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中国所处国际关系格局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并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增速稳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作为唯一一个在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仍保持经济增速高百分比的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目光的焦点。但是,中国的发展目标不仅限于经济,我们还需要强大的国防和独立的外交,需要稳定的发展经济的环境。无论是历史由来已久的台湾问题、中印领土问题,还是近来相继发生的朝鲜半岛争端、南海争端等,又或者是国土边疆地区藏独、疆独分子的渗入,都给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带来了威胁。但无论如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世界形势,中国,和平与发展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但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近年,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应该关注的是,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这都反映了刺激经济政策的后遗症正在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全球
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
二、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
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
与传统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内外困难,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大国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充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甚至成为西方解危脱困和解决国际问题的借助对象。尤其中、印等国在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世界事务中的参与热情和影响能力都在增加。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国债和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对中国、日本主要债权国的依赖愈深。金融危机后自由主义模式遭到质疑,自信心和优越感大大受挫。欧盟、日本也是困难重重。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当今各种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全球性问题大量凸显,任何大国都无力单独应对,这使世界各大国的相互需要明显增加,由此带来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异常活跃和复杂的态势。但我们不能简单低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综合实力和纠错能力。国际力量对比中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即使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发达国家几百年里积累起来的优势。
三、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更显复杂
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继续交织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所
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且扩散效应更加突出,成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
地区热点问题核安全问题此起彼伏。亚洲朝核问题,使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一时乌云密布,虽然目前局势有所缓解,但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正变得更加遥远。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相继出现严重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也出现不稳定状况;紧邻我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仍然严峻。中东地区,巴以领土、宗教纷争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伊拉克在今年美国实施撤军计划期间其安全状况一直不稳,甚至有恶化迹象;从各国的实际表现来看,未来若干年,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很难有实质性变化。尤其美国在核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强势打压其他国家搞核武,另一方面又继续加大其核武升级的投入,以确保其核优势。在目前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危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一大隐患。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有国际问题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针对叙利亚采取的行动,正是利比亚战争爆发前情景重演,美国和欧洲大国可能会进行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之外的“第四次战争”,叙利亚或将沦为下一个“利比亚”。如果叙利亚出现重大变故,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将随之变化。
另外,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今年的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等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猖獗的海盗活动严重威胁到海上运输和能源、贸易的安全,成为当今国际安全的一大顽疾。此外,近年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也愈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已经是当今各国须全力应对的一大挑战。
非传统安全日益受到各国的关切和重视,使该领域出现更多国家间的激烈博弈。如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围绕金融主权与安全展开的规则制定主导权的争夺以及货币战呈加剧之势。气候变化问题也是狼烟滚滚。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在竭力推卸自己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却在气候问题上设置碳关税,构筑绿色技术壁垒,严重侵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气候问题甚至被高度政治化,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施加道德压力的工具。
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全方位外交活跃
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视中国崛起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中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进一步上升。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中国的外交自信心不断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多极化政治格局中地位日益上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单极压力,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不少国家和外部力量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不断出现。一些大国更对我产生明显的战略敌意,使我国面临更多的麻烦和事端。
我国周边环境复杂,邻国众多,又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领土及边界划分争端。出现任何纷争,不仅当事国陷入麻烦,也为外部力量介入提供了机会。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一些维权活动,一旦外部大国介入,极易造成我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近年我国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领海权益维护的考验。象南沙群岛,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越南、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面对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国际峰会的高规格、权威性,既是各国直接表达自己声音的最佳场所,也是有效处理问题和发挥影响力的极好机会。通过领导人参加这些峰会,直接向世界阐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使世界了解中国的主张和诉求,既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使中国的重要利益得到维护。“世博外交”、“亚运外交”成为新的重要平台,促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信任,展示我国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形象。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关键所在。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压力明显加大,复杂性的一面进一步显现。面对中美关系事端频发的不稳定
状态,我国在正视现实,承认中美结构性分岐长期存在的基础上,为化解纷争展开了高层战略对话和协商,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排除两国关系的干扰,维持了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定。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同时还保持了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势头,加强双方在国际金融改革、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
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实施和平外交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讲友好,也讲原则。
参考文献:
[1 ]《大国风云》,人民出版社,2010
[2 ] 羊慧明马平等《闲聊美国》,E书时空,2011 [3] 新浪新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