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小学 杜玉芬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品德健康发展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和激励的功能,是学生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校园文化 德育功能 情感陶冶 校风学校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把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成为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认知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文明和德育特性。众所周知,文化是有阶级性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其性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既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又使蕴涵在校园文化中的时代精神对自己的认知与追求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此外,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审美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能使人深刻地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爱好,追求高雅新美的文化品位,塑造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二)规范行为功能校园文化是由校内师生自发组织创造和享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师生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文娱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校内师生在校园文化当中生活,必然受到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明文规定的或无明文规定的等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如各种社团的规章制度、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师生的行为习惯、学校相关规定守则等,都对师生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即使是自发的文娱活动,如校园棋艺爱好者的课余活动,其相聚的时间、场所、规则等,虽无明文规定,却都能自觉遵守,秩序井然。如果某人不能守其规范或与之相悖,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受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会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融入到群体之中,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种规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规范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校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力量和精神因素,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陶冶情感功能情感陶冶是指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直接的理论输入,而是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活、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进行的。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使学生丰富的情感合理地释放出来。如:通过绿地、鲜花,把自然的美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健康审美愉悦;通过老师真诚的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使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及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品德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通过墙报、小报、壁画等形式把德育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朗读诗歌、聆听音乐、欣赏画展、观看电影等,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被校园文化所展示的风采中鲜明的导向所感染,从而激发欲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娱乐精神、优化素质,逐步成为一个在衣着服饰、言谈举止以及理想
追求、心灵品格等方面都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合格人才。尤其是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择性大,吸引力强。学生自愿参加,寓教于乐,其德育的熏陶感染作用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有很强的教育亲和力和渗透性。
二、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思考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校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目前,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一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学校领导的态度和导向有着极大的关系。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领导班子首先要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使之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领导班子必须认真落实德育大纲精神,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态势,从体制上保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再次,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把握校园文化的功能、层次、结构、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整体上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三个维度的整合效应。此外,要教育全体教职工都肩负起德育的责任,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二)加强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都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既要体现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更要富有教育意义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启迪。同时,完善各种咨询教育体系,包括学术咨询、心理咨询、就业咨询等,使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和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曾就校园环境建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是种植花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校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在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