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孩子立界限笔记整理

来源:二三娱乐

第一课《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文字整理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为孩子立界线的第一课,今天的主题是,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

为什么把这个设为第一课呢?因为对爱的理解是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基础,所以今天花一点时间谈一谈关于爱。

我先邀请大家慢慢的闭上你的眼睛。然后关注你的呼吸。想一想当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他是爱你的,并且她是只爱你一个人的。你希望得到爸爸或者妈妈这种全然的爱。但基本上每个人都一样,很快你会觉得失望了,因为你发现在爸爸妈妈她们的生活中,不仅有我们,还有其他更多的事情,可能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可能有其他的工作要去做,然后我们作为一个幼儿,有点失望了。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上学了,这个时候我们期待的是什么呢?我们期望得到老师的爱,我们期望用我们的成绩得到老师的赞美和爱。慢慢的我们又开始失望了.......

(冥想)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寻找一份独一无二,无条件的爱,但是总会失望,能完全无条件爱我们自己的只有自己,有人称为高我、或真我,她一直在护佑着我们。

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跟自己的灵魂打个招呼,我们失去了和自己的联结,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寻,却不知道其实她一直都在。但是我们一直在向外找寻,从别人身上找,结果必然失望了。

了解孩子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由已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的去爱孩子,否则都是空话,即使你想到你知道也做不到。所以我们今天从自己出发,如果有一天你找到这个真我之爱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去爱孩子。否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谈的那些,我们常称为有条件的爱。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你要听妈妈的话,听妈妈的建议,这很好,没有对错。但是通常当孩子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们会很不开心,那这个就等于是说,你按照妈妈心目中的样子去做的时候,我是爱你的,你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不爱你。

很多人都说,我爱你这个人,但不爱你这个行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本身是和他的行为连在一起的。你没有办法教导孩子明白,妈妈是爱你的,但是妈妈特别讨厌你这个行为。孩子是无法理解的,会让一个孩子感觉特别分裂。

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还是从“爱”说起。当我们把爱彻底领悟了,你就知道怎么爱孩子了。因为怎么对孩子,并不是说教你几个技巧,几个招数,然后回家你就能用的出来的,不是。真正的爱孩子,是在那一时刻你们两个在一起,你们两个的灵魂在一起,你们能量的碰撞,那些你们的心灵共同在一起的创造。所以,我跟我的孩子在一起,有我们两个之间的共同创造,你跟你的孩子在一起,有你们两个之间的创造。那个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有些人说,你是为什么爱孩子啊?很多人说,孩子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我天生就爱他,的确是这样子的,就像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就是住在另外一个身体里面的我们自己。所以每当孩子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比自己遇到事情还痛,我们恨不得为孩子承担一切。

那为什么当孩子有些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我们是那么的讨厌他?这种讨厌是真实的,等一下我会说更深,讨厌只是一个很浅层面的感受,还有更深的这种,当你和孩子相处当中,更深的有恨孩子的,有要杀了孩子的,或者真的把孩子杀了的,都有。这并不是说哪个人错了,而是这种感受是真实存在的。当你掩饰它的时候,可能会有这种恶性的事件发生,当你积极面对它的时候,这种事情反而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今天我们都会拿出来说。

那我们说为什么会爱孩子或者恨孩子?爱孩子和恨孩子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回事。所以说今日我们这一代父母真的做父母做的很辛苦,因为我们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我们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把最好的爱给孩子,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内心会有非常复杂的感觉,有的时候跟孩子在一起就是感觉不好,但是我们不敢表达,不敢去面对,我们不敢敞开,甚至我们不敢让最亲近的人知道,我还曾经恨过我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我们没有办法去真正爱孩子,所以今天我们把这一点解开,那也就是说,能在你的育儿路上呢,真的就是像一座桥梁一样,搭建在你和孩子心灵之间的桥梁。

那我们说爱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幻象的世界,所谓的爱孩子,你只是爱孩子身上你喜欢的那一部分,比如说,你很开朗很乐观,然后你的孩子也很开朗很乐观,然后你就很爱她身上这一部分。或者你是比较内向的,但是你比较喜欢开朗乐观的人,结果你的孩子真的是开朗乐观,所以你爱他的是你心中喜欢的那一部分。你爱他的开朗乐观,表面上是你爱你孩子的开朗乐观,实际上你爱的是你内心当中对开朗乐观的喜爱。

或者说你爱你孩子,他很会讲话,嘴很甜,那你爱的是你心中这一部分爱讲话,嘴很甜的喜爱。那同样有的人,他很烦孩子话太多,因为他喜欢安静。所以说你讨厌本身,是对你内在,对说话很多的讨厌。

说白了,爱孩子与否,跟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是没有关系的,跟我们内在的喜好,跟我们内在对自己的束缚,要求,标准是有关的。

当孩子身上真的有一些特质是我们不爱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想改变他。有的人说我的孩子特别恐惧,那真正的让一个孩子改变恐惧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允许他的恐惧,持续的给她爱,给她支持。那很多妈妈都说我去锻炼他的胆量,你会让那个孩子在他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二次受到伤害。或者说,你就忽略他的恐惧,一个有恐惧的人,依然可以活一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完美的,他的恐惧也是他的完美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特别讨厌这种有恐惧的孩子,或者说很多人都喜欢那种特别会交际,在很多人的场合很会说话的孩子,那在那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偏偏是一个比较爱沉默,比较胆小,不爱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真的,拼命的想要改变他。那这个时候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对这个胆小,不爱说话,是有排斥的。所以你才会不喜欢这样的孩子。但是如果从一个生命的角度来说,他就是这样的孩子,我们依然去尊重他,热爱他。反倒是如果我们特别喜欢这种特别外向特别会交际,那我们就去做这样一个人,邀请很多朋友来家里聚会,这种经常的跟很多人聚会,你会发现孩子会从中学到。但是一定是说,给他一个环境而已,真正的改变来自于他自己的内在。但是并不是说,你讨厌他那种胆小,不爱说话,然后你就拼命的想要改变他,整天把他拎到人多的面前,让他去练习说话。

那这里想说的,就是你讨厌孩子的哪一部分,就是你恨他的哪一部分,或者你爱他的哪一部分,都是跟我们的内在是有关的。同样是一个孩子,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你可能会觉得挺好的,如果是这个发生在自己家的孩子身上,你就会觉得,哎呀怎么这么大的麻烦。比如说我刚才说的这种所谓的胆小怕事的孩子,通常她们都比较安静,她们专注力很好。如果你真的去爱他这个特质,去支持他这个特质的话,那这类孩子通常很可能在科学研究等等方面很有建树的。只要你允许他按照他本来的样子成长的时候,那反倒就没有问题了。但是通常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我们在我们心里有一个标准,就是胆小怕事不爱说话是不好的,甚至我们一直用来苛责我们自己。所以说这就是用我们内在的这些模式,来条条框框的要求孩子。但是我们又口口声声说这样是为了孩子好,的确是,我们的发心是没问题的,而且这样做也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事情的来源在哪里?来源在于我们的内在。

这种爱,我们说是有条件的爱。你符合我的标准,我爱你,你不符合我的标准,我要控制你去改变你。

控制改变孩子也没有错,但是你要有方法。很多孩子,他也愿意穿越他性格当中那些弱项,比如说恐惧的孩子,他也真正不喜欢他那种恐惧的状况。那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家,一个快乐的家。一个允许他以他的样子生活的家。这样的孩子他会被爱包围,在爱里长大。这样如果父母的爱真的是那种无条件的爱,无论你怎样,我都支持你,我都爱你,然后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他的时候,这个孩子真的会长得很好,很健壮。

不管我们爱孩子也好,恨孩子也好,都跟孩子无关,都是我们内在发生的一些故事。这个时候我们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是最高的界限。那我们说为孩子立界线,那前提是我们要看好自己的界限。另外一点就是说,到底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当你抹去自己经历的那些阴影之后,看到的一个真正的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他就是会哭会笑会闹会捣蛋会爬高会上树,不爱写作业,不想上学,就像是一个小动物一样,你会看见一个真正的孩子,这就是孩子本来的样子。孩子并不是像我们心目中所想的那种乖孩子,说话有礼貌,吃饭乖乖吃不挑食,按时上课好好写作业每次考第一。那个不是孩子本来的面目,孩子就是一个小生命,他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然后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孩子高那个孩子矮,这个孩子看起来符合目前审美那个孩子看起来不符合目前审美,只是这样的差别而已,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绽放,那么的独一无二,当你能看到这一点时,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去爱孩子。

第二课

身体的界限

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孩子,让她内在存在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她吸引的会都是美好的东西,她遇到再恶的恶人对她也是善待。

身体的界限,关于孩子打人和被打这个问题最常见,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是给孩子建立身体界限的一个好的时机。

如果孩子这时候不停的咬人打人,这时候就跟她说,宝贝,妈妈非常的疼,因为这是妈妈皮肤的界限,你已经触碰到这里了,那你知道吗宝宝?你的身体,就可以抚摸着她的身体,告诉她,宝宝,你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没有人可以打你,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妈妈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你。但是你知道,妈妈也跟你一样,妈妈的身体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你要跟妈妈游戏的话,你就可以轻轻的摸妈妈或者抱妈妈,或者你很兴奋的话,你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达,比如你可以跳舞唱歌在地上蹦。

这时候就很好的把界限由己及人,告诉孩子,首先让她知道她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她的身体是不允许任何人打的,那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我们自己平时真的要做到不打孩子。只有你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孩子才相信才真的知道身体是神圣的,是要爱护的,是不能打的。这样被对待的孩子她通常不会去打人,而且她的身体会自带光芒,自带保护罩一样,没有人会去打她,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在幼儿园真的是不怒自威,当别人可能是要触碰她或是要打她的时候,她的身体就自然会有自我保护的功能,或者她会很快告诉别人,这样子是不可以的,我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的身体不允许你侵犯,但是我也尊重你身体的尊严,让我们孩子养成这样的内在不怒自威或者说是内圣外王,内在像一个圣人一样,外在像一个王者一样,这样她在哪里她去到哪里,我们父母还会担心么?

前提就是说我们作为父母要一点一点耐心的引导她。

改变永远都不晚,如果以前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很直接的告诉她,宝贝妈妈以前不知道怎么跟你相处怎么去管教你,妈妈想你有很好的品质,很多时候妈妈用了很多不好的方式来对待你比如打你骂你,现在满,学习成长了妈妈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妈妈没有尊重你身体的界限,从今天开始请你协助妈妈,如果妈妈要打你的时候,你就提醒妈妈,告诉妈妈,妈妈我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要好好跟我说,不可以打我。就从今天开始,一切都不晚。

你会发现当你跟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的时候,她会对我们有更多的信任,同时,孩子会觉得她是安全的。

要从我们内在给孩子更多支撑支持,信任和尊重。

如果孩子经常被打被骂的话,没有得到支持的话,她是没有办法挺直腰杆的。

如果想孩子在外面不被打,如果想孩子在外面不打人,那就在孩子从小在家里给她树立这样的界限。给孩子树立界限不是说严格的要求她不做什么,而是说这个界限如何的保护了她。如果这样的界限的话,没有孩子是不遵守的,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

但是我们平时立界限,谈的太多的是说我给你立一个什么规则,请你不要违反,但是不是这样子的。真正的界限是保护孩子,也保护别人。但是首先是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只要她被保护了,以后你想让她打人,她的手伸出来是带着爱的双手,她的手就不会打人。

对爱打孩子的家长,听第一课,希望找到灵感,至少停止打孩子。

为孩子立界限第五课 日常行为规范

当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当你没有对自己慈悲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对孩子慈悲。

但凡自己状态不好,情绪不好,对孩子有责备,是支持不到孩子的。

只有对自己慈悲,才能对孩子慈悲。

先让自己状态好,保持在一个好的能量状态。当我们处于焦虑紧张恐惧的状态我们没有办法支持到孩子,只会把孩子带到焦虑紧张恐惧当中。

界限一定是由己及人,自己先做到,才能支持到孩子。

当你状态不好时请远离孩子。调整好状态后再到孩子面前。

这时,你传递出的信息才是对生活的一份热爱,否则都是对生活的压力焦虑给到孩子,这对孩子太多了,把自己的情绪转嫁给孩子,不把孩子作为出气筒,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充当这个角色,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无论何时,在你跟孩子在一起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现在快乐吗?我现在平和吗?我对自己足够好吗?在这之前,请远离孩子。因为如果你不对自己慈悲的话,你没有办法对孩子慈悲。当你没有那个慈悲之心的时候,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伤到孩子,而且让孩子她原本饱满的内在动力就这样一点一滴被磨掉了。

把你的需要你的界限你的底线告诉孩子。

记得教你的孩子如何爱你,这是立界限的第一步。

教会孩子怎样爱你的同时也是在教会孩子怎样爱她们自己。

成为一个有界限的人,人生会是非常自由的。

我们学会如何划清界限,同时为孩子立界限,也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她的人生也会非常的自由,她会知道哪些是她该照管的,哪些是她该操心的,而哪些又是与她无关的。

希望未来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思维开阔,生活自由,心灵可以分享,不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些东西制约住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老师说为什么来这样的课,是因为她在一些地方看到很多孩子在教训其他小孩,像大人一样,成了一个道德、界限的伪道者,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错的,哒哒哒,她希望未来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思维开阔,生活自由,心灵可以分享,不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些东西制约住了。

为孩子立界限笔记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