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赤水河源区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赤水河源区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来源:二三娱乐
・60・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2年第8期 赤水河源区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付磊 (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2)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赤水河源区 [摘要]水土流失是制约赤水河源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分布广泛、流失程度严重,水土 流失主要来源于耕地,其土壤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83.4%。在介绍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重点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和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建设及人员培养、加 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监督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2)08—0060—03 赤水河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边缘地带,发源于 云南省东北部,流经云、贵、川三省交界后始称赤水河,是我国 著名的美酒河,孕育了国酒茅台等众多的名优白酒。赤水河源 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虽然随着国家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经济 的同时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滇东北地区就因强烈 以期为该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和威信县,其中:镇雄县境内 流域面积1 419.26 km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4%,涉及赤 水源、芒部、雨河、木卓、果珠、尖山、大湾、坡头、场坝、以勒10个 的水土流失造成区域内2/5以上的坡耕地不再适宜耕作,且宜 耕地中有80%以上的属于中低产地 J。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农村经济发展中, 乡(镇);威信县境内赤水河流域面积322.03 km ,占全县土地 总面积的23.1%,涉及扎西、双河、水田3个镇。 1.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迫于发展的需要将不可避免地对森林、草地、耕地、矿产等资源 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再加上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缺乏有效的管 理,导致区内水土流失加剧,局部地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又 引起耕地减少、土地退化,同时由于这一地区独特的喀斯特环 境,土壤流失后产生岩石裸露的石质山地,即出现石漠化现象, 造成水源枯竭、植被稀少,部分土地已基本无法再利用,进行生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现状,我们采 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计算:①收集区内各县水土保 持部门的水土流失调查统计数据、国土部门的土地资源资料、 林业部门的植被资源资料,查阅相关地区水土流失研究文献, 同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计算、统计和汇总水土流失量。②以 美国农业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基础,结合流 域内以陡坡水力侵蚀为主的特点,采用江忠善等建立的坡面水 蚀模型A=RKLSGCP_4 进行土壤流失量计算,各参数通过相关 地区的坡面水蚀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地情况确定。 2赤水河源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基本特征 2.1水土流失现状 态恢复极其困难。土地和环境的退化又加剧了社会对资源的 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农 村贫困人口对于自然环境和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然而水土 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又使这种依赖性变得更加脆弱 强烈的水土流失已严重制约了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赤水河源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和环境 退化将直接威胁国酒茅台及赤水河下游众多白酒酿造厂的用 水安全,一旦赤水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环境恶化,其后果难 以估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现 状、基本特征,剖析其成因,提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通过对赤水河源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等因子的调查, 其水土流失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流失状况见表1--3。 表1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 付磊:赤水河源区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61. 2.2水土流失基本特征 由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大,同时面积也大,因此其年均土壤侵 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源区水土流 蚀量也最大,为477万t;林地虽然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较小,但是 失分布广、面积大。据实地调查,源区水土流失广泛分布于各 由于其分布广泛,占地面积较大,其中的疏幼林地和覆盖度较 乡镇,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 126.68 km ,占流域总面积的 低的林地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土壤流失,因此林地的年均土壤流 64.7%。源区不仅水土流失分布广,而且流失程度也较严重, 失量仅次于耕地,为67 t,由此知林地也是水土流失的源地之 不同强度的水土流失面积所占比例见图1。从图1可知,在赤 一。三是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由于流域内耕地中坡 水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所占比例中,轻度侵蚀占41.7%,中度 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陡坡耕 及中度以上侵蚀占59.3%,超过一半的面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 水土流失现象。二是不同地类的土壤流失强度差异较大。根 作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得耕地成为源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据表2、3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赤水河源区不同地类的平均土 的地类。表3表明,赤水河源区土壤流失主要来源于耕地,其 壤侵蚀模数(图2)。从图2可知,不同地类的平均土壤侵蚀模 年均土壤流失总量达477万t,远远超出其他地类,年均土壤流 数(其他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总量较小未计算)存在较大的差 失量占总流失量的83.4%。 异,其中:平均侵蚀模数最大的是耕地,为7 836 t/(km ・a);其 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次是荒地,为5 002 t/(km ・a);非生产用地土壤侵蚀模数最 小,仅为105 t/(km ・a)。耕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较大的原因 本研究主要对赤水河源区因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进 主要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荒地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土壤裸 行分析。据分析,造成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露易产生水土流失,非生产用地多为住宅用地、公路用地等,由 人口增长过快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于地面已硬化,所以侵蚀模数很小。不同地类的年平均土壤流 (1)人口过快增长显著加大了对农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失量和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土地总面积相关,从表3可知:耕地 特别是对耕地的需求。调查中发现,区内农村耕地几乎从坡脚 延伸到坡顶,且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JⅡ 对土壤产生强烈的扰动,改变和破坏了土壤结构及其抗侵蚀 力,在降水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造成 土地退化、耕地瘠薄,进一步加剧了开荒活动,使得区内坡耕地 * 分布广、面积大。坡耕地水土流失已成为区内主要的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程度 来源。 图1 赤水河源区不同强度水土流失所占比例 . (2)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程度和当地的植被覆盖度紧密相 关。一方面是源区过度开垦和采矿、修路等生产活动,使植被 5 002 遭到破坏、地表裸露,降低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加剧了水土流 厂_] 失;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源区原始植被破坏,人工林和  . . .. 。 .I 1 防护林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其地表覆盖层并未完 耕地 林地 草地 园地非生产荒地 全形成,在降水冲刷或人为干扰下仍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用地 土地利用类型 (3)赤水河源区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从更深层次看, 图2不同地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存在以下4个根本问题:①源区属农业地区,大量的农业人口 ・62・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2年第8期 田,并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③坡耕地整治的远期任务是,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对一次农产 品的开发加工,如对蔬果、粮食进行加工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 值,在发展区域经济、改变粗放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上,使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在保障农民基本生计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赤 水河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水土流失存在较大差异,垦 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开垦活动,最终造成流域 内坡耕地分布广泛,水土流失严重。②人们水土保持意识薄 弱,管理滞后。区内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缺乏,向社会 宣传和普及水土保持知识的能力极其有限,农民甚至是某些从 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人员不了解水土流失产生的机理、危害 和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水土保持仅以行政手段的方式完成, 广大群众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水土流失加剧的局面未能 从根本上得到改变。③由于贫穷与落后,所以发展经济仍是区 内首要的任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 水土保持在农村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的利益问题,部分水土流 失防治工程实施的结果是社会获得了环境利益但是牺牲了农 民的部分经济利益,这样的水土保持工作就失去了广泛的群众 参与基础。④随着赤水河源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开发建 设项目在区内开工建设,特别是公路、铁路、采矿等工程建设过 程中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和由其引起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区内 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 4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根据对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水土流失成因的分 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以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1)由于耕地是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该 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坡耕地,而耕地整治的前提是按社会 条件和实际耕地需求划分合理的耕地范围。结合区内人口、社 会经济条件,对辖区内耕地分布、组成、土壤肥力、耕作方式等 进行充分的调研,在保障农民对耕地需求的同时,合理确定耕 地的范围和面积。 (2)以改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 入为出发点开展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是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 赤水河源区的水土流失是长期的人口增加、植被破坏及历史原 因造成的,因此在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追求短 期效益,要做到长期规划、循序渐进。由于流域内耕地的水土 流失主要来自于陡坡耕地,因此陡坡耕地是整治的重点。①耕 地整治的初期任务。首先是对现有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实施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止其范围继续扩大,鼓励农民在>25。的耕 地上种植经果林等,并给予种植补贴和奖励,引导农民自主退 耕,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地的扰动,降低水土流失强度;其次是对 现有坡度在16。一25。之间的坡耕地,引导农民改变原有耕作习 惯,可采取建设等高植物篱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按等高线种 植草本或灌木。②耕地整治的中期任务。根据区内实际情况 发展优势生态农业,如建设经济林、发展渔业等,改善农民生活 条件,逐步收回或改造受益区农民坡度>25。的坡耕地,最终实 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对于现有坡度在l6。~25。之间的坡耕 地,将其建设成耕作条件较好、土壤肥沃、产出率高的高产农 殖率高是该区土地利用的显著特点,因此要逐步调整耕地为林 地、园地,增加林草覆盖率。另一方面,本区的荒地、覆盖度较 低的疏幼林、草地同样是水土流失的产地,由于区内石漠化现 象严重,如果这些荒地、林草地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补植,石 漠化产生后即很难进行生态恢复,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 (4)加强赤水河源区水土保持的宣传和教育,加快水土保 持工作机构建设和人员培养。基础教育的落后仍然是制约赤 水河源区农村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水土流失治 理形式,广大农民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 保障,而目前在赤水河源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仍属空白,今后 要尽快加强这一工作。 (5)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监督。由于开发 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如果在工程建 设过程中不按照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和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进 行预防和治理,则可能引起强烈的水土流失甚至威胁主体工程 安全,因此各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建设单位的事中、 事后的监督管理,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子生,谢应齐.滇东北坡耕地水土流失分析[J].中国农 业资源与区划,1997(12):20. [2]Ambler J.Attacking Poverty While Improving the Environ— ment:Toward Win-Win Policy Options[M].Swansea,U K: Centr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Wales,1999. [3]Cavendish W.Empiircal regularities in the poverty environ— ment relationship of Afircan rural household『J].World Devel+ opment,2000,28(11):1979—1980. [4]江忠善,郑粉莉,武敏.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研究[J].泥 沙研究,2005(4):1—6. [作者简介]付磊(1985一),男,贵州毕节市人,助理工程师,硕 士,主要从事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等工 作。 [收稿日期]2012—02—15 (责任编辑赵文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