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二中 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正确剖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资讯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复杂。可以说上天、入地,甚至是虚拟世界里的很多事物,都有很多信息能够让人们所获取。那么获取信息有没有规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屏幕显示一张关于牧场的图片)杨叔子在咸宁“劳动锻炼”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草。他从来没养过猪,不认识猪草,但是,不到两个小时就把猪草打回来了,还超额完成任务。师傅就问:“是你自己打的吗?”他说:“是我打的。”“问别人了吗?”“没问。”师傅又问:“你怎么打的?”他说:“很简单,把猪赶出去,它吃什么,我打什么就行了。”
假设牧场的主人要你去打猪草,但是你不认识猪草,你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打到猪草?有什么启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设计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创设形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
第二环节:探索研究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P14:刘蕾想了解第二天即周日郊区的天气情况。
星期六上午,刘蕾正计划着第二天与好友到郊外踏青,所以她想了解一下周日的天气情况。因为住在学校,看电视不方便,学校附近也没有网吧,在报纸上又没找到周日的天气预报,所以她决定拨打12121收费电话,通过天气预报信息台进行查询。她根据语音提示选择查询周日的天气预报,确定周日的天气状况良好,于是决定周日去郊游。
提问: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如果信息获取不成功或者获取的信息不合适,则需要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因此,整个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就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调整 选择信息确定信息获取评价 定位信息来源 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 需求 第三环节: “从商业间谍中学习信息的获取”
教师活动:提问洋油、洋火和洋灯的来历从而引入“日本人最先判断出了大庆油田”这一实例。
教师介绍当时背景且投影显示:据报载,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还处于保密时期。日本人认为了解大庆的情况十分重要,因为中国到底有没有大庆?在哪里?有多大规模?这一切关系到日本的出口,于是他们确定了目标信息: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日本人当年最先判断出大庆油田的情况,以至在后来与中国谈判购买设备时占了先机。 教师活动:总结查找结果并投影显示: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大庆油田大庆人》。 周总理接见王进喜时,王身穿大皮袄的画报。
《人民日报》一则新闻报道:“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刊登的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照片。 《人民日报》上一幅含钻台手柄的照片。 显示图片:
王制服井喷在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图片。 王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图片。 王手拿钻台手柄的照片 学生活动:依据教师提示小组进行讨论3分钟,从这些文字及图片能得出什么信息?之后抽出三个小组回答结果。
教师活动: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投影显示:
1、通过画报封面上铁人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
4、 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式,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5、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之后,四个同学回答师问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在上述案例中,日本人的信息来源,不过是几幅照片,几条新闻报道。但是,他们通过综合:政治因素、地理因素、自然常识等一系列内容的推理分析,却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商业情报。他们根据他们的需求作了需求定位,查找了照片、新闻报道,最终根据客观事实,通过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而获得了情报信息。由此达到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各个环节、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四环节: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即需要什么信息,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 包括(3W原则)①时间范围(When)、②地域范围(Where)、③内容范围(What)。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信息”。 提问:“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预报信息”、“获取奥运会历史上的各种信息”是如何体现3W原则的?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使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样(可适当提问)。阅读参考书本P15“表2-1信息来源的分类”,并结合上面两例说明杨叔子、刘蕾都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附:信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①文献型信息源 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③电子型信息源 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不同的信息来源还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做选择。
提问:请举出例子体现信息来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文献型与电子型)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①现场观察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访谈法 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 ⑤实验法 两大类 直接获取信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得外界信息。 小类 举 例 问卷调查(街上、商场、报刊、杂志、网络上)、访问调查(访谈法-专家、学者、当事人-会议、电话、信涵采访等) 物理、化学实验,测试等 世界动物栏目中,介绍很多动物的喜好、习惯等 图书、报刊、杂志 通过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收集信息的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观察法 间接获取信息:通过其他人或物获得的第二手信息。 文献检索 网络检索 4.评价信息: (1)某贴吧上发布一篇帖子:兖州出现一名连环杀人犯,请大家注意人身安全。分析其真实性。
(2)一天,你的手机接到一条信息:恭喜您,我们香港某公司推出了手机抽奖业务,您中奖了,总共10万元。联系电话:133********分析其可信度。
(3)老师念一则通知:为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学校决定将组织同学们免费去万亩石榴园游览,有意参加的同学请在通知下发当日到教导处报名。分析其时效性
第五环节:课堂训练
日本商业间谍是如何获取大庆油田的信息的?请根据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进行分析。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提问(投影) 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观察法 4、评价信息(如何评价日本人获取大庆油田信息的这一过程?):高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