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发现自己在成长和进步中的成果和收获,为自己的未来增添动力,优秀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道的心得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道的心得篇1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孝道讲座,东山书院,丽江学校以及我们华南中英学校的许多优秀少年都讲述了他们的事迹。其中一个大姐姐的演讲让我最是感动,同时也让我对“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她的爸爸在建筑工地当工人,工作非常辛苦,她的妈妈也经常在那里干活。每当大姐姐看到她的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时,大姐姐决定开始到工地帮父母干活,减轻他们的负担。开始的时候,大姐姐的手上布满了茧子,因为这项上作实在太累了。但想到父母的劳累,她坚持了下来,还帮她爸爸争到了不少工资呢!
我在我们学校也被评选为十佳孝心少年。有一次我妈妈炒菜时不小心被烫伤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作业,问道:“妈妈,您的手没事吧?”妈妈说:“没事,只是一点小伤而已。”但我还是赶忙拿了一些烫伤药帮妈妈擦上。妈妈很高兴的说:“我们家的小家伙开始学会关心人了!”我听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但现在想想:和这位大姐姐比起来,我做的这点小事真的算不了什么!常言道“百善孝当先”,孝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前我一直认为孝就是听爸爸妈妈的话,但听过报告会中各位小孝星的分享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孝是表现在多方面的:体贴父母,听爸爸妈妈的话是孝顺;理解与尊重父母,为家长分担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孝顺,等等。
以后我也一定会向以大姐姐为代表的优秀少年们学习,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做一个真正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少年!
孝道的心得篇2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孝道的心得篇3
听完马主任的讲课后,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讲到《弟子规》《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我能为父母做到的却很少,真是太不孝了,当父母多唠叨几句时“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的回答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连天
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了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做的很不雅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做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与感恩。定会被我们的感恩行为所感动。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孝敬我们的长辈。让我们对着爸爸妈妈大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道的心得篇4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我们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我们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我们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我们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们父母的心。我们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我们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我们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我们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我们父母的艰辛、我们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我们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我们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我们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我们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孝道的心得篇5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寒假中,“孝心作业”让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当我给爸爸妈妈端茶倒水、垂腿梳头的时候,爸爸妈妈是那么的高兴,心里的喜悦都从脸上写了出来。尽管他们知道这是学校留的我必做的作业,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来,我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却无私的为我奉献着他们的一切。顿时,我感到十分的惭愧。
在为爸爸妈妈服务的那一天时,我想爸爸妈妈是多么希望那一时刻能够停留片刻,吃着我蒸的饭,都赞不绝口,说:“我女儿真行!!~是啊,我吃着自己做的饭都那么香,何况是父母呢?
和爸爸妈妈的亲情谈话时,爸爸妈妈给了我很多鼓励,是啊,我应该努力奋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学,完成我做一个著名导演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希望在哪几部电视连续剧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让爸爸妈妈高兴。长大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将来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两次的多陪陪爸爸妈妈聊聊天,因为我知道这是天下间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儿女成功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总之我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快乐,让他们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咱们的父母给了咱们无私的爱,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学会了感恩这至亲的亲人。在这个世界,父母是最疼爱我的人,是父母赋予我,养育我长大,又教会咱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做一个有用的人。父爱是山,伟大坚实而又广博,他教咱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母爱是海,温暖无私而又细腻。你教会了咱们如何用爱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点滴。爸爸讲完题后,我仍不明白时,老冲着自己发火和妈妈的唠叨,这些都是他们赐予我的爱!!!~
从今以后我应该怀着一颗来,不是像以前一样享受着父母带来的爱,而是我给他们带来的关怀。
孝道的心得篇6
哀哉!有的人对孝理解不透,也对父母的需求不理解。尤其是在传统文化已濒临危机的今天,加上忙碌的工作,许多人便以工作或者别的为借口,用金钱代替孝心,长年难得回家一看。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世纪,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咏叹。《论语》中也有关于孝道的实录:“孟武伯问孝:‘父母惟其疾之忧。’”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庄子也对孝进行了阐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可见,孝的观念在古时就早已被圣贤推崇至此了。
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用十二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是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辞官尽孝的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进士,先任大理寺评事,后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能承受路上的颠簸,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拯便马上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保证的孝心受到官吏们的交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拯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去的。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古代孝道的重要内容,包拯虽中进士,被授以官职而不去,就是这个原因。包拯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今人的表率。除此之外,周文王也可佩做我们的道德先锋。
周文王姓姬名昌,当他做世子时,每次去朝廷见他的父亲王季三次。在清晨鸡啼时,他就穿好了礼服,到父亲的寝门外问安。等宫里的小官回报安好以后,文王才面露喜色。正午和傍晚,又各去向父亲请安一次。有时,王季偶尔感觉身体不适,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情,连走路都走不稳。等王季复原了,他才高兴起来。并且告诉掌厨的人每顿要做一些新鲜的菜肴,变花样,再呈上。
周朝国运的绵长,是历代所不能及的。姬姓之后,百世昌隆,都是文王的孝德所开启的。
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一些礼仪制度,调解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西蜀初年,司马氏刚得到天下时,就倡导以“孝”治国,清圣祖康熙帝和汉武帝也是以“仁孝”治天下,才推动自己千秋霸业的'成功。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五十六个民族聚成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相处,共建和谐中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孝道文化的感染性。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其不待。”对父母之孝不要等其老,也不要只是表现在一年半载的那么几次的孝敬中。真正的孝,应该渗透在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父母一生为儿女无私奉献,他们并非要求报答,而尽孝是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即使社会怎么变迁,我们都不能扭曲孝道的内涵。
当“孝”在举国上下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时,国家定然会安泰,社会定然会和谐。如今。我们正在倡导与构建和谐文化社会,那么,每个人都应该从“孝”做起,这不仅使人人应该做到的,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
孝道的心得篇7
马老师说的一席话触碰到人的心灵,让我在浮躁中找到了宁静。人每天都在忙碌着,很多人却忽略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真情,就是人们常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人有些事当你想去珍惜和关心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老师讲到人生两件事情不能等:行孝和行善,人生就这么短暂,孝敬父母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在观看一段关于父亲关爱儿女的视频后,我已经满眼的泪水,看到了这对满头白发的老人,我的父母也浮现在我的眼前,毕业工作以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多的时候变成了电话的问候,其实,他们只想经常看到自己的儿女在身边,经常得到儿女的关爱,因为他们真的在渐渐变老,当父母白发苍苍的站在我们面前,是否问过自己,我们对父母够好吗?
可能孝顺父母说出来很容易,但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就像老师所说,我们所做的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亲情问题的时候我很惭愧我没有答出关于父母的所有问题,所以我暗下决心,从今天开始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孝顺不难,就是对待父母用心,用真心,即使他们老了、行动缓慢了,也耐心地照顾他们,让他们的内心不孤单:就是不和父母抱怨,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挂断父母的电话,不让他们伤心:就是不找任何推脱回家的借口,即使几小时的时间可以看看父母,也可以让父母高兴好多天。可是老师所播放的虐待孩子的事件和国内外发生的惨不忍睹的杀害亲人的视频,让我感到这些人道德和教育的缺失,更感到教育对于人有多么重要,作为老师的我,要对孩子更有责任感,他们真的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良好的榜样。
对待父母是这样,对待工作也一样,在幼儿园里的每个人,都是一家人,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这个大家庭更好,所以,不要抱怨工作的多与少,轻与重,做好每天的本职工作,也不忘伸手援助他人,对信任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怀着真诚的心、感恩的心,尤其对孩子充满爱和尊重,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记得他们有着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让孩子以老师为榜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这节课让我成长了很多,我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规范自己的言行,沉淀自己的心境,感恩生命中的每个人,做一优秀的伟才人!
孝道的心得篇8
可能,有不少人会吟那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也许,有不少人知道被评为2008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刘延信: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可见他的孝心感动天呀!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鸟兽尚且如此,人何以堪?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他们给予我们的这段爱,是与我们出生,至于他们离去,是长久,伟大无私的一段爱。而我们给父母的孝呢?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不及时行孝,留下的只有悲伤后悔和遗憾呀!
在许多人眼里,对待孝的理解极为狭隘关于孝道的作文700字关于孝道的作文700字。他们认为只有等到他们成家立业,父母衰老时才是自己行孝之时。可能有一部分人连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肯。现在就如此,将来就别提“孝”了,到了那时候那些人的良心就让狗吃了。
父母的生日有谁知道?父母的体质有谁问过?父母的忧虑有多少人了解?
孝不止是父母老后为他们端茶送饭端唐喂药,不只是父母年迈时的物质赡养孝应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恩……
合适我们才能为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撑呢???答:从想在开始……让我们为父母尽自己的孝心,让世界充满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