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排斥改变,拒绝挑战。因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本能的一种下意识的逃离感,害怕自己不擅长,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引起别人的议论。其实,当真切地经历过之后,我们才发现,一切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些不着边际的想象,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想。未来,哪有那么可怕?打败你的,更多的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
比如自己的这次小学期实习,好多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还是个大孩子的我们,要学会收敛自己的小脾气,小性子;要学着做一个老师,虽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起码,我们的态度,摆在那里;要学着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尽管可能真实的自己,未必擅长此道,但仍旧要硬着头皮学习。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担心自己紧张出错后的窘迫,担心学生不好相处的尴尬,担心自己离开原来的圈子,会面临的种种不适应。等到真正开始的时候,那颗悬着的心,才算彻底的放下。后来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
还记得那个学校的教导主任,带着我们几个实习老师第一次到所在的班级打招呼,算是和班里的同学们正式认识。临去之前,虽然稍稍做了下准备,但还是难掩心中的忐忑和紧张。因为远离了熟悉的人和事,要开始正儿八经地开始一段未知并且前途未卜的旅程了。轮到自己介绍的时候,起初的那些担心,害怕,在开口的一瞬间,就神奇般的消失了。自己也越来越有底气,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曾经害怕的,担心的,都是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后,就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复杂。
也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战战兢兢地,站在讲台上试讲的情形。尽管事先准备了长长的教案,也许不专业,但也算有所准备;尽管提前向任课老师讨教了教学方法和技巧,但还是抑制不住的紧张。担心着自己讲的不好,一定会有所疏漏;担心同学们不配合,搞得课堂气氛尴尬;担心由于自己的失误,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有违教书育人的原则。没办法,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的时候,想的太多,总之就是设想了各种最糟糕的情况。等到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讲课,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困难。看着同学们一双双纯真的眼睛,感受着任课老师的善意鼓励,自己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把自己想要表达的知识点,用简单的方式,教给同学们,已经是属于自己的最大成功了。虽然可能中间会有所疏忽,不尽完美,但起码我们勇敢地跨出了尝试的第一步。尝试了,就是好样的。
还有这次一并体验的第一次泡茶和调酒。都不是我们熟悉,擅长的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就是单纯地凭着满满的热情,开始了别样的学习之路。当然,也少不了担心和害怕,怕自己的第一次体验,将在糟糕中度过。可事实证明,我们的初次尝试。结果还是很不错的。从开始只是茶艺和调酒的门外汉,到领略其中的深意和情趣,再到实打实的自己制作,真切地参与其中。抛开那些莫须有的担忧,我们,已然收获了太多。
蔡康永曾经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其实,你怕什么呢?人生,总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机遇和挑战。你喜欢一成不变,安于舒适的现状,但并不代表,你会一辈子呆在自己的安乐窝里。人,总要学着成熟和长大。与其唯唯诺诺,因为种种的担心和害怕,拒绝改变,懦弱地选择当个逃兵,不如潇洒一点,昂首挺胸地迈出自己勇敢的那一步。经历过,体验过,你才会真真切切地发现,所谓的担心不过是纸老虎。其实,未来没有那么可怕,打败你的,更多的是源于内心的恐惧。
让我们一起努力,齐心打败自己心里的那头叫做恐惧的小怪兽,跳脱出自己的小圈子,尽情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