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写出来的。北大孔庆东教授提倡让学生先随心所欲地写,即首先让他们有话可说,待到有话可写后,慢慢再过渡到明确观点,理清思路,修改语言等,即由最初的不讲章法到渐入佳境,这体现了写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进而到话该怎么说。
针对当前学生畏惧写作文的现状,我采取了一些促使他们有话可说的办法,以读促写,以写促思,坚持下来感觉较有效果。
1.努力挖掘课文内涵,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 可以就一篇课文多角度分析,也可以就几篇文章比较分析。如对于六国的灭亡,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表明自己的观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观点不一,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看作者是否都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议论文是如何说理的,加深了对文体和写作手法的认识。
对于选修课文,大部分时间我是放给学生自学的,因为课文他们平时已翻看过了,再精讲也不会有太大兴趣,那就索性不讲,让学生在这一单元中任选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写一段不少于400字的读后感。刚开始学生提条件,时间短,字数多,我就开导他们,一篇作文最多给60分钟时间,那先看课文,再写一些感悟45分钟足够了,这么一合计,学生就试着写了,结果大都超过了400字,有的能达到700多字,这说明他们的潜能还是有的,关键要激发出来。然后下课收上作文,把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挑出来,打出来,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很受鼓舞。把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文字汇集到一起,可以看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很多,集中展示可以让大家对文章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现代散文选读》中《看社戏》的读后感为例:
赵倩倩: “我们应该多关心一下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苦衷,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这个世界多一些真情,让这个大家庭更温暖。面对如今社会的物欲横流,我们更应该多留心一下生活,令自己常常感动。就算无法改变他人令人心酸的命运,也应该给予真诚的同情和帮助。”
赵忆如:“我们感悟最多的,是人性,是最纯真的生活。歌中所说,„如果人们失去了脂粉的艳丽,还会不会有动情的演绎?‟当我们卸下妆饰,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尘世?关注最普通的人生活遭遇,我们获得的将是„尊重生命‟的真谛。”
赵帅: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戏中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及戏中的情感却又不是真实的人生。台上是那样精神抖擞,而台下生活却是那样的艰苦。欢乐给了他人,伤痛和愉悦是自己承受。人生就是这样。凡事不
可看表面,其内在才是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慨。生活虽不如意,但还是要坚强地走下去。
马鑫:唱好了,台下人叫好;唱砸了,台下人喝倒彩。作为看戏的人,我们应尊重并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戏,尊重他们的人格。民间艺术已被渐渐淡化,真希望它能源远流长,与时俱进。
2.充分利用报纸,积累新鲜素材,学习好的写作构思方法。先仿写,待到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一个方面后逐步写出新意,写得深刻,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时,写作就不是难事了。怎样写呢?可以利用作文纸,给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题目,选择好题目后写一段文字。可以仿写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可以进行事理分析,提高分析评价能力;可以构思结构,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还可以进行排比句式的仿写等等。同样由老师批阅后展示亮点,指出不足,使学生对题目有具体深刻的认识。以“短暂与永恒”这一话题作文为例:
(1)首尾呼应:
流星划过天际,只那一瞬,但也留下了永恒的美丽;昙花一现,只是那近凌晨的几个小时,但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迹;彩虹横挂天际,转瞬即逝,但那惊人的美早已永恒。世间事物的生命多是短暂的,但也能放出永恒的光辉,万古长存。
不必去哀叹那生命的短暂,你应该明白,你只是尘世间的一粟,你的一生也必定只是须臾,你的脚步也必定只是匆匆。但,你可以让你短暂的生命闪光,发亮,从而成为人们心底那颗永恒的流星。(刘莉《做那颗永恒的流星》)
(2)并列式结构:
化短暂为永恒,需要历经重重磨难的勇气和毅力。 化短暂为永恒,需要承受不被人理解的寂寞。
化短暂为永恒,需要对真理的坚持和对恶势力的不屈服。
(段艳丽《化短暂为永恒》)
(3)深入分析:
化短暂为永恒,需要承受不被人理解的寂寞。张正祥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护
滇池,他受到过不法分子的威胁、毒打,但他始终不放弃。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也始终坚持,他是世俗人眼中的傻子,默默承受不被人理解的寂寞,但他更是时间长河中闪亮的一瞬。他用自己的坚持表现出了对滇池的爱。他的坚持把他短暂的人生无限放大,最终化为永恒。(段艳丽)
六世达赖的身份并不是他被人记住的原因,而他那表露至情至性的文字却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其实,相对于那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而言,哪一个人的生命不算是短暂的呢?但短暂的人生却可以创造出永恒的美丽。生命是有限的,但灵魂却是永恒的,而美丽的灵魂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的。
(马恺《短暂亦可以永恒》)
(4)巧妙过渡
佛家云:刹那便是永恒。昙花一现,烟花璀璨,在黯淡无光的星空中绽放,
这就是永恒。
浩瀚的历史长空,有那么几颗流星一闪而过,却照亮了众人的心。(过渡)
(赵忆如《夜夜昙花流星雨》)
(5)好的结尾:
生命如芥,短暂与永恒不是矛盾体,它们相辅相成。短暂,因为美,便可永恒。 做昙花,为自己安排一夜生命的盛宴,尽情绽放,尽兴而归。
做流星,为生命准备一个辉煌绚丽的空间,辉煌而来,绚丽而去。
夜夜昙花流星雨,让短暂的生命与美共舞。珍惜光亮,尽情绽放,刹那便是永恒。(赵忆如)
孟德斯鸠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留在他人的记忆里,他的生命也仿佛就加长了些。”所以,渺小的我们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美丽。我相信,每一个怒放的生命都是永恒。
(赵梦如《转瞬释放的永恒》)
3.利用好课前三分钟。
本学期我采取按学号先后顺序由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推荐一篇美文的做法,先诵读,再说说读后感悟。然后我再适时点评一下。我发现孩子们很重视这一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用心地选文章,之后将感悟表达出来,大部分学生评价得很中肯,很多时候我都不需要再作点评。这样使学生锻炼了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一学期坚持下来,六十个同学都较好完成了任务,大家也积累了不少素材,对如何为人处世也有了较为正确的判断能力。
4.利用好阅览课,读名著,读美文,摘抄好的句段,活学活用。
高一时班里有个女生,很反感写作文,因为她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高二后通过学习,对散文兴趣较大,也进行了尝试,语言有文采是她的长项,于是她就合理利用了,越写越有信心。以她的《怀念红狐》读后感为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界上最伟大、最纯洁的爱就是母爱。母爱让红狐奋不顾身,为了孩子,深夜偷鸡;母爱让红狐不惧险阻,为了孩子,拼命哀嗥。那鼓胀的奶袋子是母爱,化作生命的资源,伴其成长;那消瘦的身躯是母爱,化为思念的苦水,吞入胸膛;那乞求下跪的一幕是母爱,涌成亲情的洪流,难以阻挡;那声哀痛的长号是母爱,凝成关于爱的春雨,洒向四方。
因为爱,“我”和红狐幼崽和睦相处;因为爱,想办法为他们改善伙食;因为爱,“我”也曾多次犹豫;因为爱,“我”让母亲和孩子不再分离。
什么是亲情?是母亲为孩子的学费精打细算。什么是亲情?是红狐为幼崽不惧危险。什么是亲情?是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关爱。什么是亲情?是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因为这些爱,我被感动着……
5.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唐之韵》等视频,提供时事热点素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在读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仿写,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使学生好读书,勤思考,善写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