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一等奖(必备)

来源:二三娱乐
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

  关于防灾减灾的⼿抄报该填写哪些内容,⼤家清楚吗?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篇⼀: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灾难给⼈们带来的损失是巨⼤的,它直接威胁到⼈们的⽣命财产安全。我们每⼀个⼈都要树⽴防灾减灾意识,⼒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灾、⽔⼟流失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发⽣⼤地震,如1976年唐⼭⼤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均有数⼗万⼈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前,会有⼀些预兆。⽐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们提前知道将要发⽣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篇⼆: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

  1、国家要科学发展,防灾要谋划先⾏。  2、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事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3、防灾减灾⼈⼈有责

  4、加强地震灾害防治,保护⽣命财产安全

  5、和谐中华,共同的家园;防灾减灾,共同的⼼愿。  6、防灾减灾⼈⼈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7、唤起全民防灾意识,共建和谐平安晋城  8、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9、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

  10、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  11、防灾减灾⼤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12、防森林⽕灾,保绿⾊家园,筑⽣态屏障  13、提⾼防震意识,落实减灾措施  14、尊重规律讲科学防灾减灾重⾏动  15、防灾减灾重⾏动

  16、灾害⽆⼩事,预防要及时  17、防治地质灾害,⼈⼈有责

  18、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构筑平安和谐交通  19、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  20、普及防灾减灾意识  21、全民动员,群测群防

  22、防灾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23、传播减灾⽂化共创⼈类⽂明

  24、普及防震知识,提⾼减灾意识  25、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民⽣命安全  26、防震减灾,造福⼈民  27、提⾼防灾减灾能⼒

  28、积极防御,努⼒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29、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0、唤起全民防灾意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篇三: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

  学⽣防范地震灾害常识

  1、地震是⼀种经常发⽣的灾害性⾃然现象,⼀旦发⽣强烈的地震,就会引起房屋倒塌、堤坝决⼝、⽕车脱轨、道路陷裂以及⽔⽕、电⽓灾害和⼈员伤亡。虽然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个国家可以准确预报地震发⽣的地点、时间、震级,可是地震发⽣前⾃然界会发⽣⼀些异常现象,它能提醒我们做好防震、抗震的准备。

  2、动物异常:成百上千条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成群的⽼⿏爬到四五⽶⾼的电话线上⼀动不动;动物园⾥⽼虎、狮⼦萎靡不振、卧地不起;家⽝坐⽴不安、不吃不喝、狂叫不⽌;骡马驴⽜闹圈乱踢,不吃草、嘶鸣不断;鸡鸭鹅傍晚不归笼,乱飞乱叫等。

  3、地下⽔异常:地震发⽣前,井⽔⽔⾯上长,⽔量增⼤,甚⾄溢出地⾯;或是井⽔⽔⾯下降,有时⽔井⼲枯;地下⽔井连续翻花冒泡,同时发出“咕鲁、咕鲁”的打雷声。

  4、地光和地声:地震爆发之前很短的时间⾥,会出现地光现象,地光在地⾯上有时呈现出“五彩的霞关”,如同早晨⽇出的景⾊;有时呈现出“多彩的光柱”,直插夜空;也有时从地⾯冒出“粉红⾊的光球”,短时间在⿊夜中消失了。如同⿊天的闪电,地光和地声的同时发出,⼈们先看到地光,⽽后再听到地声。地声有时像⼀列很长的货运⽕车驶过⼀样声“唿唿”持续⼀段时间,有时像“雷鸣声”,或是激烈的“枪炮声”等。

  5、⼈的异常感觉:在地震爆发之前,⼈们也会在精神上、⽣理上有所感觉,尤其是⼉童、⽼⼈、⼼⾎管病患者,震前感觉会更加明显:⾷欲不振,不能⼊睡,坐⽴不安,脾⽓暴躁,呼吸困难,头晕眼花等。

  篇四: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

  ⼀、设⽴防灾减灾⽇有何意义?

  设⽴我国的“防灾减灾⽇”,⼀⽅⾯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防灾减灾⽇”,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作。

  ⼆、中⼩学防灾减灾⽇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学普遍开展⼀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学⽣防灾减灾素养。  三、为什么“防灾减灾⽇”期间要在学校开展⼀次专题教育活动呢?

  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个孩⼦,将影响⼀个家庭,因此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学将普遍开展⼀次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借助这项专题活动,提⾼学⽣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救技能,进⼀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

  篇五:防灾减灾⼿抄报内容⼀等奖(必备)

  防灾减灾⽇演变过程

  2005年初,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减灾⼯作的⽅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减灾活动,综合协调重⼤⾃然灾害应急及抗灾救灾等⼯作。

  2007年8⽉,《国家综合减灾“⼗⼀五”规划》等⽂件明确提出了中国“⼗⼀五”期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标。

  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全⽅位、多层级、宽领域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对灾害应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事项做了规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汶川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制保障。  2009年5⽉11⽇, 发布⾸个关于防灾减灾⼯作的⽩⽪书《中国的减灾⾏动》。

  1990年,中国第⼀次宣布灾区可以对外开放,中国在减灾领域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建⽴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

  2005年9⽉, 主办第⼀届亚洲部长级减灾⼤会;2008年12⽉,举办加强亚洲国家应对巨灾能⼒建设研讨会。

  2009年3⽉2⽇起,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起,每年5⽉12⽇为全国“防灾减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