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语文试题

来源:二三娱乐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自考考试网 更新:2011-5-12 编辑:静子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 )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满招损,谦得益\"的观点来说明国家兴衰的道理,这 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B.归纳法 C.类比法D.对比法

3.《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咬文嚼字\"表面上是斟酌文字,实际上是( ) A.确立中心论点B.调整思想感情 C.安排层次结构D.选择表现方法

4.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入侵者大兵压境B.公子成态度转变 C.法令严峻D.臣民拥护

5.《张中丞传后叙》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这一错误论调时,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B.归纳 C.对比D.类比

6.下列文章中,赞叹主人公能\"自得师\"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D.《纪念傅雷》

7.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兼用了比拟、对偶和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

B.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C.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D.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8.《香市》作者在描述重兴香市冷落情景时着重写了\"南洋武术班\",其手法是( A.类比象征B.对比反衬 C.以小见大D.侧面描写

9.《哭小弟》一文组织材料的方式是( ) A.依顺时序B.交叉垒积 C.由大及小D.由小及大

10.《湘夫人》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的抒情方法是( ) A.直抒胸臆B.借典故抒情 C.借景抒情D.借象征抒情

11.《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句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2.李白《行路难》是一首( ) A.七言律诗B.汉乐府诗 C.新乐府诗D.旧题乐府诗

13.《早雁》中,暗寓百姓纷纷逃难、流离失所的诗句是( )

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4.柳永《八声甘州》中,\"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感叹的是( ) A.游子漂泊,前途无望B.久别家人,音讯杳然

) C.青春不再,人生如寄D.世事变迁,朝代更替

15.下列《鹧鸪天》中的词句,含有\"琴瑟知音\"这一典故的是( ) A.梧桐半死清霜后B.头白鸳鸯失伴飞 C.原上草,露初唏D.旧栖新垅两依依

16.李清照《声声慢》中,直接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 A.晚来风急B.伤心雁过 C.黄花堆积D.梧桐细雨

17.《再别康桥》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 A.借景抒情B.借举止抒情 C.借事抒情D.借典故抒情

18.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意象中,用来比喻\"我的爱人\"的是( ) A.草棚B.幽谷 C.烈火D.炉膛

l9.《断魂枪》中,孙老者的主要个性特点是( ) A.争强好胜B.嗜艺如命 C.落寞孤傲D.有时代感

20.《苦恼》的主要情节是( )

A.大雪纷纷下,车夫无生意B.车夫死儿子,年老无依靠 C.母马挨鞭子,车夫遭打骂D.苦恼无处诉,只能对马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成语,见之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的有( ) A.井底之蛙B.终南捷径 C.责无旁贷D.功亏一篑 E.开诚布公

22.《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对项羽的批评意见有( )

A.不重情B.不师古 C.不觉悟D.不自责 E.不善用人

23.下列作品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有( ) A.《种树郭橐驼传》B.《秋夜》 C.《爱尔克的灯光》D.《我与地坛》 E.《蚂蚁大战》

24.《蒹葭》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 ) A.真诚向往B.执著追求 C.绝望情绪D.疑虑心理 E.追寻不得的惆怅

25.《金鲤鱼的百裥裙》的叙事特点有( ) A.使用倒叙方法B.以百裥裙为中心线索

C.行文夹叙夹议D.以儿子的行为侧面烘托金鲤鱼 E.结尾以裙子尚未完工来深化主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27.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期:

28.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 下乘:

29.项王军壁垓下 壁:

30.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 纳:

31.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 不服:

3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造物者: 33.或大呼命酒 命酒:

34.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向:

35.此愿有何难遂 遂: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A.这里所说的\"个人\"和\"群众\"各具怎样的特点? B.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崇尚怎样的人格?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7.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A.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指的是什么? B.冯谖基于何种考虑为孟尝君凿就这第三窟? C.指出文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38.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A.从题材上看,《都江堰》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散文?

B.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中\"自我耗损\"和\"再耗损\"指的是什么? C.\"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为什么使作者愉快?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井。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遥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A.这段写出了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B.写出其中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 C.\"梨花一枝春带雨\"喻指什么?

40.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人耳内,他二人竟从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话儿,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虽然不曾会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A.这里所说的\"冤家\"是什么意思? B.此段文字表现宝黛怎样的心情? C.举例说明此段文字心理描写的特点。 五、作文题(30分)

41.钱钟书《吃饭》一文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请据此并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1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 【爱学习,爱考试大】 2011年9月21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可采用排除法; 2,注意审题:

1.下列议论文中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是( ) 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论毅力》引用孟子的话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是为了强调(D)

A.人生必有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B.毅力大小不同则效果必有差别 C.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成功 D.有毅力就成功,无毅力就失败 分析:考核课文的中心思想。

3.《吃饭》中用音乐和烹调来说明社会多元相济、和而不同的特征,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4.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A)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五代史》

5.下列散文中,通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是(A)

A.《先妣事略》 B.《纪念傅雷》

C.《都江堰》 D.《张中丞传后叙》

分析:《先妣事略》文章通篇运用细节描写。没有描写母亲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些日常生活小事,比如,让丫环把没有烧透的媒晒了再用;对奴仆很好;母亲尽管儿女拖累,还是\"手中纫缀不辍\",让婢女团晒炉中炭屑再用;善待僮仆,娘家送来的珍馐糕点,大家享用;对子女教育,则极为严格。作者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

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这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刻画人物,抒发感情

6.《冯谖客孟尝君》中,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再三弹铗,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之“无纤介之祸”。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是(C)

A.前后照应 B.一波三折 C.欲扬先抑 D.侧面衬托

分析:《都江堰》也有欲扬先抑。

7.下列记叙文中,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包含有讥刺当朝权奸的有( D)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B.《西湖七月半》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8.下列散文中,主要采取今昔对比方法来表现主旨的是(B)

A.《秋夜》 B.《香市》 C.《爱尔克的灯光》 D.《都江堰》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

9.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D)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施蛰存

10.下列《蚂蚁大战》语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C) A.看来不是单挑决斗,而是一场战争,两个蚂蚁王国的大决战 拟人

B.他们的战争信念是“不战胜,毋宁死”拟人

C.在一束阳光照射下的木片“小山谷”中,一对武士相互死死抱住对方 D.它看来斗志正盛,不是已击毙一个对手,就是刚刚投入战场 拟人

11.下列诗歌中,被王国维称赞为“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

A.《蒹葭》 B.《早雁》 C.《饮酒》 D.《秋兴》

分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最得风人深致”。艺术上,婉曲的风格;思想上,境界深远。

12.《湘夫人》中描述“筑室兮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所运用的手法是( D)

A.铺垫 B.侧写 C.象征 D.铺陈

分析:依托水神祭祀中的降神,迎神,娱神,送神四个基本部分。判断考核的这段是娱神。

13.下列《行路难》诗句中,暗用伊尹典故的是(C)

A.拔剑四顾心茫然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

14.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风格特点是( B)

A.寓婉约于豪放 B.寓豪放于婉约 C.刚健豪放 D.优美婉约

分析: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15.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C)

A.咏物词 B.怀古词 C.悼亡词 D.送别词

16.《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B)

A.金柳 B.水草 C.彩虹 D.星辉

分析: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7.戴望舒《雨巷》中,“雨巷”的象征意义是(A)

A.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B.高洁而幽然的美好理想 C.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 D.环境遭际的不幸与无常

分析:“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巷”是人生漫长,狭窄天地的象征;“撑着雨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是等待,希望,追求的象征;“颓圮的篱墙”是家园破落与

环境低潮的象征;“雨的哀曲”是环境凄苦,遭际不幸的象征。

1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以“急流”、“荒林”、“废墟”、“草棚”等形象喻指“我”,这主要是为了表达“我”的(D)

A.渺小 B.贫寒 C.谦逊 D.虔诚

19.契诃夫《苦恼》在整体构思上的特点是( C)

A.以近说远 B.以熟说生 C.以小见大 D.以古讽今

20.宝黛吵架后,宝玉“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这里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B)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行为描写

D.细节描写 来源:考试大-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主要途径有(A,B,D,E) A.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 B.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C.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

D.充分设想对方的理由(设想自己在同一位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 E.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

22.下列作品的作者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 A,B.C,D)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张中丞传后叙》 C.《种树郭橐驼传》 D.《前赤壁赋》 E.《马伶传》

23.《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色有(CDE) A.多用拟人 B.立意别致 C.善用对比 D.语言生动 E.笔调轻松

分析:99页。1,语言生动传神;2,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3,善于对比; 24.下列《秋夜》语句中描写枣树的有(B,D) A.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 夜空 B.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 C.他于是遇到火 小青虫 D.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 E.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 夜空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所渲染的愁情有(BCDE) A.行役奔波之苦 B.昔盛今衰之叹 C.孤苦无依之悲 D.身世变迁之哀 E.家破人亡之痛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

2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28.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细小的事物; 29.居有顷,复弹其铗 居有顷:过了不久; 30.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诣:到

3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做着; 32.入城,则缉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33.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遁:逃跑;

3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苒苒:渐渐过去; 35.夏天是冗长的蝉歌 冗长:多余的;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A.这段文字是针对文章中哪一个事例所生发的议论?强调“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是谁? 针对陈独秀提倡白话文的事例。 陈独秀; B.“绝对之是”是什么意思?

“不允许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不能够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自己的意见绝对正确。 C.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该论点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论述有什么作用?

论点:不承认有“绝对之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是总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三个分论点之一。 37.阅读《哭小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已经是迟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A.举例说明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

B.文中的“雪欺霜冻”和“骤然凋谢”的寓意是什么? 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英年早逝; C.文中揭示主旨的是哪一句话?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38.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A.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并指出它的中心语句。

探讨对人生的思考。中心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B.“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喻指的是什么? 喻指怎样活的问题。

C.从“所以,十五年了”至结尾的文字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比喻: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比拟;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排比;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概括这一节的大意。

第三层次: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描写唐玄宗回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 B.说明这一节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

描写唐玄宗回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发展,生发出整体第四段的一系列情节。有助于表现主题。 C.举出其中借比喻抒情、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各一句)。 借比喻抒情:“芙蓉如面柳如眉。 借行动抒情:“孤灯挑尽未成眠”。

40.阅读《婴宁》结尾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译文:异史氏曰:“看她嗤嗤憨笑,好像是全无心肝的人;但是那墙下的恶作剧,她的狡黠又有谁比得上!至于她凄告地眷恋鬼母,笑改变为哭,我们的婴宁恐怕是用笑隐藏

真实情感的人啊。我听说山中有种草,叫做„笑矣乎‟,嗅嗅这种草,就会笑而不止。房中种有一株„笑矣乎‟,那么合欢草、忘忧草就都没有价值,相形逊色了;至于像杨贵妃那样的„解语花‟,就要嫌她扭捏作态了。” A.“异史氏”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蒲松龄 明末清初;

B.这段文字概括了婴宁哪些性格特征? 爱笑,但是此“笑”是“隐于笑者”

“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婴宁表面上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等。婴宁的“笑”表明了她是一个痴憨,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太真烂漫,把生活看成是欢乐的女孩子。这是表面现象。而内心深处,婴宁还有精明的一面,笑是她应付生活,探讨人生,取得胜利的手段。这可以从她结婚后想要迁母之坟看出。

她对至亲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

C.“异史氏”将婴宁比作何种花草?他对婴宁的自然天性持何种态度?

将婴宁比做“笑矣乎”。像花一样美丽而又善解人意,善于讲话迎合,这些迎合不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作态,造作,不自然。婴宁的自然天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寄予着作者真情赞美和向往。 五、作文(30分)

41.以《书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范文一。抒情散文

我喜欢在雾中看花,因为那种朦胧令我神往。花中有雾,雾中藏花。娇美的花瓣沾满了晶莹的露珠,是它的泪吗?正在惊疑,它便一笑,在雾中隐去了。我转身投入这虚渺的世界,感觉迷茫而又伤感,一种叫孤独的东西爬上我的心头,像一轮不灭的月亮,刚好挂在心灵的黑夜上,清冽而又凄美。

正如我爱在雾中赏花一样,我爱读书。冥冥间,好像有一根不知名的线牵动着我们。缘,我的书缘。恍然之间,一道大门敞开,回忆如水般清澈。十年前,一个小女孩儿和妈妈去玩儿,路过一个书摊,目光停留在一本书上,便不肯走了。无奈之下,妈妈买下了那本书。那一天小女孩儿真的好高兴,好高兴……十年后,一个女学生整天徘徊在书里,她一点也不觉得苦,相反,她真的好高兴,好高兴……

那就是我。从十年前的那本书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书。这十年,每一天,我都好高兴。十年养成的习惯已无法改变了,只要拿起书,就很难再放下。

读书时,感觉亲切自然,好像它是我会晤的一个朋友。无所不谈,不用顾及太多,坦然,朴实,却又不是清雅。淡淡的油墨香弥漫在空中,播撒书的种子。当我读到悲伤时,心里泛起一阵酸楚;读到快乐时,手舞足蹈或哈哈大笑;读到愤怒时,大喊几声或抡起小拳头以发泄自己的怒气;读到抒情时感觉是在看天鹅飞舞;读到雄壮时,不禁从心里跳出几分豪气;读到感人时,禁不住落下几串晶莹的珠子,那么美,是露珠吗?难道我是花?小小无语。这十年来,书陪我一起走过。是我一个不平凡的朋友伤心了,在它面前诉说着委屈;生气了,默默地看着它,平静了许多;茫然时,它是我唯一的寄居处;快乐时,对着它说话,听着线那端遥远的回音。如果不是它伴我成长,我会怎样的空虚呀!

合上书,顿时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说,世间万物皆是一抹天光,那么书就是天光中最美的那一抹。朦胧之中更见孤傲在这许多天光中,独树一帜,清雅,纯洁,使人荡气回肠,发人深思。在迷蒙的天空伴着那轮明月,照在我心灵的深处,照着同样孤独的我。

我爱书,因为它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教给我们所有的知识。书是神秘的象牙塔,带领我们得到更多的精华。书还可以过滤人的灵魂,使其得到升华。

我爱书,正如我爱在雾中看花。朦朦胧胧,虚幻而飘渺,在漫漫红尘中一撒倾向,惊绽傲容,挺立在迷雾之中。忽而,落下一串闪亮的水珠,洒滴带露浓。

有那么一个地方,弥漫着大雾,却又看得清头顶的黑夜,那样漆黑,一轮清冽的月亮竟和一抹令人惊叹的天光相映成辉,照着一株哭泣的花,花下的小女孩在静静地看着书……

范文二。记叙文(夹叙夹议夹抒情) 书,永远是我的最爱。

至今记得小时候买书看书的情景。妈妈说我是从一岁开始买书看书的。这一点我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爸爸带着我挤进人群买小人书的情景。人是那么多,我是那么小,要不就是爸爸把我顶在肩膀上人我能高瞻远瞩,要不就只能靠爸爸一人单枪匹马杀进人群,力敌千军万马,挑选他认为适合我的书递给我和妈妈,而我则如获至宝地都抱在怀里,书本堆得老高,我的心也欢呼雀跃。等到战役结束,我们一行回家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打了胜仗的将军,全然没有爸爸什么事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守着爸爸翻开那些满是墨香的书本,一边贪婪地嗅着那种书本特有的清香,一边看爸爸在书的扉页上写上我的名字,注明购买日期,在书的封面左上脚编上编码,然后拿出那本专门登记书名的笔记本,一本一本地登记上去,顿时就有一种满足感充盈了我小小的心灵。几年前搬家,竟然还把这本破旧的笔记本找了出来,翻开,看着上面我稚嫩的笔迹和爸爸潇洒的字迹交相辉映,那种久违的温暖一下子就拥上了心头。爸爸现在还是我的“图书管理员”,只不过不用再编号了,我拥有了自己的印章,而最初由爸爸挑选的小人书也变成了我自己购买的人文书籍。

妈妈说我小时候缠人讲故事是最“可怕”的,逮着谁都要讲故事,看过的没看过的都

要听,听完一个还要听一个,细节还不允许省略。特别是晚上睡觉前,越听越兴奋,大人们的上下眼皮都打架了,我还睁着大眼睛问“下面呢?下面呢?”;爸爸妈妈“不堪重负”,就想着省略掉一些情节,可我马上不依了,因为这些故事我全都烂熟于心了。呵呵,看来我是挺磨人的。不过这些记忆我也比较模糊了,只是记得那本《365夜故事》的确被我翻看得格外破旧了,里面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得一些,也都是一些可爱的记忆。

十年前我终于梦想成真——成了一名新华人。我带着美好的憧憬走进新华书店,很快就融入这个大家庭,书店书店“团结、敬业、奉献”的氛围感染着我,“爱店如家,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着我。

既然圆了新华梦,那就展翅飞翔吧,以激越的热情搏击未来。于是和书有了更深的缘分。

和书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似乎生命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书的身影,“文字缘同骨肉深”的感觉一直都不曾改变。现在,我的藏书与日俱增,真有着莫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每每读到一篇篇美文,就有很深的感慨,从书中会学到很多知识,会得到很多启迪。

为新华书店的一员,我愿意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我想收获一片绿叶,您却给了我整片森林;我要回报无私奉献,希望的森林却更加生机昂然。汗水泪水我们挥洒过,累累硕果我们耕耘过。我,无怨无悔!

我很热爱现在的工作,让我整天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与书的缘分将继续下去,会伴随我一生。 来源:考试大-自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