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快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域经 加快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孙乃鹏 宋书丽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沈阳1 1 0044)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传统农业产业不断分化和综合,将农业产前、产中、 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组织上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过程。辽宁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农业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辽宁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权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也 辽宁农业产业化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是推动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 但辽宁的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发展不够完善之 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 处,主要表现在: 途径。 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牵动能力不强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与我国南方发达省份相比,辽宁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 还很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比值远低于 上,传统农业产业不断分化和综合,将农业产前、产中、产 上海、天津、北京、浙江、广东和江苏等发达省市。从“龙头” 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组织上组成“风险共担、利 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辽宁已有相当数量的“龙头”企业, 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 但大部分企业还属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化运 场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产业化呈现出 行机制不健全。从农业产业化的最终产品结构来看,产品中的 以下特征:组织一体化、关联紧密化、生产集约化、分工专 科技含量比较低,很多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品牌杂、规 业化、服务社会化。农业产业化是对传统农业自给自足、自 模小、市场份额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 我封闭状况进行彻底改变,使其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 成整体优势。 济的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布局合 2.农业基地规模不大,布局不合理,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理化的过程。 从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来看,由于市场调查和区域优 二、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势分析不够,产业趋同,企业雷同,区域重叠,产品过剩,产品 继山东率先推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后,辽宁省的农业 低水平无序竞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转化能力差,基地和农 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 户尚未全面形成产业化经营的体系。同时,一些具有地方特 化发展的文件和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区 色的传统名、特、优、稀、珍的开发力度不够,与产业化的 域性主导产业基本格局:辽西干旱地区的设施农业和家庭畜牧 要求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质量上还是在区域布局上均存在 业;东部山区的中草药、山野菜、林蛙等特色产业;中部粮食 一定的距离。 主产区的设施农业、园区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东 3.农业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滞后,政府职能跟不上农业产业化的 南沿海地区的设施渔业和精品渔业,实现辽宁农业的经营企业 发展要求 化、生产集约化、产品规格化和标准化。目前,辽宁省规模以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诸多部 上龙头企业2000多家,企业经营范围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 门,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认识不 渔业、林业。已建成商品粮、生猪、黄牛等生产基地100个,50 足,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 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已全面实施,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公司+ 外部环境尚未形成。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本地区农业产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了企业与农户风险共 业化的速度和整体水平,并往往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促其 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很好地促进了辽宁省农业由弱质、低利的 发展。因而违背了农业产业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使市场分 产业向强质、高利的农业转化。 割、彼此间失去了经济上的比较优势,进而产生了资源配 ・40・-C中h国ina经b贸us ess update 域经 。置的无序和浪费。同时,农户与政府地位不平等,对一些 政府部门的强制性行政行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样的产 3.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协调职能 目前,辽宁农村的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市场经济机制不健 业化并不是由自发到自觉的整体创新,而是典型的政府行 全、市场信息网络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在此种情况下更加凸显了 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必然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增 政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重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收目标成为泡影。 (1)在龙头企业建设与管理、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给予财税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农业与科研、大专院校联合攻关, 4.缺乏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辽宁农业产业化虽然发展较快,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够 通过给信息、给技术、建基地、搞示范、抓流通,为农民提供系  普及,经营体系不够完善。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利益关系的纽 列化服务。带作用比较脆弱,产业内部经营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2)作为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利益分配的监督者和协调 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 制以及运作这种机制的保障系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同时,由 于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造成了目前在产业化组织中,市场主体 是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农户处 于被动、依从的地位,承担生产、加工的具体操作,在龙头组 织中介组织的博弈中,很难取得公平的谈判地位,利益不可能 得到有效维护。 三,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 府科学运筹、精心组织。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的实际,要 促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 方面: 1.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 能力 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中,企业无疑处于主导地位,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龙头企业,龙头兴则产 业兴。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打破部门、行 业、所有制界限,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较强辐射力的龙 头企业。通过贴息贷款、国债支持、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等 优惠政策,创建一批知名度高、辐射能力强、牵动作用大的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建设中,一定要突出农产品加工、 销售、储存的龙头企业,不要偏离农的方向。同时,要高度重视 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才的吸纳与培养,积极推进市场化用人办 法,努力营造一文一流的农业企业家队伍。还要采取聘用、承包 农业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中担当生产技术顾问等多种方式,引 导各类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完善必然会也迫切要求形成各种形 式的合作制技术服务经济实体,形成新型的生产关系机制。 目前,辽宁农村产业化进程中已出现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组织 形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保护农业生 产者利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些合作经济组织 没有得到充分发育。要使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必须 在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要支持农民兴办形式 多样的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自愿原则,建立和发展农民协 会,鼓励农民合作服务组织打破区域界限,推动服务服务组 织联合。组建具有现代营销理念运销组织,强化农民在农业 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维护农民权益。同时,通过明晰 产权关系,建立和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其向紧 密型发展。使得各利益主体真正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利益共同体。 者,政府应加大信息服务建设,组织建设农业商品信息网, 让农户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变化,做好利益攸关各方的 裁判员。 (3)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都要站在产业化发展全局的高度, 服从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产业化发展与部门利益的关系,把推动 和组织实施产业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配合产业化战略的 实施,主动参与产业化的发展。 4.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基础使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因此,农业内部结构的优 化和发展特色经济就成为产业化经营的先决条件。全省各地 一定要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对整 个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大、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总体效 益好、具有本地特色的强项作为主导产业,避免一哄而上的 趋同结构。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商品基地,形成规模化和批量 化生产,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布局区域化,真正形成产 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全省各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 色农业,如辽东应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开发保健品、药品 和纺织品,辽西则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果品业、杂粮 原料基地等;辽北的发展方向是与种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 中部着力打造农产品hUT_基地;辽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大力发展外向型、园区型农产品加工业,努力使辽南成为出 口基地和加工基地。 参考文献: [1]咸春龙: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 健:大力加快辽宁农业产业化进程[J].辽宁经 [3]俞国华: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 场现代化,2004(1 2). Us e 麟中国经贸_’_ ・ 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