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设某地区有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每一家工业企业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有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家公司的全部职工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指标.可以有多个指标.只能有一个标志.可以有多个标志
.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变量值.变量.指标值.指标.年龄是()。.变量值.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登记的方便.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确定调查的范围.确定调查的单位
.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职工调查.工业普查.工业设备调查.未安装设备调查
.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普查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月日至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调查时间.登记期限.调查期限.标准时间.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确定组距和组中值.确定组距和组数.确定全距和组距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左方.右方.上端中部.下方
.某大学个分院共有学生人、教师人、设置专业个。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分院数.教师数.学生数.专业数
1/11.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绝对数.时期数.相对数.时点数.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产值利润率.工农业产值比.恩格尔系数.人口出生率.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实际比基期下降,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常见值.代表值.典型值.实际值
.已知某班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回商品,则物价指数为(
)。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人口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全国人口总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投资效果系数.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变异性.客观性.询问调查法有以下几种()。
.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观察法.计算机辅助调查.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各组频率大于.各组频率大于.各组频率之和等于.各组频率之和小于.各组频率之和大于.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国民生产总值.各产业增长速度.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
.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各产业占的比重
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总体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当调查对象分布区域较广时,宜采用邮寄调查。().观察法是一种盲目性的被动感受。().品质分布数列是一种单项数列。()
.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总数是不能转化的。().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2/11.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计算题:
.已知甲、乙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资料如下:甲班的平均成绩为分,成绩标准差是分;乙班的资料见下表:(本题分)按成绩分组人数以下~~~以上合计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某企业第一季度总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本题分)时间月月月月总产值(万元)月初职工人数(人)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该企业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某地区~年某种产品的产量如下表:(本题分)年份产量(万吨)
合计
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年和年的产品产量。.某工业企业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表:(本题分)产品计量产量价格(元)名称单位基期报告基期报告
期期
甲套乙吨丙台
3/11合计—————要求:()计算三种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利用两因素分析产值变动的原因。
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要了解某班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性别.全体学生.全体学生的性别.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每一户.每个省的人口.全国总人口.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分、分、分和分,这四个数字是()。.变量值.标志.指标值.指标.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离散变量.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连续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工作与结果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工作与经验的关系.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普查.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该地所有商业企业.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简单分组.平行分组.复合分组.再分组.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则末组的组中值是()。.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总体单位.标志.统计对象.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商品销售额.商场数量.商品价格.营业员人数.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人。该数字资料为()。.绝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某商场计划月份销售利润比月份提高,实际提高了,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平均数反映了()。4/11.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总体变动的趋势.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常见值.代表值.实际值.典型值.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计划期水平.固定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由一个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个个个个.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销售量增长了,则价格(.增长.增长.增长.不增不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全国人口总数.投资效果系数.工程成本降低率.下列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企业设备调查.人口普查.工业企业普查.商业企业调查.商品价格水平调查.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区分现象的类型.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中位数是()。.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下列关系正确的有()。.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或)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情况的表。()5/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统计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答: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是: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包括⑴精度⑵准确性⑶关联性⑷及时性⑸一致性⑹最低成本对于社会经济和管理的统计而言,包括⑴效度⑵信度.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编制时间数列应保证各项数据具有可比性这一基本原则。可通过以下几方面了实现:㈠时间长度应一致㈡总体范围要一致㈢数据内容要一致㈣数据的计算要一致统计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答: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⑵标志有能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和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联系:⑴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标志和指标可以转化;⑵许多指标的数值可以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简单汇总而得。.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⑴指标数值的搜集是否连续登记。时期数一般要进行经常性调查,对搜集的数据应连续登记;而时点数一般需要进行一次性调查,不连续登记。⑵指标数值是否可以累计。不同时间的同类时期数可以直接相加;而不同时间的同类时点数不能直接相加。⑶指标数值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时期数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而时点数的大小与相邻时点间的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经济统计学原理》考试题库及带答案
6/11(课程代码:00042)
总分核分人复查人题号题分得分一二三四五六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有六名同学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如下:85,70,64,90,74,82。成绩的中位数是()A64B90C77D782.应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目的在于考察()A期初水平B期末水平C全期水平D期中水平3.线性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r=0Br≤1Cr≥1D-1≤r≤14.平均指标可以反映总体分布的()A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C偏态D峰度5.按月平均法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A100%B400%C1200%D200%6.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石油产量B出生人口数C国内生产总值D年末人口数7.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8.已知某地区连续五年的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速度为:5%,8%,10%,9%,11%,则五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A(5%8%10%9%11%)5C5B(105%108%110%9%111%)5D51.051.081.11.091.1110.050.080.10.090.111
B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D原假设为伪时拒绝原假设9.假设检验中的弃真错误是指()A原假设为真时不拒绝原假设C原假设为伪时不拒绝原假设10.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得分评卷人复查人)C任意时期D特定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7/11分。11.某人的年龄为20岁,则()A年龄为品质标志B年龄为数量标志C20岁为品质标志D20岁为数量标志E20岁为标志值12.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A科学性B无偏性C有效性D充分性E一致性13.影响频数分布的要素有()A组距与组数B组限和组中值C分组标志D变量值的大小E变量的性质14.两变量的关系中,线性相关系数小于0的有()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B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D收入与纳税额E商品销售额与商品流通费用率15.概率抽样中,抽样误差的大小()A可以事先计算B不可以事先计算C可以避免D不可以避免E可以适当控制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统计指标体系17.统计量18.抽样极限误差19.自变量20.频数分布四、判断并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假设检验是在备择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22.产品的产量是一个连续变量。23.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24.向上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共有多少。25.直方图是用方块的高度表示数据分布在某一区间上的频率或频数的大小。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与联系?27.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28.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哪些?29.回归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042)
总分题号一二8/11三四五六核分人复查人题分得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有六名同学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如下:85,70,64,90,74,82。成绩的中位数是(D)A64B90C77D782.应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目的在于考察(B)A期初水平B期末水平C全期水平D期中水平3.线性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D)Ar=0Br≤1Cr≥1D-1≤r≤14.平均指标可以反映总体分布的(A)A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C偏态D峰度5.按月平均法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C)A100%B400%C1200%D200%6.属于时点指标的是(D)A石油产量B出生人口数C国内生产总值D年末人口数7.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8.已知某地区连续五年的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速度为:5%,8%,10%,9%,11%,则五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C)A(5%8%10%9%11%)5C5B(105%108%110%9%111%)5D)B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D原假设为伪时拒绝原假设51.051.081.11.091.111
B0.050.080.10.090.111
9.假设检验中的弃真错误是指(A原假设为真时不拒绝原假设C原假设为伪时不拒绝原假设10.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得分评卷人复查人A)C任意时期D特定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9/1111.某人的年龄为20岁,则(BE)A年龄为品质标志B年龄为数量标志C20岁为品质标志D20岁为数量标志E20岁为标志值12.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BCE)A科学性B无偏性C有效性D充分性E一致性13.影响频数分布的要素有(ACD)A组距与组数B组限和组中值C分组标志D变量值的大小E变量的性质14.两变量的关系中,线性相关系数小于0的有(BCE)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B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D收入与纳税额E商品销售额与商品流通费用率15.概率抽样中,抽样误差的大小(ADE)A可以事先计算B不可以事先计算C可以避免D不可以避免E可以适当控制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统计指标体系—若干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可系统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和相互的关系。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18.抽样极限误差—指在一定的概率下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也称允许误差。其计算公式Z2(1)或Z2nn19.自变量—用来预测因变量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用x表示。20.频数分布—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形成的分布。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四、判断并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假设检验是在备择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错误改:假设检验是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22.产品的产量是一个连续变量。错误改:当产量以度量衡单位计量时,它是一个连续变量;当产量以自然单位计量时,它是一个离散变量。23.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正确24.向上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共有多少。错误改:向上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的频数共有多少。向下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共有多少。10/1125.直方图是用方块的高度表示数据分布在某一区间上的频率或频数的大小。错误改:直方图是用方块的面积表示数据分布在某一区间上的频率或频数的大小。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与联系?答:(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的特征。(2)标志分为:描述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描述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3)指标是描述总体的某一数量特征的,用数值表示。(4)指标是通过标志汇总或计算得到的。没有标志,就无法得到指标。(5)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标志与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比如,总体变成总体单位,指标就成了标志。27.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答: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都是把现象在某一方面的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1)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它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一般平均数又称静态平均数,它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2)平均发展水平所平均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从动态上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一般水平。(3)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说明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8.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哪些?答:变异指标是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的统计指标。包括: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或方差、标准差系数。其作用有:(1)变异指标可以表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反之,亦然。(2)变异指标可反映生产的稳定性。变异指标越小,生产的稳定性越好。(3)变异指标可反映经济活动的均衡性。变异指标越小,经济活动的均衡性越好。29.回归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答:回归分析的内容包括:(1)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关系表达式。(2)对数学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统计检验。(3)利用所求的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取值去估计另一个变量的取值,并给出这种估计的可靠程度。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