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陪伴是爱的最高境界

来源:二三娱乐

陪伴是爱的最高境界

  在网上看了部电影《归来》,张艺谋的作品,大师即大师,厉害。

  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的是文革期间,陆焉识被打成右派关押,后逃了出来,他为了见亲人在门外徘徊了很久后轻轻敲门,但是妻子婉瑜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未开门。下楼的时候陆焉识被回家的孩子看到,孩子为了跳舞的时候扮演一个主角,举报了他。第二天,妻子带上行李和吃的到天桥下找陆焉识,正好看见焉识被文革人员围追堵截。她和他只是远远地望见。三年后,陆焉识平反了,但是婉瑜却换上了心因性的失忆,不让陆焉识进门。在以后的日子里,焉识就以“修琴师”“念信人”等身份陪在婉瑜的身边。每月5号,陆焉识都陪着婉瑜去接“陆焉识”。

  这部影片,没有唯美的画面,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仿佛只是在观看一部老影片,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但是,这部影片带给人的震撼是真实的,无以伦比的。

  婉瑜鼓足了勇气,准备好了干粮和衣物,穿越了大半个城来看望“犯罪在逃“的焉识,焉识在天桥下望眼欲穿,但是为了见妻子一面,他丝毫不畏惧被抓的危险,亮着嗓子呼唤婉瑜的名字,当两个人就要见面的时候,焉识被抓了,婉瑜和焉识的挣扎让人撕心裂肺,不由感慨爱人见面手难牵大概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终于,雨过天晴了,焉识昭雪平反。接站的是他的女儿丹丹,丹丹欲言又止,焉识却一门心思地快点回家。家里,一切依旧,唯一不同的是家里到处贴了纸条,如“不要锁门”……我是个想象力有限的人,只能猜测这是不是意味着“物是人非”呢?在艰难的等待中,婉瑜回来了,但是,她的举动是让人诧异的,因为她表现平淡,没有假面的欣喜若狂和热泪盈眶,只有有礼貌的问候寒暄。我的心揪成一团,难道是时间冲淡了一切?谜底揭开,婉瑜失忆了,不认识陆焉识了。哦,焉识焉识,怎能不识呢?婉瑜婉瑜,美好得如美玉一样的女主人翁,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失去了美好的爱人,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爱人的能力,因为相见不相识了。这一切是不是太残酷了?

  这些已经让我哽咽,让我沉重的情节对整部影片来说,还只算得上浮光掠影。影片浓墨重彩地展示了焉识陪伴失忆的婉瑜岁月。他充当了各种角色,只为了陪伴婉瑜照顾婉瑜治疗婉瑜——他重新从站台走过,特意走到婉瑜面前,但是婉瑜无动于衷;他给婉瑜修钢琴,并弹奏起婉瑜熟悉的曲子,婉瑜有过那一刻的感动,短暂的拥抱之后她凶狠狠推开了焉识,依然将焉识看成陌路;他将自己写的信打包寄给了婉瑜,那些信是当他在改造的时候写的,顺手拿到什么纸片就开始写,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焉识就充当了一个读信人,一封一封地读给婉瑜听……在这念信的过程中有个小插曲,有一天焉识突然不念信了,因为他担心他会成为婉瑜心中的念信人,成为永远的陌路。但是,丹丹说他不就是为了找机会陪在婉瑜身边照顾她吗?于是,焉识继续念信。那些信,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正如焉识说的那样,他是想写的时候,不管拿到了什么纸片就开始写。写,一是因为思念,思念妻子和孩子,这份感情太过深厚的时候,就需要倾诉,无法对任何人倾诉,只能付诸笔端;其次是因为改造的生活太艰苦,太寂寞,他必须发泄苦闷和牢骚,让生活能有希望点能有意义点,那发泄的途径就是写啊写啊,日子就从这样的记录中缓缓向前。所以,焉识写了好大一箱子无法寄出的信。我细细听了信的内容,焉识的信中,描述了生活的点滴,听不出他生活有多苦多累多难熬,基本都是写的焉识见到的稀奇的事稀奇的景色,期间不乏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的确,心态决定生活的品质。

  焉识后半生的事业就是陪伴婉瑜。虽然在影片的末尾,焉识依然是婉瑜眼里的“方师傅”。大雪纷飞中,婉瑜坐在轮椅上,安静执着地等待着她的“焉识”,焉识却默默站在婉瑜的身后,沉默不语地陪伴着。这幅画面很感人,两个经历了千山万水的人还能彼此陪伴着。这幕场景让我特别感动,时光荏苒,他们白发渐生,容颜老去,不老的是那份真情,历久弥坚。当然,我也觉得痛心——尽管,最爱婉瑜的人和婉瑜最爱的人就站在婉瑜的身后,但是婉瑜却并不知道,依然在等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就这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电影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丹丹。年轻气盛的她,坚决要和父亲划清界限。在丹丹的记忆中,从没有父亲这个概念。在革委会的成功诱导下,在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中,她“大义灭亲”勇敢举报了偷偷回家的父亲。应该说,丹丹那时的举动是让人特别气愤的,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所以,婉瑜没有原谅丹丹,还将丹丹赶到单位去住。焉识为了缓解丹丹和婉瑜的矛盾,写信给婉瑜说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职责,没能陪伴丹丹,欠丹丹的太多,要求婉瑜多体谅多照顾丹丹。就在那一时刻,我理解了丹丹,也理解了自己的孩子。我很愧疚,虽然我的孩子都已经10多岁了,但是我似乎从没有真正尝试着去理解她。反省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是一味以爱的名义对孩子严苛要求,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心里渴求。还是应该学学焉识,多体谅孩子,多宽容孩子,做个合格的父母。孩子为什么会逆反,是觉得没人理解他,我应该好好体味这句话的含义。

  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那么盼望婉瑜能在某一天对焉识说:“哦,焉识,原来你就在这里。”这个镜头一直没有出现,我并不觉得失望。当我看着年迈的焉识在大雪中陪伴婉瑜等待“焉识”的时候,我却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什么是爱,不仅仅是思念,是牵挂,更是抛弃一切义无反顾的陪伴,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爱,就是陪伴,不离不弃,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超越病痛,超越生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