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使符的词语解释是: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3.借指州郡长官。竹使符[zhúshǐfú]⒈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⒉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⒊借指州郡长官。基础解释: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长官。
竹使符的词语解释是: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3.借指州郡长官。竹使符[zhúshǐfú]⒈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⒉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⒊借指州郡长官。基础解释: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长官。 结构是:竹(左右结构)使(左右结构)符(上下结构)。 拼音是:zhú shǐ fú。 注音是:ㄓㄨˊㄕˇㄈㄨˊ。
关于竹使符的成语
表里相符 焚符破玺 画符念咒 同符合契 断竹续竹 吞符翕景
竹使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引《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竹使”。《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郑康成《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⒉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引南朝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唐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归思迷。”宋苏轼《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⒊借指州郡长官。引唐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二、网络解释
竹使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综合释义: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竹使”。《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郑康成《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南朝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唐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归思迷。”宋苏轼《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借指州郡长官。唐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竹使符[zhúshǐfú]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汉语大词典:(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竹使”。《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馀徵调,竹使而已。”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郑康成《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南朝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唐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归思迷。”宋苏轼《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3).借指州郡长官。唐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关于竹使符的词语
画符念咒 鬼画符 吞符翕景 书符咒水 尺竹伍符 同符合契 焚符破玺 护身符 表里相符
关于竹使符的造句
1、李渊进入长安后,废除了隋朝那套旧的“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zj-158588/竹使符造句]
2、“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
3、李渊进入长安后,废除了隋朝那套旧的“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https://***竹使符造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