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模下的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与外墙设计研究
摘要:近几年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也随之获得了较快发展。另外,立足于建筑外墙的构建角度可以看出,它还对整个建筑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围护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其中,铝模在建筑外墙中的应用,不仅无需对建筑外墙抹灰,而且还提高了建筑外墙的防渗漏性。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铝模下的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与外墙设计。
关键词:铝模;全混凝土;外墙设计;施工技术
外墙裂缝和渗漏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夏温差较大的区域,由于砂浆或者是混凝土以及砌筑墙的热膨胀系数有所不同,因此,较易在不同的位置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渗漏等问题。目前,随着铝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干作业与免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在外墙施工中,从而既能够达到免抹面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墙面的开裂和渗漏。
一、铝模下的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操作和设计环节
1.工艺流程
通过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并构建一套完善的工艺流程,就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复杂性的施工工艺和流程操作而引发的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第一,承重墙和构造混凝土墙钢筋绑扎;根据施工设计图和有关图集对钢筋进行绑扎。第二,拉缝板的安装;安装拉缝板的过程中应该同铝模预留口的位置吻合,并根据相关要求,采用U型箍筋来固定拉缝板的两侧,结合具体施工,U型箍筋也应该同全混凝土墙体水平钢筋绑扎,以此来增强其骨架稳定性
和墙体的综合性。第三,对钢筋绑扎间距加以固定;根据设计规范来绑扎。第四,安装铝合金模板。第五,浇筑墙柱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对浇筑的顺序和振捣引起重视[1]。两侧垂直方向的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能超过600mm,构造墙段和承重墙段的浇筑至少分三次来进行,以防一次浇筑到所设计的标准高度,通常情况下,往往先对构造墙段进行浇筑,然后再对承重墙段进行浇筑。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浇筑厚度进行实时检查,并对墙体的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进而在施工过程中提升拆模后实际测量的分数。第六,处理拉缝的方法;拆除混凝土铝模以后,马上将覆盖在拉缝材料上面的混凝土浮浆去除,拉缝材料的线条必须清晰外露,对外墙进行刮腻子前,应该使用PE棒封堵室外的结构拉缝,接着使用改性硅酮胶对其进行封堵,同时涂抹厚度为5mm的聚合物防裂砂浆,布设内压玻纤网。就室内的结构拉缝而言,浇筑完混凝土两个月以后使用无收缩干粉砂浆填平灌缝,然后再涂抹厚度为5mm的聚合物防裂砂浆,布设内压玻纤网。
2.实体施工质量的控制
外墙实体质量的有效控制,既能够达到无需对外墙抹灰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实际测量分数,另外,就施工企业而言,它还能够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实体质量的方法体现如下:首先,在施工中,由下至上在全混凝土外墙两侧 100mm位置拉通线,从而不仅能够为实测实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提升了垂直度,在拼装外墙模板的过程中,顺着水平方向拉通线,其中,模板位置的调整以此条线为标准。其次,在上层结构施工中,不拆除竣工墙体预留的300mm 铝模,并且还要高出楼面50mm,此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错台现象的出现。再次,浇筑振捣混凝土之前一定要检测铝模拼装质量,实际测量墙柱、楼板等部位,各项检查的合格率必须达到95%以上,外墙垂直度处于 0~3mm之间,模板被拆除以后,外墙垂直度处于0~5mm之间。最后,外墙观感质量控制方法,选取的混凝土坍塌度最好为160±20mm,混凝土含气量最好为2%~4%,并在浇筑中捣实,控制好震动棒的速度,逐层浇筑和振捣。
二、铝模下的全混凝土外墙设计优化方案
1.全混凝士外墙结构的设计
1.1模块数量管理
在全混凝土外墙施工过程中,应该管理控制其结构设计模块信息,结构的墙柱和其它模型不能超过50mm,尽量确保结构面积、长度与宽度的平衡,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调整优化梁高,以此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均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就施工企业而言,要想减少资金方面的投入,就应该管控好铝合金模板的数量,从而既可以符合施工需求,同时还能够确保施工质量。
1.2建筑外墙结构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外墙结构设计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结构结合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结构设计为外墙填充钢筋混凝土墙这两种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第一种形式就应该对其结构的受力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另外,第二种建筑设计构造可以减少砌块填充墙对主体结构的防震、渗漏产生的不良影响。
2.全混凝士外墙优化设计
为了进一步优化铝模下的全混凝土外墙的施工设计方案,以某大型工程为例,该工程的建筑云线部分为非承重墙,刚开始进行设计时为普通的砌筑墙体,然后,施工单位对设计实施了合理的优化调整,将其变成了全混凝土外墙[2]。通常情况下,往往会将挤塑板设置在构造柱顶部,砌筑结构的顶部常常采用顶砖,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将上部的梁和下部的砌体以及构造柱分隔,而且还能够避免荷载传递现象的出现,从而改变了结构体系,这
也是引发质量安全隐患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按时竣工,通过大量论证最后确定此工程的主体结构与非承重墙同时进行施工,针对非承重墙的顶部采用隔离法,此种方法的应用,既为施工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隔离效果。基于此,此项工程采用了双层塑料板,板面预留孔洞,板间增设加强肋。预留孔洞的直径必须长于泵管,这样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便于下料;并且还能够确保钢筋的顺利穿过。除此之外,在面板一侧的两端均应该布设塑料板,在墙体的一侧安装此塑料板,以防雨水进入;塑料板与加强肋一起构成空心结构,由于加强肋具有较大的硬度,因此,在运输与安装塑料板的过程中,不易变形。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铝模下的全混凝土外墙施工属于一项将铝合金模板技术与混凝土外墙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既能够有效确保墙体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墙体产生裂缝或者是发生渗漏。然而,就当前而言,此项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其适用性仍需加强提高,因此,一定要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成功经验,以此来促进此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刘琳,巴特尔.建筑外墙自保温体系应用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6,35(01):179~184+191.
[2]周琳.铝合金模板体系下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设计要点——以阳江保利共青湖三期项目为例[J].低碳世界,2017(19):151-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