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项穆《书法雅言》中对“资不可少,学乃居先”的理解

来源:二三娱乐
项穆在《书法雅言 资学》中说到:“资不可少,学乃居先”。意思就是说:学习书法,天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想真正领悟书法艺术,“学”的过程才是首要的。他既肯定了天赋、悟性是学习书法的必要条件,又强调了勤学苦练是学习书法的先决条件。

其中又提到:“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学而不能”的情况不仅存在,而且相当普遍。因此,学书法是需要天赋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不是这块料的问题。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当然需要天赋。作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音乐家需要敏锐的听觉和乐感,书法家需要对书法语言的领悟。

天赋固然是很重要的,但仅有天赋,没有勤学苦练,天赋就无以附着,终究难成“大才”。

“未有不学而能者”,发愤忘餐的勤奋难求啊。前人便有“江郎才尽”的深刻教训:即使再天资聪颖,一旦脱离或疏远勤学苦练,都会变得平庸。学好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书法也不例外,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千里马终需伯乐指引,做什么事情若有人指点,必将事倍功半。正确的学书指导和技巧理论好比途径,勤奋是加速器,这样成“大家”便指日可待。相反,要是盲目自恃“才华横溢”,不听高人指点,只会离书法艺术越来越远。“学”是一个沉淀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揣摩、实践、总结、完善,才会创作出得天独厚的作品。

也就是说,能自悟者,并非全靠天赋,与后天的勤学苦练也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天赋和勤学苦练对艺术成就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三七开,天赋三,勤奋七。前人有云:“学书者分四种人,第一种绝顶聪明,往往自恃才高多不用功,能成大器者少,但这种人一旦用功,则成大师。 第二种比较聪明,又用功不懈,故成大器者多。第三种人天资一般,能勤奋用功者可成一般名家。 第四种是资质愚钝者,无论怎样用功,均难以奏效。”

也就是说:天赋高而又勤学苦练的可成一代“大家”,天分不足而勤学苦练的虽不能成一代“大家”,也可为一地“名家”;天赋高而不努力学习的,难免成为“仲永”,虽可显一时之才,终为时代抛弃;无天赋又不努力的,想有所成就,岂可比登天易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