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玄黄 | 序言

来源:二三娱乐

替古言立左道,为今人开旁门。

一直关注【少阳手记】的朋友们都知道,继《玩易》之后,讲诉儒家、佛家文化的《草堂》、《燃灯》也陆续上线了。

中国传统三大文化“儒释道”,《草堂》、《燃灯》占其二,只剩下个“道”。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谈天论道”了。

为什么“道”要放在最后讲呢?

为什么《玄黄》这个系列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更新?

主要是因为“道”太深奥难明了。

其实不是,最大的原因是我懒……

说起“道”,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老子和《道德经》。

其实,老子并不是道家的创始人。

在老子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有名的道家了。

例如周朝的军师姜子牙,直钩能钓鱼。

又例如商朝的宰相伊尹,烧得了一手好菜。

再往前,就是神农黄帝、伏羲女娲。

但是,老子就是名气大,因为留下了传世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不仅仅是在中国有名气。

在西方,除了《圣经》之外,《道德经》是译本最多、影响最大的著作。

迄今为止,《道德经》的翻译语种已经超过了50种,研究《道德经》的著作也多达一千八百多种。

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道德经》到底讲什么。

《道德经》全文都充斥着“天地”、“有无”这些近于玄乎的词语,令人摸不着头脑。

很多大家对《道德经》进行了阐释,有的人说它是哲学,有的人说是兵法,有的人说是政治,还有的人说是修炼法,众说纷纭。

各位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的味道?

这也是《道德经》和《易经》共同的难明之处。

其次,你以为看懂了《道德经》,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但是,时有考古新发现,出土了新版《道德经》。

章节顺序和语句都不尽相同,误传和篡改等各种推断充斥着你的头脑。

这时候你就傻眼了,因为新旧语义不同,你需要对《道德经》重新进行认识和解读。

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

你永远都不知道《道德经》在讲什么,老子到底在吹着什么牛皮。

其三,以今人的思维模式去读古人写的《道德经》,一定会产生偏差。

特别是现在我们普遍西化的生活和思维,更是如此。

我们的衣食住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西方的东西。

甚至学校用的教科书都是西学,写的文章也是西式文。

东西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这两种思路的兼容性极低。

所以,这两种文化会发生自觉和不自觉的冲突。

这对我们理解《道德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道德经》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天论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