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常规能正常施行,我校现对各教学环节做出如下详细规定,希全体老师参照执行。 一、常规教学工作 (一)教学方案
1.学校要在开学前或学期初制定出教学工作方案。学校教学工作方案要根据市教研室和宣教办有关教学与教研的工作要点,结合学校的整体方案,作出周密的安排和布置。
2.学科工作方案要表达科学性和连续性,有完成各项工作的指标要求、措施方法和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改革的问题,并制定相应重点工作进程安排表(行事历),做到长方案,短安排,每周都有明确的方案,明确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的。做到有方案,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并形成常规。
(二)备课
1.老师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应重视教学资的开发、积累与共享,集体备课应注重实效,防止形式、拿来。
2.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五有”即脑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
第 1 页 共 7 页
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五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标、备学法。备教材时提倡老师综合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系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构造,明确各单元教学重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恰当地确定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可以形成具有老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3.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反应、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老师个人已用的同课教案或网络上搜集的教案,可以作为参考,但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实际及教学要求进展调整和完善。
(三)上课
1.教学目的明确。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到课时教学目的明晰详细,合理定位课时目的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的有机地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才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要注意区别课程目的与课时目的。教学目的应相对集中,不宜太多太杂,并表述为详细、可操作的条目,让学生清楚明白。
第 2 页 共 7 页
2.方法科学有效。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倡导启发式教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考虑,引导学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内涵和实际效果,防止形式化倾向。要擅长观察和分析^p 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设问;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敢于对老师的讲授提出不同的见解。
3.教学行为标准。老师要做到仪表端庄,穿着得体,举止大方;语言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明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楚,书写标准美观。老师应当尊重学生,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挖苦、挖苦、歧视学生,不得进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安康的信息。要按时上下课,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上课不得无故分开教室,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4.课后反思及时。完成每课时授课任务后,要指导学生对本课教学的目的达成情况、教学内容要点等进展归纳总结;要
第 3 页 共 7 页
从教学效果、个人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展简要总结并形成教学后记。
(四)作业与辅导
1.精心设计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鼓励老师自行设计作业,如采用现有资料中的习题,应经过亲自研做,科学严格的挑选。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统一必做与自主选做的作业。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具有探究性、理论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量要适当。要严格控制学生各科统一的作业总量。以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四、五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书面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45分钟和1小时以内,初中各年级每天完成的课外书面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原那么受骗天布置的作业要在当天完成,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或以大量作业为手段管理约束学生。
3.修改反应及时。作业修改应以老师修改为主、学生互改自改为辅。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修改反应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修改反应不超过3天,作文修改反应不超过1周。修改作业要杜绝形式,不准只批不改,更不得让学生代替修改,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展面批面改。要按照作业要
第 4 页 共 7 页
求采取评分、等次、简要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存在共性问题的作业要及时讲评。
4.注重差异,分类指导。辅导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方案、有组织地进展。要通过辅导,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完成作业,查漏补缺,排除后续学习的障碍。以个别辅导、分散辅导为主,不得以集体辅导为名进展集体补课。
(五)考试评价
1.明确考试目的,强化考试的诊断和反应功能。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恰当使用考试结果。不能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不能按成绩分类编班。要将每次考试的成绩记录在学生的学业档案中,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2.做好命题工作,保证试题的`质量。要建立严格的命题、审题制度,增强命题的科学性。命题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考察学科的主体知识,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络,重视考察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试题编排要有梯度,题型应灵敏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适当控制客观题的数量,不出偏题、怪题。各学校要逐步建立本校的题库。
第 5 页 共 7 页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采用考试与考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只在期末进展一次考试,如选用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的试题,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展考试,考试工作由镇(街)宣教办和学校组织,考试完毕后向市教研室提交有关数据和试卷分析^p 报告。
4.做好考试组织工作。学校要统筹安排,组织各部门分工施行。考试时间应根据校历、教学时段进展安排。要做好考场试室、监考员的安排工作。做好试卷保密工作,严肃考纪考风,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要标准考试流程和考务工作,以良好的考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二、检查与跟踪 (一)常规教学检查
1、每次考核后要结合教学质量分析^p 总结前段教学的经历教训,加强薄弱环节教学辅导措施。
2、每学期,学校教诲处对老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一次的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跟踪
1、每个科组针对检查结果,对相对薄弱的老师进展跟踪指导。
2、以第一学期检查的结果为起点,跟踪指导时间为一个学期,帮助老师的专业成长。
第 6 页 共 7 页
3、每学期完毕,教诲处、教研组、备课组、老师都要做好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须上交学校备案。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