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背景下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背景下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李燕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1年第5期

李燕

摘要:为助推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019年初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倡导职业院校推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由于会计行业的变革使得当前的管理会计教学也面临着必须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教学改革,通过实施“课证融通”、“评价互通”、新式教材开发的形式助推1+X证书制度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关键词:1+X证书;管理会计;课证融通;评价互通;教学改革

一、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提出

2019年初,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倡导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试点的工作。 1+X证书制度主旨是鼓励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获取多种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中的“1”指的是学历教育,“X”证书代表的是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的主基调是以“1”为主,“X”为辅,也就是强调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为辅。长期以来,学历教育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形式相对灵活,在1+X证书制度实施以后,X证书就会从多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对学历教育进行补充强化甚至是学科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的延伸与拓展。X证书紧密贴合职业行业的新需求、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是连接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充分就业坚实的桥梁,也是促进学历教育快速跟进职业行业发展的强劲支撑力和助推器。

二、会计行业改革对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影响

目前会计行业正在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传统财务会计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功能已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在会计界已经为大家所共识。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无论是在会计行业的理论界、实务界还是教育界均掀起一波针对管理会计的研讨浪潮。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的信息化手段向数字化手段延伸,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使得会计的数据在业务发生的前端就已经以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直接获取,而不再仅仅是原来信息化技术手段下需要手工录入系统才产生数据的阶段。管理会计数字化手段的充分运用,是会计向业务融合,或者说是业财融合的具体体现。基于会计行业发生的巨大变革,会计行业所需求的会计人才也就不可能再是只具备单一会计核算能力的核算型人才,而应该是由核算型向具备数字化管理思维和运用能力的融合型人才转变,这一转变揭示了当前会计行业人才需求发展的新趋势、新变革,基于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就代表了适应行业职业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对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而言,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新格局以及行业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着手进行数字化管理会计方面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当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内容相融合

在1+X证书的制度背景下,针对目前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课证融通”的形式,即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内容相融合,推行毕业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以此来适用“1+X证书”的制度改革。从体系构建方面来看,“课证融通”其实质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过程。从目前的处于学历教育环节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来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充分汲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所反映出来的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和新需求,从而构建起一门适合1+X证书制度改革的数字化管理会计课程

体系。以下分别从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来分别探讨数字化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举措。

1.初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以高职院校为例,初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涉及企业采购作业、生产作业、销售作业等五个方面的工作领域,基于这五个工作领域共设置15个典型工作任务,将这些工作任务融入当前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并以实训课程的补充形式融入到当前专业课程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当中,强化当前实训课程所缺少的相应内容,与当前实训课程实现有机的“课证融通”。融通并非“取代”,而是对现有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强化。初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2.中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中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涉及企业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营运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工作领域,基于这四个工作领域共设置10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级证书的“课证融通”方案中第一种做法是:将这些工作任务融入当前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对专业理论课程《管理会计实务》、《企业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实务》增加补充相关中级证书培训的理论知识点内容,对《管理会计实务》、《企业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实务》相对应的实训课程以实训补充形式融入到当前的实训课程体系当中,增强数据运用、分析及管理的基础能力,强化当前实训课程所缺少的相应内容,与当前实训课程实现有机的“课证融通”。第二种做法是:将中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当前专业课程体系的《管理会计实务》课程实现置换,直接用中级证书的内容取代当前《管理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管理会计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与当前职业行业的新规范、新要求、新标准等存在着一定差距与滞后性,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却又是迫在眉睫的要紧密贴合职业行业的新要求,新动态,直接用中级证书的培训内容置换当前的《管理会计实务》课程,能较好的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中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如表2所示。

3.高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高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控等五个方面的工作领域,基于这五个工作领域共设置12个典型工作任务,高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中第一种做法是:将这些工作任务融入当前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对专业理论课程《管理会计实务》、《企业

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实务》增加补充相关高级证书培训的知识点内容,对《管理会计实务》、《企业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增补战略管理、管理会计报告的基础知识内容;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增补企业业绩评价的知识内容。第二种做法是:将高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当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企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实现置换,直接用高级证书的实训内容取代当前的《企业综合业务实训》教学内容,弥补当前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中对管理会计数字化运用实践训练不足的缺失,从而强化学习者在管理会计方面的数字化思维与运用能力。等级高级证书的“课证融通”实施方案如表3所示。

(二)评价互通

前面提及的“课证融通”的“融”,体现的是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融合,与当前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相融合,从而构建起新的课程体系。而“课证融通”的“通”,则表现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结果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核的相融通,即实现学习评价的互通互认。要实现这一评价目标,就要实施学分制,构建学分银行体系作为其重要的支撑体系。教育部等九部门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实行各种类型教育培训学习结果评价相互认定、置换和累积的机制,推行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的建设,从而实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赋予相应的学分,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取得证书的学分可以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的学分相置换,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的统筹整合,贯通协调发展,进而为学习者构建可以累积终身的学习体系。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学历分与名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分数是偏低的,但通过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与考核,使其在学分银行中储存的资历分会不断增加。在将来社会普遍认可资历框架这种人才评价新的标准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会赢得更为公平的机会。基于此,实现评价互通,构建学分银行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资历认证上的量化可比,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构建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三)新式教材开发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倡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体现德国式“双元”性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突出实践实训一体化设计,具备数字化资源配套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的国家规划教材。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实施“课证融通”,适应时

代发展的要求和变化,改版和开发具备数字化资源配套的新式教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新式教材的主旨是从工作岗位任务出发,以培养学生本位能力为基本点,从职业维度、知识维度、学习维度三个维度来确定教材的开发框架的,将工作领域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相对应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起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任务学习单元或项目,以活页式教材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的职业能力清单教材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单元任务或单元项目的形式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实现教材的手册化呈现形式,这一呈现形式的转变极大方便从中抽取和加入新的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对作业的上交、教师的评阅、笔记记录的增减、新旧学习任务和内容的替换等成为可能,克服了传统订本式教材不能随意增减和替换的弊端。简言之,新式教材必须具备以下“四化”特征:一是“双元化”,教材的内容开发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业务场景,紧密贴合职业行业新业态、新水平、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二是“数字化”,除了开发纸质的活页式教材,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配套相应的微课、慕课、案例动画等数字化资源,以形象化的视角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中的工作任务和内容;三是“教学内容任务化”,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呈现,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化目标;四是“课程思政化”,结合教学工作任务和

内容,有机融入会计行业的工匠精神、风险意识、大局观念、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等思政理念,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会计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1+X证书助推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

当前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的“唯学历论”让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苦不堪言。在国家提倡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启动在1+X证书制度后,整个社会将逐步建立起资历认知框架而不再是学历认知框架。资历是比学历更为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正规的学历教育与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等形式。如果整个社会普遍接受国家资历框架后,国家资历框架将以学分银行的形式呈现在整个社会的面前,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将是以在学分银行储存分值高低的情况作为考量,而不再是“唯学历论”标准。按照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今后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以资历作为评价标准是更公平的,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将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公平的从业道路。而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积极去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与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业财融合背景下数字化管理会计课程三教改革研究》(立项编号:GXGZJG2020B065)。

参考文献:

[1]董京原.1+X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解读[EB/OL].2020-08-05.

[2]徐俊.1+X证书助推会计专业“三教”改革[EB/OL].2020- 08-05.

(作者单位: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