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拨】
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 【技巧与方法】 三、 分段的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四、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五、 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亲切有趣。 反问:加强语气。
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比喻:把( )比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拟人:把( )当作人来写 +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了 +对象 +特征 +引起丰富想象。 反问:强调了 +对象 +特性(加强了„„的语气)。 排比:强调了 +对象 +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 设问: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六、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
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2.(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 2.(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七、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1.拆分法 ;2. 换词法; 3. 必须结合文中环境。 八、给文段加标题的方法。
1.看开头、看结尾、看 中心 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九、 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1. 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2. 用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 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十、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十一、重点句理解的方法。
1. 结合文中的人物行为谈理解;
2.结合生活谈理解(可以是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 【练兵场】
必须承受的痛苦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hé)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 “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2. “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 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5.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体会一下,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