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5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5 20l3 (总89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89 谈诗人顾城之死 孙玉荣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112000) 摘要:顾城,一个出生在诗歌世家和动荡年代的诗歌王子,这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主将。1993年,在他37岁时,以一种异乎 寻常的暴力的自我决绝的方式离开了人世,顾城之死,被视为以极端的方式,挑战工业文明后荒诞的生存现实。从精神层面、心理层 面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诗人之死。只有抛开他独特的死亡,以及由死亡带来的种种喧嚣的非议,剔除人们在 理解顾城过程中的种种速蔽,顾城诗歌独特的诗意和独到的诗艺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关键词:精神;心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中圈分类号:I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08—3898(2013)o5—0o31—02 一直到星星闭上眼睛,一直到黑夜哄睡爱情,一 4倍。”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联手瑞 直到秋天欲说又远行,一直到忽然间你惊醒。大雨 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的一次研究更 如注,风在林梢,海上舟摇,楼上帘招,你知道他们终 是从科学的角度更加严谨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狂躁 于来到,你是唱挽歌还是祈祷? 症可能有助于提高人在智力和学术上的表现,促进 1993年的一天,诗人顾城闭上了寻找光明的眼 人向天才靠拢。患轻度狂躁症的人通常机智而富有 睛,死去,不再重生,灵魂升人天堂,不再寻找前方的 创意,表现出更能驾驭语言、记忆力更好和其他一些 路,不再悲悯身后的你。就像诗中写的:“淡色的嘴 认知上的优势。他们往往情绪反应夸张,可能有利 唇,再不用勉强微笑/垂落的眼睫,也不用阻挡泪滴/ 于他们在艺术、文学或音乐上发挥才能。在疯癫的 即使整个世界都把你欺骗/死亡还是忠心的伴侣/ 状态下,人会有非凡的耐力和持续集中的注意力。 呵,花哭了,花哭了/雨幕关闭了人生的小戏/在那闪 这次研究的带头人麦克坎普博士说:“我们发现,成 闪发光的天网之后/飘动着新人惨白的纱衣。” 绩越好,患上狂躁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点在人文 那个高声歌唱,生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 学科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在自然学科上则表现得 从生命和生活中感到幸福的顾城怎么会用杀妻自缢 弱些。在瑞典人里,成绩优异和音乐之间的关联很 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走向了死亡?解读顾城之死, 大,这个现象支持了以住那些关于语言、音乐创作和 才能让那些将顾城误解为杀人狂的人多一些宽容, 狂躁症之间有关联的研究记录。” 更让那些喜爱顾城的人多一些释然,也给生活在都 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仅有三年学 市中,陷于压力难以自拔的人,敲响了警钟。 校记忆的顾城何以能成为大学研究员。因为顾城是 一、精神方面的诱因 个天才。所以顾城虽然在文革爆发后,就辍学了,但 在很多年以前,人们从某些天才艺术家、文学家 他却对中国文化,特别是老庄哲学,有独特的感悟。 的离奇怪诞经历中,开始怀疑天才和疯子之间的某 换言之,就是对万物本源的关注和感悟。一般的诗 种必然性联系。 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种本源性。正是这种对 据《现代快报》报道,“一项针对70万成年人开 本源性的天才感悟,奠定了顾城的文化高度。自 展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与成绩平平的人相比,那些 1984年开始,顾城先是在国内开始演讲,接着到香 在学校里成绩最好的人患上狂躁症的可能性要高出 港,到海外讲学,他的每次演讲都令人耳目一新,受 收稿日期:2013—05—1O 作者筒介:孙玉荣(1978一),女,辽宁铁岭人,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3l・ 到热烈欢迎。1988年顾城任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最 究员,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当代文学,并兼口语课。 I993年7月10日,顾城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作 了一次演讲,这篇《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 纲要》由顾城口述,谢烨用电脑打字,只用三天时间 就完成了。演讲时,台下的听众都是德国的教授和 学者。演讲后,顾城当场回答外国行家们的提问,那 种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天才的思辨,让人惊叹不已。 科学研究让我们相信,天才诗人顾城,如同天才画家 早在诗歌界显现出来。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朦 胧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形成了 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对传统文学的理念发起了前 所未有的冲击。朦胧诗所强调的“自我”,也使人们 开始思考“人”这一命题,文学也由此开始向文学本 身回归。“朦胧诗”虽然不能算作现代主义文学,但 是,它的怀疑精神、它的诸多创作手法、它的荒诞意 识,却是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互相呼应的。对于 中国文学,西方现代主义诗潮曾经产生过很好的正 梵高一样,饱受抑郁症、妄想症、狂躁症的折磨。当 他拎起斧子砍向谢烨的时候,他是个病人,而不是诗 人。 二、心理学方面的诱因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童年经历,童 年记忆会影响人一生。而童年时期,由天灾人祸引 发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 可导致心理创伤的发生。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 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在顾城的 幼年时代,“文革”的黑暗意象悄然沉淀和潜伏在他 的脑海中,从而对他以后的灵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为他出生年代的关系,他是属于“后红卫兵”一代 的,他没有经受过理想迷狂的洗礼,内心没有得到释 放,而只见过“文革”的混乱和血腥,这使他潜意识 里有的只是黑暗、压抑和恐惧。所以他情绪常常会 失控。火道村封闭的生长环境使他渐渐修筑了一条 和外部世界隔绝的鸿沟,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外部 世界,阻碍了他社会情感的发展。所以他会用一顶 高筒帽,隔断他灵魂与尘世的纠葛。法布尔的《昆 虫记》,过早开启了他对于生活,对于命运的认识。 他开始思索,生活永远在驱使着人类向前,人类其实 跟昆虫又有什么区别。为了生计而四处劳碌,也许 有一天就为一个不幸的偶然事件所击中,这带给他 无尽的悲哀。成长经历中女性的缺失、母爱的缺失 使他对女性怀有崇拜和敬仰,认为女儿性洁净如水。 谢烨和英儿的伤害,狠狠击碎了他心中水晶般圣洁 的女神,他被一步步逼向疯狂。从弗洛伊德的潜意 识理论来看,顾城这种潜意识里黑暗意识的沉淀很 可能是他最后走向狂乱和杀人的最初源头。 三、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32・ 面影响,但它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的。其一:有些现代派诗人极端自我、自狂、自私、自 大;其二:有些现代派诗人沉沦于颓丧、情欲、潜意识 “流”中,有些沉浸于虚幻的梦境,甚或神经分裂、发 疯或自杀;其三:有些现代派诗人的死亡情结很重。 视死亡是一种美好的艺术,或视死亡如游戏,视死亡 如赴宴。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 念,叫做“死本能”。顾城迷恋死亡,对“死亡美”极 为推崇。他说:“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 一穗大麦”。他把死亡比喻为一位巨细无遗的收割 者,以此揭示出人们无法最终抗拒命运,无法抗拒人 生最大的谜底——死亡。到1984年.他的一首《硬 币中的女王》更是直接面对了死亡:“她一直在想 ……有人当场输给了死亡”。上岛之后,顾城更加 精心营造他的“天国”王子之梦。在《新街口》中,他 说:“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就拿在手上”。他总是 把死亡描写得那么宁静、那么美:“你靠着黄昏/靠 着黄昏的天空/象靠着昼夜的转门/血的花朵在开 放/在你的胸前”。(《牺性者・希望者》)当然,对于 死亡的歌颂,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可以找到源头。 读妥斯妥耶夫斯基曾引发顾城对死亡的思考,读艾 略特则使他无疑染上了直面死亡的焦虑。顾城后期 的一些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的 一些诗与战后美国继垮掉的一派兴起的“自由派” 诗人的表现极为类似:死亡情结深重和浓烈,故作高 深的晦涩写法,这也导致了他最终走向崩溃和毁灭。 顾城的逃离告诉我们,要时刻关注我们的心灵 健康,面对繁杂的生活,既要有“心远地自偏”的心 境,但更要的是,要有直面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