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 第l2期 Gansu Agr.Sci.and Techn. No.12 2014 秦安县旱作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王玺斌 ,一,李 广 ,李 明 (1.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秦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甘肃 秦安741600;3.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通过分析秦安县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秦安县旱作农业的发展对策是调整优 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化进度,改善生态条件;积极发展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和引进。 关键词:旱作农业;现状;发展对策;秦安县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4)12—0048—04 doi:10.3969/i.issn.1001—1463.2014.12.018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 河支流葫芦河中下游,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 沟壑区,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总面积 1 601.6 km ,其中耕地面积7.006万hm ,人均耕 地0.117 hmz,干旱少雨,年平均有效降水仅有 428.8 mm,且分布不均,有效利用率低,旱灾频 繁发生,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干旱缺水是制约 秦安县农业发展、农民脱贫的主要因素,靠天吃 饭、广种薄收的生存方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转 变l1 ]。为改变这种面貌,秦安县依靠科技,不 断探索旱作农业生产摸式。近几年来,玉米全膜 双垄沟播、马铃薯全膜双垄垄侧穴播和春早熟马 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等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 推广,使群众脱贫致富进入快车道。 收稿日期:2014—10—03 作者简介:王玺斌(1982一),男,甘肃秦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联系电话:(0938)6521194。 量也以处理③最高,为55 714.5 kg/hm ,较CK增 58 500.22元/hm ,较透明地膜半膜平作(CK)增加 产11.62%;处理④次之,为51 048.0 kg/hm ,较 8 586.22元 m 。由此可以看出,高垄沟灌栽培覆盖 CK增产2.27%;处理②最低,为47 184.0 kg/hm , 透明地膜可有效提高增温效果和保墒蓄水能力,提 较CK减产5.47%。产值也以处理③最高,为 高西瓜产量、效益,可在酒泉市半干旱地区砂地及 58 500.22元/hm ,较CK增加8 586.22元/hm ;处 周边类似区域推广。 理④次之,为49 006.10元/hm ,较CK增加 参考文献: 907.90元/hm ;处理②最低,为42 465.60元/hm , [1]薛亮,马忠明,杜少平,等.甘肃省西甜瓜生产现 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1(7):52—55. 较CK减少7 448.40元/hm 。对产量和产值分别进 2]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M].北京:中 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国统计出版社,2013. 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进一步用Dunean法进行多 [3]位广林,皇甫自起,李勤.西瓜春早熟不同覆膜方式 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产值处理③与处理 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4(3):27—28. ①(CK)、处理②、处理④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4]贾登云,曾希琳,张永洋,等.籽用西瓜旱砂田覆膜 处理④与处理①(CK)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处理② 栽培技术试验[J].中国西瓜甜瓜,1998(1):2O一21. 差异显著。 [5] 张玉兰,郑有飞.西瓜砂田不同覆盖方式的增温保墒 效应初探[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323—325. 3结论 6]林团荣,胡冰.旱作马铃薯不同膜色不同覆膜方式对 在酒泉市砂地条件下,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栽培 [比试验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3):43—44. 西瓜的试验结果表明,以高垄沟灌覆盖透明地膜栽 [7]杜少平,马忠明,薛 亮.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西 培的效果最佳,较透明地膜半膜平作(cK)提早成熟 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 2 d;单瓜重较透明地膜半膜平作(CK)增加0.44 kg, 研究,2010,28(6):122—128. 中心折光糖含量较透明地膜半膜平作(cK)高1.1百 [8] 燕永丰.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方式的效果初报[J].甘肃 分点。折合产量最高,为55 714.5 kg/hm ,较透明 农业科技,2009(5):22—24. 地膜半膜平作(CK)增产11.62%;产值最高,为 (本文责编:郑立龙)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 第12期 Gan¥u g r.Sci.and Teehn. No.12 2014 49 1现状 1.1全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4设施栽培技术更加成熟 设施栽培是旱作雨养农业区最大限度利用天 然降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农业 内部产业结构,在扩大蔬菜生产面积的基础上, 广泛应用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以山地日光温室和 推广以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提高了 粮食产量。通过秋覆膜或顶凌覆膜,将全年所有的 降水积蓄在土壤中,使季节不均的降水变为作物全 生育期可用的有效水分,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降水 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抵御旱灾威胁、挖掘粮食生 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设 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瑚]。 施蔬菜面积达551.60 hm ,其中日光温室84.93 2008--2013年全县全膜覆盖种植推广面积3.835万 hm ,平均增产2 353.5 kg/hm ,增幅28%,总增产 粮食9.03万t。在连年受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不 断创出历史新高,先后两次被农业部授予“粮食生 产先进县”称号。 1.2地膜马铃薯栽培模式效益凸显 在全膜覆盖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 积极探索,总结形成了马铃薯全膜双垄垄侧穴播 栽培模式和春早熟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模式 ]。 这两种栽培新模式自2008年在秦安县的五营乡试 验以来,栽培面积已逐步扩大到全县所有适宜区 域。2008年试验示范13.33 hm2,2009年示范推广 66.67 hm ,平均产量达36 900 kg/hm ,较露地栽 培马铃薯增产6 660 kg/hm ,增幅22%;2010年推 广0.267万hm2,平均产量为24 570 kg/hm ,较露 地栽培马铃薯增产4 605 kg/hm ,总产量6 552万 kg,总增产1 228万 。其中春早熟马铃薯全膜高 垄栽培模式更是具有上市早、产量高、经济效益 显著等特点,河谷地带在3月上、中旬播种,6月 中旬收获上市,最高产量可达60 000 kg/hmz,平 均产量为39 750 kg/hm ,产值达24 000元/hm。, 有效解决了传统马铃薯栽培受伏旱威胁的问题, 显著提高了早地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 1.3旱地施肥技术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传统施肥技术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施量不平衡、比例不合理、忽视微量元素施用等现 象十分突出,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产品质 量,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化肥利用率远远低于全国 平均30%的水平。自2007年开始,秦安县在不同 作物上开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到 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的模式,改 变了农民“施肥越多越好”的盲目做法,提高了施肥 的科学性,达到了以肥调水的目的。该技术年应用 面积3.000万hm2以上,应用范围覆盖到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上。据测算,粮食作物平均增 产286.8 kg/hm ,节约成本84.o0元/hm 。果树平均 增产1 157.4 kg/hm ,节约成本155.25元/hm 。化肥 利用率平均提高了4.8%,技术人户率达到92.2%, hm ,塑料大棚466.67 hm 。尤其自2010年开始, 通过创新机制,大胆尝试,采取了土地流转、反 租倒包、建设商垫资、大规模建棚等超常规的工 作措施,设施蔬菜面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年 新建塑料大棚3 000个,逐步形成了以刘坪杜寨为 代表的浅山干旱区“梯田+水窖+日光温室+滴 灌”生产模式、以柴家山农业综合示范园为代表的 “日光温室+集雨水窖+滴灌+沼气+养殖”五位 一体高效栽培模式、葫芦河川道区二代日光温室 蔬菜、油桃生产模式以及葫芦河清水河流域川道 区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模式。据测算,日光温室年 栽培蔬菜产值在l8万元/hm2以上,纯收入在12 万元/hm 以上。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为发展高 效旱作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1.5综合开发模式稳步推进 秦安县立足实际,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把 全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与梯田建设、果椒基地建 设、集雨节灌相结合,大力推广“梯田+节灌+林 果+全膜”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分别在 千户乡四坪梁流域、王尹乡姚沟流域、王铺乡郭 岔流域,以及云山、兴丰、中山、陇城等乡镇稳 步推进整流域片带式综合开发,在规模化机修梯 田地内规划布局全膜覆盖技术和果椒基地建设, 同时配套集雨节灌、田间道路等基础工程项目, 既实现了治理流域、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又使 土地生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秦安县虽然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取得了 较好成效,但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主 要是灌溉设施严重不足、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 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 着秦安县农业发展。二是农业的产业结构与品种 结构不合理。秦安县的优势产业是林果业,而蔬 菜主要靠外地供应,急需建立蔬菜产业基地,解 决当地群众的菜篮子问题。三是由于地方财政和 农户自身投入都十分有限,农业投入不足。四是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社)的辐射带动力不强。 50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 第12期 Gan¥u Agr.Sci.and Techn. No.12 2014 3发展对策 3.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发展现代农业 为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现代农业 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为抓 手,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3.1.1全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提高农 业生产水平,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最为关 键的一环,加强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是目前秦安 农业种植在经济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水平都较低状 况下的有效措施。选择农业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要紧紧围绕“秦安县省 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按照园区引领、示 范带动、科技推动、集约经营、品牌增效的思路,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立 足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完善产业布局规划,整 合项目资金,积极创建王尹蜜桃产业市级示范区 和五营卧牛坪等10个县级示范区。形成先发展部 分地区再带动全县发展的思维,提高区域农业综 合水平。 3.1.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大力发展林 果业。以南部山区、清水河流域、魏店北山等3 个666.67 hm 优质果品产业示范园为重点,积极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建园,新建优质水果基地 0.333万hmz,完成老果园提质增效0.333万hm , 水果套袋6亿个。二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强 对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旱 作农业技术,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成全膜 玉米种植1.000万hm ,建立马铃薯良繁基地 1 333.33 hm ,新建蔬菜塑料大棚66.67 hm ,建 设中药材生产基地666.67万hm 。重点是通过招 商引资等方式,建设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66.67 hm 。三是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兴国 镇畜禽养殖示范区,新发展规模养殖户300户。 强化动物防疫和监督工作,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 全。 3.1.3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秦安农业的发展要根 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进行,树立品牌意识,积极 开拓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实施特色名 牌、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等品牌优势,抓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培育优 质农产品自主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宽销 售渠道,努力提高秦安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一是政府应通过正在形成的政府网络, 发布市场信息,介绍当地产品情况,实现网上贸 易,极大地减少交易成本,尽量减小空间距离对 秦安县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制约。二是各级 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职能,有计划、分步 骤地选择重点产品,利用电视、新闻网络和其他 媒体发动宣传,提高、扩大本地品质优良的农副 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知名度,形成秦安特有的 名牌或品牌产品。 3.1.4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围绕主导产业,积极 鼓励、扶持、引导和培育,通过多种形式,整合 资源、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发展基 础好、品牌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龙头企业 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建设,发挥带动作用,提升 产业效益。要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为突 破口,扶持兴办以农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 运销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安伏农贸物流示范 区和莲花镇进出口果品精加工示范区,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和农产品增值增效。 3.2加强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坚持天 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的原则,围绕 蓄水、保水、节水的总目标,开源与节流并举, 建设与管理并重,蓄水与灌溉结合,节灌与农业 技术配套,走以水抗旱的路子。全县要以提高水 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全力做好引洮二期前期各 项工作,着眼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合理配置 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以饮水安全为重点,集中 供水与单村供水工程相结合,解决全县农村人口 饮水问题。以农村节水灌溉为重点,实施灌区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小型灌溉系统更新改造。 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提、蓄、 灌、集、节综合运用”的思路,加大坡耕地水土流 失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实 施葫芦河、清水河干支流堤防工程建设,提高防 洪减灾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新增有效灌 溉面积0.160万hm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135万 hm:,新修梯田1.000万hm:,综合治理小流域120 km2。建成集雨节灌水窖1.56万眼,发展水窖补灌 面积0.208万hm 。新修加固葫芦河干支流堤防 73.5 km。建成小湾河水库,规划库容227万m , 年供水3 84万m 。有效解决25.71万农村人口的 饮水安全问题;其次,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县内自然村道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构筑 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以通县二级公路环 道为主线,以通乡三级公路为支线,以通村沥青 水泥路为脉络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骨架高速 化、主干二级化、支线等级化、网络合理化”的 目标。 甘肃农业科技2014年第12期 Gt ̄//¥u Agr.Sci。and Techn. No.12 2014 51 3.3加快绿化进度,改善生态条件 [1O] 张立功,刘五喜,马建辉,等.旱地冬小麦黑膜全 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覆盖穴播栽培4种方式比较[J].甘肃农业科技,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 2013(9):15—19. 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每年工程 寇俊德,柏翠香,党掌国,等.景泰县春小麦全膜覆 造林1 333.33 hmz,到2015年,新增森林面积 土穴播对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9): 28—29. 0.640万hmz,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0%。 [12] 牛芬菊,杨亚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 3.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胡麻增产效果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3(9):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 3O一31. 龙头企业、科技人才、农村能人领办专业合作 [13] 赵定华.全膜双垄沟杂交谷子精量穴播密度试验 社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扶持一 [J].甘肃农业科技,2013(10):35—36. 批内部运作规范、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 [14] 王桂琴.陇西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配方施肥效应研 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合作组织(社)数 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3(7):34—36. 量由现在的58家增加到152家以上,各类农业 _15] 陆登义.甘肃旱作区玉米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甘 产业化组织(社)辐射带动农户50%以上。通过 肃农业科技,2013(1):39_41. [163 刘袜鸿,孙多鑫,柴宗文,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措施提高组织 后茬免耕栽培效应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3 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业 (1):52—54. 产业化经营水平。 [17] 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甘肃小麦全膜覆土穴播 3.5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和引进 技术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3(5):47_49. 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 [18] 张立功,刘五喜,王涛.冬小麦全膜垄沟条播栽 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借鉴国 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3(1):58—59. 内外发展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以促进秦安旱作 [19] 段军,费彦俊,朱正玉,等.沿祁连山冷凉灌区 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现有技术人员的基 饲草玉米全膜垄作沟播栽培技术_J].甘肃农业科技, 2013(1):61-62. ‘ . 础上,通过技术培训、实践生产等方式以提升农 [20] 孙多鑫,刘辛韦鸿,柴宗文,等.旱作区全膜双垄沟 业技术水平,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的引进高 播玉米一玉米一大豆“一膜三年用”栽培技术[J].甘肃 技术人才,为秦安农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建立 农业科技,2013(2):50—52. 长效发展机制,推进秦安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石玉章,卢玉霞.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效果试验初 参考文献: 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3):26—27. [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农村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 [22] 齐万福,聂战声,马其彪,等.马铃薯专用氧化一 出版社,2012. 生物双降膜的应用效果观察[J].甘肃农业科技, [2]西北农业大学.耕作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3(4):15—19. 1986. [23] 陈花桃.12个马铃薯品种(系)在临洮县山旱区品比 [3]崔增团,孙大鹏.甘肃节水农业技术实践[M].兰州: 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5):30—31.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4] 马俊文.5个马铃薯品种在秦安县引种结果初报[J]. [4]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旱作农业发展的意 甘肃农业科技,2013(8):16—17. 见[EB/OL].(2007—1l-21)[2013—12-26].http:// [25] 鲁天文,张忠福,马金占,等.山丹县马铃薯 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255438.shtml “3414”田间肥效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 [5] 梁仲科.大力推广旱作技术努力建设避灾农业一甘肃 (6):4O一42. 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做法与经验[J].中国农技 [26] 董学文.临洮县东北部旱地马铃薯配方施肥试验初 推广,2009,25(12):6-7. 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7):39—41. [6]秦安县统计局.秦安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 [27] 柴武高,巴兰清,王得孝.民乐县推广马铃薯垄膜 出版社.2012. 沟灌节水技术的成效及做法[J].甘肃农业科技, [7]柏翠香,党掌国,张建花,等.景泰县全膜覆土穴播 2013(3):35—36. 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3): [28] 张英莺,张俊莲,邢 国.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18-21. ’ 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2013(4):38—40. [8]梁洞理.陇东旱塬区大豆全膜种植模式研究初报[J]. [29] 赵维涛,李继明.旱作区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马 甘肃农业科技,2013(4):12—14. 铃薯套种豌豆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3 [9]冯春艳.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引种试验初报[J]. (1):59—60. 甘肃农业科技,2013(8):22—24. (本文责编:郑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