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也许微电影风也有佳品——《寂寨》花垣民族微电影

来源:二三娱乐

在找毛概课讲课相关视频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寂寨》,最开始只是想看看开头怎么样,看看所谓的全苗语对白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我向来觉得微电影就是些垃圾,佳品少的像灰尘,而且已经凌晨一点多,再不睡第二天不能早起去读英语,上课精神状态也会很差。但是结果出乎自己意料,我不仅看完最后,而且还被里面的阿公,被他的孙女,被那浓重的传统文化的“声音”感动了,我落泪了!

故事是有原型的,这样拍出来的感觉就更深刻。故事讲述古韵古香的苗歌越来越不受年青一代重视,接近失传。爷爷不甘心传统文化消逝,看自己孙女善良聪明就决定传授她。

电影海报

女主角原型,湘西百灵鸟——吴庭翠,善良聪明。20多岁的她为了家庭,跟其他年青人一样去大城市打拼。

去吧!

感动的第一点:爷爷能够理解自己孙女,让她出去。在知道自己日子不多的时候,才毅然决然的把孙女叫了回来,开始教她唱歌。感动的第二点是:女主角在回忆起爷爷当年送自己出去打工的时候,哭得悲伤。以下是电影一些相关详细介绍:

首映礼全体人员合影

这么一部短短33分钟的微电影,到底有多大魅力让我花时间为它写点东西呢?

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每每同学问我你会不会唱苗歌的时候心里一阵刺痛,我不会。我读过预科,知道维族藏族他们讲自己的民族语言为母语,而以前也跟别人瞎喊“我的母语是汉语”,我是多么傻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苗语。(我觉得在国内可以这么说,出国了才讲母语是汉语)

我们将你的歌流传万年长

现在讲苗语的人都在减少,就更不用说苗歌了。并不是因为苗族人在减少,而是现在都不重视,觉得苗语很low,没必要教他们讲这没人听懂的“鸟语”。电 影里阿公讲“我们祖祖辈辈的文化都写在古歌里,古歌断纤了,就没人瞧得起我们苗族了!”语重心长。一个可以忘记自己祖辈的民族,还有理由存在吗?还会存在多久呢?苗族本来就是有语言无文字的,如果苗歌还不能传承,这个民族迟早要退出历史。

二、对年轻一代的思考。

电影中爷爷要去世了,而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万一阿公真去世了,连个抬棺的年轻人都没得。唉!”这样的现象在我家乡也很普遍,家里除了老人就 是上小学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是民族的一大悲哀。可是老人还是理解他们的,就像阿公理解自己孙女一样,但是我无法理解“全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这个事实。

因为您是我们敬重的长者

说理解他们也就是说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说不理解也不过为什么会放弃老人孩子?其实最苦最累的还是那些备受争议的年轻人,他们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活着就算了,还受到“各界人士” 的批评。那些特别牛的人士总是能站在道德的角度把这样的年轻人批的一无是处,结果很多人也信了,也跟着批,所以年轻人的感受就被忽略了,成了靶子。这不就是变向的文革吗?

三、对情感纠葛的恐惧。

每次看到感情深刻的场景就会被带入,会落泪,是自己太软弱了吗?

不要流泪。

特别是在女主回忆自己阿公送别自己去打工的时候,那个哭的惨烈,也许是看到过妈 妈没能见外公最后一眼的那种悲痛,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吧!爸妈是为了还债为了我能顺利毕业才去内蒙古打工的,当然她在内蒙的时候也接收到了外公传给她的信号:跳眼皮,做梦。但爸爸为了多赚点钱希望不要那么快回家,毕竟穷怕了。结果就是在接到外婆电话急忙赶回来的时候,妈妈还是错过了见亲爸爸的最后一眼,成了一生的遗憾,爸爸也将内疚一辈子,虽然他嘴里不说,大家也都不提,但这种因为自己害了别人的感觉,还需要别人来提醒吗?所以今年爸爸再也不去外地打工了,他情愿自己在市里做苦力累点,没事在家里务农也不敢在出去了。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为什么要读书呢?爸妈为了我牺牲那么多,那么多是没必要因为我的,而我不管多努力也无法报答的。他们为了我失去自由,劳累过度,吃不好睡不好。我就是这么个在情感上敏感的人!

也许这33分钟,要说的只是一个命题,也许要说的不只是我提到的这三个命题!谁知道呢。

还有多少这样的阿公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