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臭椿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二三娱乐
农药与植保NONG YAO YU ZHI BAO臭椿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安阳县林业局 谷爱枫臭椿为苦木科臭椿属植物, 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至黑灰色,平滑或浅裂。小枝粗壮,羽状复叶,互生,长90cm,有小叶13~25枚,多者达41枚,卵形、卵状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近基部处有粗锯齿1~3对,有臭味。臭椿属植物有11种,我国有6种。臭椿变种有大果臭椿、千头椿、小叶臭椿、白材臭椿、红果臭椿、垂叶臭椿、红叶臭椿。 臭椿树高,冠大,挺拔,荫浓,新春嫩叶紫红色,仲秋红果累累,是很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适宜公园、庭院种植观赏。豫北地区臭椿常见虫害有以下几种。皮层,钻蛀危害,稍大后即钻入木质部继续钻蛀危害。蛀孔圆形,熟后在木质部坑道内化蛹,蛹期10~15d。受害树常有流胶现象。(四)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控制源头,防止扩散蔓延。2.成虫期。人工捕捉,利用该虫不善飞翔,集中在树干上的特点,可人工捕捉成虫;化学药剂防治,可采用10%吡虫啉2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 500倍液树干喷雾。3.幼虫期。物理灭杀,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4月中旬,逐株搜寻可能有虫的植株,发现树下有虫粪、木屑,干上有虫眼处,即用螺丝刀拨开树皮,幼虫即在蛀坑处,极易被发现;药物灭杀,在幼虫为害处注入 80%敌敌畏50倍液或40%久效磷100倍液,并用药液与黏土和泥涂抹于被害处。还可试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3~5倍液树干涂环防治。4.根部埋药。根部埋3%的呋喃丹颗粒。(五)注意事项1.以上几种方法在6 —7月可以同时进行,防治顺序应该先埋药,再喷药,最后注射防治。2.注意施药安全,特别是呋喃丹的使用。呋喃丹属于高毒农药,在平常的使用中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施药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手套,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触药剂;二是施工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三是工作后,摘除手套和口罩后,立即清洗手脸及可能接触到药剂的部位。

椿等树木。成虫和若虫吸食叶或嫩枝的汁液,被害部位形成白斑而枯萎,影响树木生长。同时,该虫还能分泌含糖物质,有利于煤污菌的寄生,使叶面蒙黑,妨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利树木生长。(二)形态特征该虫属半翅目,蜡蝉总科,蜡蝉科昆虫。 1.成虫。雄虫体长14~17mm,翅展40~45mm,雌虫体长18~22mm,翅展50~52mm。前翅长卵形,基部 2/3淡褐色,上布黑色斑点10~20个,个体间差异很大,端部1/3为黑色,脉纹白色,后翅膜质,扇形,基部一半为红色,有黑斑6~7个,翅端及脉纹为黑色。体隆起,头部小,头顶前方与额相连处呈锐角。触角在复眼下方,鲜红色。2.卵。呈块状,表面被一层灰色粉状疏松蜡质,内有5~10行卵,每行10~30粒,排列整齐。卵粒长圆形,长约3mm,宽约1.5mm。

3.若虫 。1龄若虫长4mm,宽约2mm,头顶有脊起3条,体背有白色蜡粉所组成的斑点。2龄若虫体长7mm,宽3.5mm,体形似1龄若虫。3龄若虫体形似2龄若虫,白色蜡粉斑点显著,体长10mm,宽4.5mm。4龄若虫体长13mm,宽6mm。头部较以前各龄延伸,翅芽明显,由中胸和后胸的两侧向后延伸。(三)发生规律豫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于4月中、下旬后陆续孵化出若虫,并开始取食为害树木。脱皮4次。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成虫开始交尾产卵,直至10月下旬。成虫寿命长达4个月。成虫与若虫均有群集性,常十数头,乃至数百头栖息于树干或枝叶上,以叶柄基部为多,蜡蝉飞翔力差,但跳跃力颇强。取食时,口器插入植物组织深部,吸食汁液。对林木为害长达6个月。 斑衣蜡蝉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秋季干旱少雨,蜡蝉猖獗,常易酿成灾害。假如8—9月雨量较大,蜡蝉寿命大减,来不及产卵而死亡,来年危害将大大减轻。

河南农业2015年第9期(上)

一、臭椿沟眶象学名:Eucryp 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类属:属鞘翅目象甲科。(一)分布与危害臭椿沟眶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主要蛀食为害臭椿和千头椿。初孵幼虫先为害皮层,导致被害处薄薄的树皮下面形成一小块凹陷,稍大后钻入木质部内危害。沟眶象常与臭椿沟眶象混杂发生。幼虫主要蛀食根部和根际处,造成树木衰弱以至死亡。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2cm,宽约0.5cm。黑色或灰黑色。头部有小刻点,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被粗大刻点。鞘翅肩部及后端部密被雪白鳞片。 卵长圆形,黄白色。 幼虫长10~15mm,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每节背面两侧多皱纹。 蛹长10~12mm,黄白色。(三)发生规律

本地区1年发生 2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或土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化蛹,6—7月成虫羽化,7月为羽化盛期。幼虫为害从4月中下旬开始,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翌年出蜇后危害期。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当年孵化的幼虫危害盛期。虫态重叠,很不整齐,至10月都有成虫发生。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出孔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嫩梢、叶片、叶柄等,成虫为害1个月左右开始产卵,卵期7~10d,幼虫孵化期上半年始于5月上中旬,下半年始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先在树表皮下的韧皮部取食

二、斑衣蜡蝉

学名:Lycorma delicatula ,属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这种昆虫在生长中,体色变化很大。小若虫时,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最漂亮,通红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很鲜艳。成虫、若虫均会跳跃,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最喜臭椿。

(一)分布与危害

臭椿斑衣蜡蝉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主要为害臭椿、香

HENANNONGYE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9农药与植保NONG YAO YU ZHI BAO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禹州市植保植检站 张改平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夜蛾科害虫,目前在禹州市夏玉米田部分地块发生较重,对玉米苗危害较大,严重地块出现缺苗断垄。四、危害特点(一)危害隐蔽性强二点委夜蛾幼虫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畏强光,常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5cm的表土层为害。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和新生气生根,不为害玉米上部植株,在田间不容易直接发现幼虫。在受惊动后幼虫呈“C形”假死,其虫体和田间为害状与地老虎相似,容易混淆,因此,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危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二)苗期危害严重二点委夜蛾幼虫主要在玉米苗期为害,在玉米2~6叶期,幼虫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切断营养输送,造成玉米心叶萎蔫枯死。在玉米苗较大(7~10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断玉米根部,包括气生根和主根,造成玉米植株倒伏,严重者枯死。同时,幼虫具有转株为害习性,常顺垄为害,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三)防控难度大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期较长,田间幼虫发育极不整齐,各龄幼虫同时存在,导致田间防治时间较长。另外,二点委夜蛾幼虫通常躲在田间麦秸和麦糠层下栖息为害,由于田间麦秸和麦糠层较厚,采用传统的喷雾防治,药液难以渗入到麦秸下的幼虫活动层中,防治效果较差。为了较好地防治二点委夜蛾,往往需要在施药前将玉米苗旁的秸秆清除,逐株施药,防治难度较大。

一、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属于夜蛾科,成虫 体色呈灰褐色,个体小,体长10~ 12cm,环纹为一小黑点,肾纹小,外侧中凹,有1个白点,翅外缘有1列黑点,约7~8个,非常明显。幼虫灰褐色和黑褐色,体长20cm左右,腹部背面侧背线为2条灰白色纵带,每节对称分布有4个白色中间有黑点的毛瘤,每节有1个倒v字斑。二点委夜蛾喜群居,玉米苗周旁一般有多头,在土表或土缝内,为害玉米茎基部。二、发生规律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麦秸、枯草下,或玉米叶背面或土缝间,夜间活动。飞翔高度1m左右,每次飞翔距离3~5m。成虫喜于麦秸较多的玉米田活动,将卵散产于麦秸上、麦秸下土表、玉米苗基部和附近土壤。三、发生原因(一)近年来禹州市玉米普遍推行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等轻型栽培技术,大部分地块在前茬小麦收获后未采取有效的灭茬措施,直接将小麦秸秆铺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田间虫源基数逐年积累加大。2013—2014年,在麦茬不同处理田块调查,进行灭茬处理的田块,其发生程度明显轻于未进行灭茬处理的田块。

(二)连续两年夏播玉米播期推后4~6d,玉米苗期与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

(三)田间湿度较适宜于二点委夜蛾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危害。

(四) 防治方法

1.斑衣蜡蝉以臭椿为原寄主,产于臭椿的卵孵化率达80%,而产于槐、榆等树之卵,孵化率较低,只有2%~3%。所以露地栽植臭椿不要与香椿混交,或与香椿较近栽植。斑衣蜡蝉以臭椿为原寄主,在危害严重的椿

河南农业2015年第9期(上)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在有条件开展灭茬的田块,要在玉米播种前粉碎田间麦秸并将麦秸、麦糠等残渣翻耕到土中,以减少成虫林内,应改种其他树种或营造混交林。

2.卵块集中,可用人工及时清除,烧毁。

3.药剂防治。可用20%磷胺乳油 1 500~2 000倍液,或50%久效磷水溶液2 000~3 000倍,或50%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天敌防治。保护利用若虫的寄生

产卵、幼虫栖息环境。没有条件开展灭茬的田块,在玉米刚出苗时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条件。田间出现死苗时要及时补苗,倒伏的大苗,要及时扶苗培土,促进气生根生长,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二)物理防治

二点委夜蛾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于田间悬挂杀虫灯或糖醋液、杨树枝诱杀成虫,压低田间成虫基数,降低卵量,减轻下一代幼虫危害。

(三)化学防治

1.撒施毒饵或毒土。每667m²用4~5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加90%晶体敌百虫或40%毒死蜱乳油150g对水1kg拌成毒饵。也可每667m²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mL拌25kg细土,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2.药剂喷施玉米根部。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50mL或40%毒死蜱乳油150mL或1.8%阿维菌素150mL,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或用50%辛硫磷1kg/667m²浇灌。

3.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可以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提高防治效果。对倒伏的大苗,在防治的同时,要及时培土扶苗,力争促使今后的气生根健壮,恢复正常生长。对已经用过苗后除草剂的田块,要慎用有机磷农药,并注意药剂尽量避开玉米叶片。蜂等天敌防治。

臭椿为豫北地区典型的乡土树种,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较小,若能对上述两种虫害及早加以防治,将能大大促进其作为乡土树种在安阳市园林绿化中起到主导作用,对本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0HENANNONGYE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