形式美法则理解为:“当我们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创作中归纳总结出的经验以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它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是在判断一个形象的美丑时,忽略它原有的意义及内容,单从它的形式去研究或鉴赏

④的方法,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强调形式美来源于自然客观形式的抽象,强调提升

与变化。形式美法则的主要规律有对比与统一原理、节奏与韵律原理、黄金分割律、对称与平衡、主从与重点等内容。

形式美法则凸显了强烈的西方科学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的特征,艺术语境下对艺术规律的“科学”诠释方式。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于艺术设计偏重诉诸视觉,故其境界往往与形式的感性质料有关,即对那些“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等,把它们按照

⑤一定的构成规律组合起来,就形成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等形式美”。二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之间的组合规律,“形式美法则产生的背景是人类创造美的形式,以及美的过程时,会对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通过对形式美的法则进行研究和探索,使人们对形式美的感觉更加敏

⑥锐,引导人们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形式美法则可以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普遍规

律,它涵盖了西方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研究发展的全过程,西方的近代和现代艺术的创作无不遵循和应用对立统一的原理,无不追寻艺术的节奏和韵律,形式美法则在艺术创作的运用中是可以明晰、可以言说、可以解说、可以较为直接感知和理解。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建构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之上,与它相关的学科有几何学、解剖学、力学、光学等。形式美法则在艺术设计的应用上较之纯艺术还要关注实用性。上述两个方面即是艺术设计审美境界生成的根本途径,现当代经典的艺术

①②③④⑤⑥

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7页。费孝通:《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民族艺术》1999年第4期。

刘永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48页。徐静秋:《形式美法则在装饰绘画中的应用》,《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

彭文华:《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5页。

马晓丽,张维妮:《形态构成与园林设计——浅谈园林设计初步课的教学》,《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18设计作品都是如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

2.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艺术设计境界

除形式美法则对现代艺术设计境界产生影响外,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的因素对艺术设计审美境界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且千差万别的。国旗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最能说明这一点,世界上197个国家就有197面不同的国旗设计,在不同平面设计的内容中映射出世界上不同的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因素。世界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风格迥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日本的神庙、北京奥体中心、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阿联酋迪拜布吉大楼、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伦敦主教门大厦、耶路撒冷“宽容博物馆”,它们都折射并融合了各自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历史文化的观念,给作品的境界气质内置了光源性的内涵,令人视觉上受到震撼与感染。

从这个视角上我们看到不少设计者及研究者都非常关注作品境界与意涵中的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的印记,它们透露出设计意境的特别标识的信息,这实际上都是地域、民族、族群因素正在发挥着作用。地理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其现代艺术设计与其资源匮乏的现实和崇尚节俭的传统息息相关,其作品境界具有实用、精致、简约的风貌;法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以及欧洲装饰艺术的影响,其境界一看就知道充溢着时尚、奢华、浪漫、经典;德国人谨严、精细,有实证主义的传统和性格,近现代的德国艺术设计形成了以包豪斯为代表的注重技术和实用功能而略乏艺术性的境象模块;美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境象具有创新、通俗、大众、商业化的特征,这与美国乃新兴移民国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些移民来自不同的民族,其文化个性皆具探奇、创新、注重新技术的特征。与美国情况不同的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形成了深沉、含蓄的文化性格,我国的艺术设计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基色,形成了意境悠远、含蓄内敛、细腻温婉、兼收并蓄的艺术风貌。可以说现代艺术设计正是因为这些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生发的各具特色的人文环境,才造就了各不相同的艺术境象。

3.艺术设计的伦理境界

艺术设计的较高境界是应该从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及功利指向过渡到人们的伦理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谈到这一点,从需求功利境界到指向伦理的境界,“揭示了一个从物态化设计形式到自我实现设计普世价值的意境化设计过程。显然,意境化设计是人本主义更高层次的表现,是上升

到精神层面的设计形式。”所谓“人本主义”“普世价值”及“精神层面”,即在指艺术设计中的伦理内

涵及其境象的表达。张道一先生也曾指出:“无视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借着美的名义企图将人塑造成完全依赖于欲望满足,在扭曲审美影响下解构自身价值体系,抛掉道德本性的社会角色,

②一切设计行为皆始于欲望,成长于欲望,最终也会在欲望中终结,故而伦理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他也认为设计境象的核心应该是社会道德与伦理价值,这一点绝不可缺席,更不可被功利需求的欲望所挤占,否则设计境象的灵魂就没有了。正如前辈学者所焦虑的,设计境界的伦理话语至今仍是艺术实践中的严峻挑战,它的迫切性及现实性仍是学者们呼吁的。刘永涛认为:“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也越来越牵涉到伦理的层面,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关系的嬗变以及科技进步都给

③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他看到了人与人关系的善、人与物关系的超物欲、人与环境的和谐

生态以及有科技因素带来的对上述三种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都摆在了设计工作者面前。我们究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可能最基本的还是要还原伦理意涵在设计指导思想上的中心位置,境象的创制必须考虑融入“三大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至善放在第一位,功用性、实用性当然不能不讲,但它必是置于伦理要求之下有一定限度的东西;审美的愉悦性也不能不讲,但必是

①②③

王艳,杨文妍:《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包装工程》2018年第16期。

张道一:《设计道德——设计艺术思考之十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刘永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52页。

第3期唐艺我国艺术设计的境界解析

119为伦理境界衬托的东西,而非“纯艺术”。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些具体的即技术性问题,如: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艺术设计过度包装与奢侈性装饰问题,因为它也给自然生态施加着压力。要杜绝纯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因为它戕害着审美境象的介入,也与伦理的超欲利的精神旨归格格不入。我们要重新冷静的认知科技与人伦的不协调因素,进而从艺术设计的视角有前瞻性地规避新技术和智能化所带来的有悖于人类道德规范的负面价值。我们还要尽可能地修复被商业化、功利化、庸俗化渗染的艺术现实,为境界设计的实践提供一个生态健康和谐的伦理氛围。

二、中国传统造物观和艺术观对现代艺术设计境界的启示

从艺术设计的功能来看,实用性是其基本要求,但艺术性、伦理性则是更重要、更精微的追求。就艺术的美的形态而言,西方艺术更多、更强烈地表现为一种风格,而我国的艺术则偏好于境界,这是地域民族文化之差异构成的。中国文化的本质是重视伦理规范的,它影响到艺术。艺术的起点的确是情感涌动的,但它必须有礼义来有所节制,伦常意义的礼仪是约束、掌控着艺术之情的。设计境界的经营亦是如此,《毛诗序》中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设计者往往将个人的情感、需求诉之于设计作品,但“诉”之中必当融进社会的责任及群体人的伦理感情。这样才能创造普遍价值的伦理倾向及审美境界。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及其境界美学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范畴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我国起步较晚,处于追随者的地位,存在学科发展的问题,就本质而言还是文化不够自信,没有认清我国传统艺术和哲学对现代艺术的意义。儒家主张“中和”之美,强调宇宙间的一切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全方位和谐,认为“中和”的世界是一个以现实社会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世界,中国故宫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充分展示了这一伦理观念,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又将审美心理趋向抒情达意的意象境界。儒家的“雄健”“充实”的艺术观念把人格道德和审美统摄起来,强调内在生命充分完满的重要性,“雄健”“充实”之美不仅仅是一种人格层次,还是一种生命存在状态。艺术设计是由人创意的,要达到“美”的设计,一定要将人的伦理特征完满和谐地展示。儒家的“悲天命,悯人穷”的“不忍人之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这种情怀对当今艺术设计而言是一个伦理的高度。

从境界的类型来看,中国古典艺术(包括艺术设计)由于植根于农耕文明及崇尚自然的哲学背景中,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因此境界的主客体往往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境界的主客体互渗交融,成为美感旨趣的主题。我们观赏苏州园林及颐和园的廊桥亭阁不难发现,这种境界本质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代设计应当学习的。西方设计界也曾提出过绿色设计的理念,主张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产品应循环利用,这实际上走的正是我国人、物、自然的和谐观念的老路子,即道家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强调人顺应自然的伟力,避免天人对立,人类是自然之部分的传统美学观。另外,道家“玄素观”影响下的水墨意象,美学上是虚静空灵的境界,图式上的阴阳观以及禅宗的“冲淡”与“禅味”、“悟与圆满”的美学追求,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境界提升有时代意义和价值,对指导现代艺术设计如何走向“形而上”,并增加写意性填补西方艺术处理虚实关系的“失语”症候,开拓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民族传统,都是十分重要的。

(责任编辑

虎)

(11)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astudyofdisputesolutionsinthepublichospitalsofChinesecities

ZHANGJing

·106·

errelationshipinChina.Basedon1,000archivalfiles,interviewsandfieldinvestigations,theauthoranalysesthedoctor-patientpowerrelationshipinmedicaldisputescasesinthepublichospitalsofsomeChinesecitiesandhowthegovernment

Thereareabundantstudieson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whilefewofthemdiscussempiricallythedoctor-patientpow⁃

caninfluencetherelationship.Intheformativestage,aperceptiongap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occursintermsofclini⁃caloutcome,legitimacy,risksandcausesofunsatisfyingeffect.Intheresolutionstage,hospitalsfavortechnicalmeansenceinChina.

whilepatientsprefersocialmeans.Governmentinterventionanddisputants’autonomyvarysharplyfromcasetocase.Un⁃likethesituationintheWest,thedoctor-patientpowerrelationshipishighlycontingentandissubjecttogovernmentinflu⁃

(12)ConnotationsandtendencyoftherealmofartisticdesignTANGYi·115·

tionalityaswellasculture,aestheticsandethics,itpresentsamulti-levelandmulti-dimensionalrealm.Therealmshouldconformtoformbeautyinthefirstplaceandalsoethniccultureaboutgeography,history,anthropologyandculturalstudiesinthatethniccultureistheinexhaustiblesourcefornewaesthetictastes.Besides,themodernityinartisticdesigndoesnotmeananisolationfromethics,otherwiseitwillruncountertothethreeharmonies(man-man,man-society,man-nature).

Therealmofartisticdesignhasmultipleconnotations.Becausemodernartisticdesignshouldmeettheneedsoffunc⁃

(13)Thesacredandthesecular:WestQueenintextsandimagesZHANGPeng-bing·120·

literaturewasacontrastwiththatinimagerecords.Theyweredifferentinthesocialgroupsofworshippersandmoreimpor⁃tant,intheideologyandpoliticaldiscoursepowerbehindthem.Theeventof“EdictsofWestQueen”intheWesternHanDynastyprovedthepoliticalinfluenceonnarratives.

Thoughoneofthemostimportantmythologicalfiguresinthepre-QinandHanDynasties,theimageofWestQueenin

(14)MoYouzhi′sachievementsintextualbibliography

ZHANGXin-min·127·

BooksintheSongandYuanDynastyundertheinfluenceoftheBriefCatalogueofSikuQuanshu.TheformerincludesalargelishedinthesecondyearoftheregimereignofEmperorGuangyubutnotEmperorTongzhiasmanypeoplethought.

MouYouzhiwasbestknownforhisachievementsintextualbibliography.HecompletedhismasterpieceCatalogueof

numberofrarebookswithdetailednotestothem.EditedbyMouShensun,asonofMouYouzhi,thismasterpiecewaspub⁃

(15)AnewopiniononGuanHanqing′syearofdeath

HUShi-hou·140·thedramatistlivedtohiseightiesinthelateJinDynastyandtheearlyYuanDynasty(1297-1307).BasedonhisToZhu⁃lianxiu,thispaperarguesthathediedsoonafterthespringof1304.

OpinionsaredividedontheyearofbirthandtheyearofdeathofGuanHanqing.Researchersbyandlargeagreedthat

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