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14分) (共3题;共14分)
1. (4.0分) (2019·鄞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在繁忙的生活里,品读文言诗文是一方足以安顿心灵的秘境,在吟咏讽sóng之际,天光轻轻________开云影,透出煦煦柔和:仿佛有一股清泉伴随的晓风,徐徐吹fú;好似一轮剪开晨曦的朝阳,排沓而出……日追诗文无尽景,于是,所有的郁闷都释然了,就像在阒黑的夜里看见了亮起的璀璨星空。
(1) 划线字“朝”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zhāo B . cháo
(2) 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拨 B . 拔
(3) 跟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sóng
吟咏讽________
fú
徐徐吹________
(4) 下列划线的“舍”与“所有的郁闷都释然了”中的“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舍船,从口入 B . 其人舍然大喜
(5) 下列划线的“尽”与“日追诗文无尽景”中的“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B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 (8分) (2017八上·太原期中) 请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佳句。 (1)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 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5) 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7)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2分) (2018八下·夏津开学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10 页
A .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
B .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在宋代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 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其中数词分为确数、序数和约数。在我国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穿井得一人”“一狼径去”。
D .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李商隐写有著名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二、 阅读理解(48分) (共6题;共48分)
4. (4分)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完成下面的1-8题。
片段一:他始终穿着大人遗弃的旧衣服,上面一年四季全是洞,破布条条随风飘舞。他头戴一顶又大又破的帽子,半圈月牙形的帽檐耷拉下来。他只要有上装可穿,那上装准是差不多拖到脚跟,背部两侧的纽扣一直扣到臀部下面。裤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裤裆松松垮垮像条口袋似的,看上去空荡荡的。
片段二:汤姆的肩膀上突然挨了重 重一击,乔也没有逃脱。两人衣服上的尘土飞散在教室中,持续了两分钟还没有散尽。全班都乐不可支。刚才,两个男孩太全神贯注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师踮着脚尖走到他们跟前,也没有留意到全班一时鸦雀无声。老师对他们的活动观察了好一阵子,然后才给他们增添了一点新刺激。
(1)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代表作,它的姊妹篇是 ________ 。
(2)
你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汤姆的哪个朋友?________ 除了他和汤姆,还有谁和他们一起去杰克逊岛当“海盗”?________ 。
(4)
在岛上当海盗时,始终困扰他们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 汤姆为了留住伙伴,用了哪些办法?________
(5)
啊呀,这女孩长得可真漂亮,一双可爱的蓝眼睛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对金黄色头发编成的长辫子在身后晃荡,白色的衬衫扎在宽松的绣花长裤里,显得格外整洁动人。我们刚刚在战场上获得大胜的大将军汤姆心想,像这样的美人,一定属于我这样的英雄。这段话描写的人是________ 。
(6)
请你说出汤姆和乔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受到老师惩罚? (7)
第 2 页 共 10 页
联系作品内容,说说两人这样做的原因。 (8)
你对汤姆和乔在课堂上的举动,有什么看法?
5. (4分) (2015八上·绍兴期末) 名著导读。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
上段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最终他通过________走出人生低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他最终的做法,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
6. (15.0分) (2017八下·南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手上”的亲情
年关将至,对于许多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总算可以放慢脚步,休息一下了。可对他来说,却意味着更加忙碌的开始——一周前,父亲就在电话里反复催促他回来,好帮着家里做元宵。
可他却不是很乐意,因为做元宵太辛苦了,也挣不到什么钱。
可最终,他还是回来了,懒洋洋地跟着父亲来到厨房。跟往年一样,先要做元宵馅料,他开始在滚烫的大锅里化米糖,并不停地搅拌,父亲则在一旁添水,什么时候添水,每次该添多少,父亲都能掌控得丝毫不差——一靠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感觉和经验。
等米糖化开后,便要将锅移至炭火上,改用小火热炖,期间要陆续加入冰糖、桂花酱、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等辅料,每样辅料的比例,以及加入时的温度火候,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有分毫之差,“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元宵,在香甜上有层次感和传统味。”父亲解释道。
馅料做好后还需要晾晒22个小时,“这样才能自然蒸发掉多余的水分,锁住馅料的醇厚味道。”父亲告诉他,“这需要耐下性子,急不得的。”
父亲这套秉承家族传统、坚持制作元宵的方法,太费事、费力了,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他难以接受,也让他打心底里有一种排斥感,他暗下决心:明年打死也不回来帮父亲了。
馅料一旦晾晒好,忙碌便真正开始了——被糯米粉团妤的它们要被放入簸箩中,来回滚动撞击数次,再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捞出沥干。之后再次放入簸箩中滚动撞击,又浸水、沥千,如此反复五六遍,直到成型的元宵变得润和饱满。
他嫌反复的遍数过多,于是便希望少来几遍,但父亲却坚决不同意:“唯有这样,做出的元宵才能又糯又有嚼劲,才是真正的‘上品吃食’!”
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永顽囤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父亲是决不允许他少来的。
好在,元宵节最终过去了,他也不用再忙了,回城前的那天晚上,他跟父亲说,我们办个元宵厂吧,用机器生
第 3 页 共 10 页
产速冻元宵,生产起来既轻松,产量又大,还能批量送进省城里的超市里去卖,赚钱比现在多得多!“而且,所有的程序都有电脑自动调配好,无需您事事亲力亲为。”
不料,父亲却摇了摇头:“手工制作能保证原汁原味,透着浓浓的团圆之气,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吃起来不仅口感差,有的还会粘牙,没有手工的好吃。”
“管他粘不粘牙,只要能赚钱就行!”他不服气地回应道。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说,你知道过年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排队来我们家买元宵吗?他们很多都是专门开车前来,而且一买就是好几袋。
他迷惑地摇了摇头。
“是因为我们的元宵口感好,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的游子,都说,吃着我们家的元宵就能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是儿时故乡和妈妈手工的味道,因此,我一定要坚持手工做,那怕是再累,再繁琐!”父亲坚定地说道。
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这正是父亲坚持手工做元宵的原因所在。是的,对父亲来说,那传统不变的手工元宵,承載和寄托的是恒远的家人情和故乡情,并以辛苦势作的这种特殊方式存在着,这种劳作凝结着老手艺人对于完满的手工味道的执着和维系,也包裹着一家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浓浓亲情的珍惜和不忘。
(选自《安徽青年报》,有改动) (1) 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2) 文章为何详写制作元宵的过程?
(3)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亲顽固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5) 现代生活中,传统手工制作的食物往往蕴含着许多深情。请你列举一例,说说你的理解。 7. (10.0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作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异常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味,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排雷蜜蜂”只需要接触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 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第 4 页 共 10 页
(2) 第3段中两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前者说明了________,后者说明了________。 (3) 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 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8. (4分) (2017八下·如皋期中)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
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
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9. (11.0分) (2018八上·长春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从流飘荡________ ②鸢飞戾天________ ③沿溯阻绝________ ④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 (4) 细读【甲】【乙】两文,请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两文的不同之处。
第 5 页 共 10 页
三、 写作(55分) (共2题;共55分)
10. (5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分别概括听力毛细胞的三个特征,每点不超过10个字。 人类耳蜗中只有16000个毛细胞,相比之下,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达到1亿个,所以听力毛细胞是非常珍贵的。噪声环境对听力毛细胞的损害非常大,如手提电钻的重击声,车辆的尖啸声,以及重金属摇滚乐声等都对听力毛细胞有极大的杀伤力,听力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
研究人员多年来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听力毛细胞的活动情况,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听力毛细胞极其敏感。将听力毛细胞顶端的纤毛移动一个原子的位置,细胞就会有所反应。
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听力毛细胞每秒钟能够“开”“关”2万次,反应速度极快。有些动物的听力细胞甚至更为惊人,如蝙蝠和鲸,它们每秒钟分辨各种声音的次数可达20万次。
11. (50分) (2019·金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组漫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第 6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14分) (共3题;共14分)
1-1、 1-2、
1-3、1-4、 1-5、 2-1、2-2、2-3、2-4、2-5、2-6、
2-7、3-1、
二、 阅读理解(48分) (共6题;共48分)
4-1、4-2、
4-3、4-4
、
4-5、
第 7 页 共 10 页
4-6、4-7、4-8
、
5-1
、
6-1、6-2
、
6-3、6-4
、
6-5、
7-1、
7-2、
7-3、8-1、8-2、
第 8 页 共 10 页
9-1、9-2
、
9-3、9-4
、
三、 写作(55分) (共2题;共55分)
10-1、11-1
、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