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鼓励我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阅读的好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1
五星好评。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应有目的、多提问。虽说阅读本身不是目的,但阅读应有目的。不管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技能,还是为了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在阅读之前都应想好自己此番阅读的目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就像一次没有计划的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于旅行前的期待,旅行中期待的满足,和旅行后的回忆,阅读亦然。而提问,则激发了阅读中的求知欲,使文字与读者融为一体。
目的是前提,提问是方法。当有了阅读目的,一切都应围绕它展开,我们可以通过检视阅读挑选出符合阅读目的的书籍。检视阅读即略读,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书的类型体裁和主要内容及各章节重点,这样不仅能知道这本书符不符合阅读目的,还能选出重点,以便在阅读时略读和精读的灵活运用。进行了检视阅读便可进入下一步——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也是正式阅读,通过分析阅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整本书。在分析阅读时,读者应提出读书四问”:第一,这本书讲了什么?第二,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第三,这本书有没有道理?第四,这本书与我有什么联系?回答第一个问题,读者应明确本书类型,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要列出文章大纲,并对每一大纲列举出新的纲要。回答第二个问题,读者不仅要明白作者的主旨,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主旨。第三个问题,这本书有没有道理,其实就是就对这本书的评论,应注意的是,赞同和批评都应有理有据。第四个问题在于书本与读者的联系,即读者要学以致用。此外,除了这四个必要问题,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应时刻提问,主动发掘知识,达到创新。
在阅读时,技巧也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懂得何时略读,何时精读,略读应怎么读,精读又应怎么读,如何做笔记,怎样画思维导图,主食、美食、果蔬、零食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图书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最后,阅读最重要的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学而创新。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2
我最近阅读了《长征路上的红小鬼》这本书,感受到了“红小鬼”们不怕苦,不怕死的长征精神。虽然“红小鬼”们那时的年纪很小,但他们有志向、有理想、有毅力、有智慧,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
让我感受最深,影响最大的一篇故事就是:“喝尿小鬼”赖大超。1935年,红军经过桐梓城,让赖大超去收新兵。可是,新兵收到了,但却被敌人包围了。一直被敌人追,只好飞快的跑了起来。到了最后,新兵们口干的眼冒金星。赖大超急中生智,想到了喝自己的尿解渴。他靠自己作战多年的经验和冷静,跳出了包围圈。终于甩掉了敌人,追上了大部队。
我一想起赖大超用自己的尿解渴,还走了几十里泥巴路,身上到处都是泥巴,非常的不卫生。可是现在,我明白了,赖大超喝尿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革命。以前的我,只要有泥巴的路就嫌脏不走,衣服被弄破就不穿,走路上学觉得累,埋怨妈妈没有接送。种种的行为让我觉得很羞愧。
赖大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令我敬佩。在生活中,我也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3
在大学期间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那时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著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著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4
昆虫,在房屋的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无声息的忙碌着,但我们对它又了解几分呢
周末,我怀着读科普书的心情翻开了昆虫记,按照从前的习惯,我翻开书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内容简介。“它融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看到这里,我觉得它已经不再是一本科普书了,于是,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继续阅读。
现在有多少人对昆虫避之不及,恨不得昆虫直接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但为什么法布尔可以十年如一日的观察者某些人认为面目可憎的昆虫呢
渐渐地,我发现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在讲昆虫了。在这当中,人与虫之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链条将他们紧紧联系起来。从昆虫们带有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抱有深厚亲切的感情,字里行间似乎都是在写一个人,一群人,而不是一只又一只小昆虫。
法布尔把昆虫们当成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他看来,昆虫与人有相同之处,昆虫是生灵,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是低级的但他们有时是特别聪明的。在书中,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了下来:他们的聪明乖巧,凶狠残忍。但有一点没有变,他们都是广阔天地中的小小的生灵,是人类的朋友。
在某些昆虫擅长的领域中,比如蜜蜂酿蜜,我们自认做不到。但密封门日复一日为我们提供鲜美的蜂蜜,我们却还在憎恶着昆虫。
昆虫就算再渺小,也有一些用处,不能因为他们中的一些面目可憎,作恶多端,就直接否定它们存在的意义,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只蚂蚁。
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对人类百害而无一益,昆虫不应该遭到这样的排斥与厌恶。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5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6
放弃,是种念头,而坚持,却是一种难得的意念,难得的精神。
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怒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知不觉中,眼前突然出现一片汪洋大海,远处有一座孤僻的小岛,在静静的小岛中,只有鸟儿在歌唱,山羊在奔翔,树木在生长,花儿在吐露着芬芳。渐渐地,波涛汹涌地海面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划行着,狂风把他的船掀翻,只有他一个人漂流到这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
这个撑舵之人就是——鲁滨逊。
他的那种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使他一个人在这僻静小岛上顽强生活,有一种声音一直在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放弃吧,这样生活着有什么意义?不会有人来救你的。”但坚持的信念很快打败了这种想法。最终,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
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到现在的一些人们,他们有的只因为受到了一点点小挫折,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跟鲁滨逊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更应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崇尚我们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轻易就放弃了宝贵的`生命,想象一下,鲁滨逊当年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而我们现在的这点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纵使生活中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困难,但也共存着许许多多的精彩与幸福,我们只有多去挖掘、体会那些精彩与幸福,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阅读的好读后感篇7
在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小妇人》。下面,就由我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吧!
这本书中主人公为马奇太太一家人,大女儿梅格美丽温柔,向往一种富有的生活;二女儿乔,性情直率,像个男孩,喜欢看书,希望在创作上有所成就;三女儿贝丝,腼腆温柔,喜欢弹琴,默默地为家庭和他人做事;四女儿艾米,喜欢画画,讲究仪表举止,一心想做个淑女。因为马奇家贫穷,没法一起供四个女儿上学。所以,马奇太太在家中既是母亲,又是导师。
后来,女孩们又认识了邻居男孩劳里,在一起相处的很好,熟悉了之后,贝丝每天都去劳伦斯老先生家弹琴。
我认为自己最像四姐妹里面的乔,因为我有着她直率脾气火爆的性格。但是我却没有她的写作精神。
在书中某一章,说了四个女孩儿在一起谈论自己的梦想,梅格的梦想是有漂亮的宅子,里面有各种各样豪华的摆设;乔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让人永远无法忘记;艾米想成为一名世界上一流的画家;只有贝丝的梦想最平淡,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做个对家庭有用的人。我也想长大后做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位女主人公在成长道路上遭遇的事件。通过这些,在母亲马奇太太的引导下克服自己的缺点,走向了完美。
我自己也该向四位主人公学习,错了的地方就会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