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执业护士专业实务(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卷11

来源:二三娱乐
执业护士专业实务(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卷1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急性阑尾炎易出现坏死穿孔,其最主要的解剖因素是 A.阑尾,管腔狭小,排空欠佳 B.阑尾系膜短易扭曲

C.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弯曲盲管,呈蚯蚓状 D.阑尾动脉是一条终末血管,且无侧支 E.阑尾管壁淋巴组织丰富 解析:

2.胆固醇结石好发的部位是 A.胆总管 B.肝左管 C.肝右管 D.胆囊 √ E.肝总管 解析:

3.胆囊的生理功能除外 A.分泌胆汁 √ B.调节胆管内压力 C.浓缩胆汁 D.储存胆汁 E.排出胆汁 解析:

4.支配声带运动的颈部神经是 A.喉上神经外支 B.枕小神经 C.喉返神经 √ D.锁骨上神经 E.颈皮神经 解析:

5.食管癌好发部位是 A.食管下段 B.食管中段 √ C.食管上段和下段 D.食管下段和中段 E.食管上段和中段 解析:

6.人体食管的长度约为 A.25cm √ B.28cm C.30cm D.45cm E.50cm 解析:

7.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颜色呈 A.墨绿色

√ B.淡黄色 √ C.白陶土色 D.黄绿色 E.深黄色 解析:

8.新生儿食管狭窄部位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 D.4个 E.5个 解析:

9.急性胰腺炎发病的解剖基础是 A.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B.两个器官同属迷走神经支配 C.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D.胰管与胆总管共同通道及开口 √ E.Oddi括约肌存在 解析:

10.临床上区分直肠和肛管的解剖标志是 A.肛瓣 B.齿状线 √ C.直肠柱 D.肛柱 E.肛乳头

解析:齿状线是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肛瓣、肛窦、肛乳头等解剖结构形成的一条不整齐的线。 11.小儿鹅口疮的病原是 A.柯萨奇病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单纯疱疹病毒 E.白色念珠菌 √

解析: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易发生本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12.患儿,男,5个月,因感染用抗生素治疗10天,晨间护理时护士发现其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疑为为鹅口疮,可选择的清洁口腔的液体为 A.2%碳酸氢钠溶液 √ B.呋喃西林

C.3%过氧化氢(双氧水) D.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 E.生理盐水

解析:鹅口疮患儿宜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适用于各种口炎。

13.患儿,2岁,肺炎,抗生素治疗3周。口腔护理发现黏膜有点状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局部无痛,无全身症状,应考虑为 A.维生素A缺乏 B.鹅口疮 √ C.卡他性口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腮腺炎

解析:鹅口疮为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黏膜表面附着白色斑膜。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14.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细菌毒素或微生物感染 B.酗酒和暴饮暴食 C.精神神经功能障碍 D.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E.幽门螺杆菌感染 √

解析: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15.慢性胃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上腹饥饿痛,餐后缓解 B.长期上腹痛,餐后缓解 C.腹部绞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D.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黏液便 E.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重 √ 解析:

16.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胃液分析 B.血清学检查 C.胃肠钡剂检查 D.纤维胃镜检查 √ E.幽门螺杆菌检测

解析: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 17.慢性胃炎的饮食护理,应除外

A.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B.宜少量多餐 C.进食易消化的饮食

D.为帮助消化,餐后宜从事体力劳动 √ E.胃酸低者多喝鸡汤和肉汤

解析:慢性胃炎餐后不宜从事体力劳动,以免引发胃痛。

18.患者,女性,26岁。诊断为慢性胃炎。护士指导其饮食,适合食用的是 A.浓茶 B.咖啡

C.脱脂牛奶 √ D.辣椒 E.油炸食品 解析:

19.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关系最密切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厌氧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痢疾杆菌 E.幽门螺杆菌 √ 解析:

20.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损害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饮食不当 B.精神紧张

C.细菌感染 D.消炎药刺激

E.胃酸一胃蛋白酶 √ 解析:

21.消化性溃疡特征性的主要表现是 A.反酸、嗳气 B.恶心、呕吐 C.消瘦 D.贫血

E.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 √

解析: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是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胃溃疡表现为进食一疼痛一缓解: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疼痛一进食一缓解。

22.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的典型特点是 A.疼痛一进食一缓解 √ B.持续性疼痛 C.缓解一疼痛一进食 D.进食一疼痛一缓解 E.无规律性疼痛

解析: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餐后3~4小时可以出现,若不服药或进食则持续至下次进餐后才缓解,呈疼痛一进食一缓解规律,故又称空腹痛。 2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痛的节律特点为 A.午夜疼痛缓解 B.进餐后疼痛无缓解

C.餐后0.5~1小时腹痛明显 D.服用抗酸药疼痛无缓解 E.空腹时腹痛明显 √ 解析:

24.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主要表现是 A.剧烈上腹痛 B.上腹部反跳痛 C.大量呕血或黑粪 √ D.肠鸣音活跃 E.血细胞比容下降

解析: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时,可表现为大量呕血,也可表现为黑粪。 25.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体重下降 B.食欲缺乏 C.水和电解质紊乱 D.餐后上腹部饱胀 E.呕吐大量宿食 √

解析: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患者突出的症状是呕吐,其特点是呕吐量大,多为宿食,且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症状减轻。

26.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疼痛节律改变或消失,常提示患者其可能的原因是 A.晨起 B.饮酒过度 C.夜晚 D.癌变 √ E.过度劳累

解析:癌变时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节律性消失。胃癌的上腹痛开始仅有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重。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最后逐渐加重而不能缓解。 27.为胃溃疡穿孔的忠者行腹部穿刺,其抽出液是 A.黄色,浑浊,无臭味,可有食物残渣 √ B.暗红色血性液 C.稀脓性略带臭味 D.淡黄色透明液体

E.血性,胰淀粉酶含量增高

解析:胃穿孔后,胃内容物进入腹腔,为消化液、食物残渣等。 28.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铝碳酸镁 B.西咪替丁 C.碳酸氢钠 D.枸橼酸铋钾 E.奥美拉唑 √ 解析:

29.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在餐前0.5小时服用的药物是 A.氢氧化铝.镁乳合剂 B.西咪替丁 C.法莫替丁 D.枸橼酸铋钾 √ E.硫糖铝混悬液

解析:枸橼酸铋钾属胃黏膜保护药。此类药物服用后,可在溃疡面形成~层保护膜,有保护溃疡面,避免不良刺激,增强胃黏膜抵抗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应在餐前0.5小时和临睡前服用。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属H 2 受体拮抗药,应在进餐时或夜间服用,因为过早服用可与食物中胃酸的作用重叠,宜与食物同服。氢氧化铝-镁乳合剂属抗酸药,最佳服用时间足餐后1~2小时,若睡前加服1次,则可中和夜间分泌的胃酸。因抗酸药能影响硫糖铝疗效,所以服本品前0.5小时内不宜服用抗酸药。 30.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与残胃吻合的器官是 A.空肠近端 √ B.空肠远端 C.十二指肠 D.回肠远端 E.结肠远端

解析: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与空肠吻合,而将十二指肠残端缝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