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这个问题难倒了无数人。别着急,我们来看一个实验,畅销书作家马尔利姆对比了哈佛的垫底学生和一些普通大学的尖子生的各项数据,这两批人在美国高考的时候,分数是相同的,所以判断他们拥有同等学习能力,起点相同。
你猜猜看,大学四年,谁的发展更好?答案是普通大学的这批人发展的更好,他们当中得到学位的人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为么呢?选择择做凤尾的这批人,因为在哈佛排名靠后,所以无论是资源竞争还是学习进度都跟不上平均水平,所以他们会慢慢变得不自信,甚至是开始自我怀疑,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而另一批人就刚好相反,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不停的告诉们,你是最棒的,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创造。
所以啊个实验的结果就是告诉人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哦,那我知道了,以后就都这样选。”
我告诉你,错!
你有没有听过样的故事:36岁的寡妇从基层业务做起,15年时间成为世界500强公司总经理;大学毕业生加入70年历史大企业公司,奋斗30年成为世界最大市值公司总经理。前一个说的是董明珠,后一个说的是苹果总裁库克。董明珠在格力28年,没有一天假,库克也是工作狂,早上四点半就开始工作。他们有么共同点呢?自我驱动力极强,所以你能说做凤尾不好吗?
通过前一个实验和后面两个人物,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是一个自驱力极强的人,如果你不需要外界给你鼓励来建立自信心,那么选择做凤尾,大的平台,丰富的资源,优秀的同事都可以成为你成长的阶梯。如果不是,那么选择做鸡头,在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下,你也可以过得不错。
当鸡头还是凤尾,取决于你的自驱力水平。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骗自己。切记:龙入浅滩游不开,虾入大海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