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6篇

来源:二三娱乐

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本好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你会怎么写读后感呢,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篇1

首先,我很想写写关于查理前期想要变聪明的感受和后期学习时总是忘掉的事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智商不够,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于是很努力地去追赶别人去想要变得跟别人一样敏捷。这是多难的事情,只是旁观的人是不懂的。这样说可能好像是把自己跟查理强行地连在一起了,不是的,我是可以感同身受的。我说一百次阅读并不是背诵并不是背书也改变不了我总是忘掉我看过的内容的事实。说多少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我也能把事情做好也改变不了我确实反应不够敏捷的事实。这种状况只是还没严重到令我无法生存,我还能保护自己能够不受到太多的嘲笑。一颗想要变得更聪明的心,这是查理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最近第四季奇葩说闹出的事情中,马薇薇说:“都第四季了你还不知道谁是朋友。”这类的话语,是查理们以及像我这种不够聪明的人却想企图捉住点什么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聪明,却受到嘲弄时的难过之一。聪明人弄出了一个综艺节目愚弄愚蠢的人,我想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有的人有天赋也努力,所以她们就应该那么厉害。而我很努力才保持了正常人的水平,不值得称赞,但也绝不能因此受到耻笑。因为每一个向上的人,他的任何努力,都比一个耻笑别人短处的人,更值得尊敬。

事实很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恶意,却也很自然地有着善意。这是一个能量守恒的世界。我很心疼查理们所遇到的遭遇,也希望所有查理们都能遇到真心为自己着想的人。即使一个人带着目的的举动,但是能授惠他人,也是好事。就像尼姆教授、伯特等人,就算是再功利的目标,也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我从来都不会想这些问题,是不是只有聪明人才会想到?我知道我曾遭遇的一切,我知道我继承了谁的性格,我知道是什么变成了现在的我。这样会显得很盲目自大吗?为什么要思考那么多关于自我本身的事情,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奥秘在这样的思想里。我见过那种人,他们显得特别不一样,为什么?

或许,读一本书,让自己产生怀疑,是迈开了思考的第一步。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篇2

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过,如果某天醒来,自己变成了一个智商超人的天才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从前连看懂都困难的数学题,现在解起来应该是轻而易举了,之后就会跟一般天才一样,出人头地,升官发财,然后衣食无忧。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却描写了另一种景象:男主虽然变聪明了,但可惜只是暂时的。普通人变聪明后知道自己还要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都会感到惋惜不已,更何况是一个变聪明后的弱智呢?变聪明后才发现自己之前从未意识到过别人对自己的嘲笑,这样的心情应该没有几人能理解。

如果要问这本书给人什么启示,我觉得是要活在当下。查理变聪明后不断开始回忆起手术前的一切,发现之前记忆中的美好一下荡然无存,然后就开始深究,为这些记忆变得痛苦。要是他不管这些,自然会好过很多。可惜人总是犯贱的,越不想碰触什么,却越是要伸出手去够。当他知道自己还会变回弱智之后他开始害怕,这时查理的处境是让人唏嘘的。

然而如果他能够更为豁然一些,想必过得也会更好一些。 只是当人在面对极大的打击时,想要活在当下,豁达处事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就好比体检查出癌症之后,永远都是先哭,然后才去踏踏实实地做需要做的事。泰然处世,应该只是世外高人专属的特性。

看完整本小说,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觉,得到一样美好的东西却又失去这样的老故事似乎天天都在发生。然而现代人的神经毕竟比过去的人大条了许多,那种惋惜和难过也快消失殆尽了。其实说白了,一天八万六千四百秒嘀嗒而过,有几个人真的为没有好好把它利用而叹息呢?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篇3

阿尔吉侬和查理,两个“试验品”。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为他在墓地献上一束鲜花吧。

最初的查理单纯天真,他说:“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 我们都很快乐”。但随着科学实验他的智力成倍地快速发展,而回忆也像浪潮一样袭来,想到“朋友”对自己的嘲笑,来自家人的伤害和遗弃,面对从未体会过的孤独和痛苦。而智力越高越让他无法停止思考,看到身边人其实很平凡,愈发离人群越来越远,哪怕是真心爱上的人也没有勇气与她走得更近。最后阿尔吉侬的变化令查理察觉到这一切终将归于尘土,他试图在消失前再看看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再抓住一点点爱的痕迹。

当天才查理和蠢货查理在争夺一个躯体,他想自我放弃,又时刻提醒自己在掉入深渊前只要不停的攀爬总能拥有一点点维持在原处的微薄希望。命运的残忍再给予后又夺回他的希望 “我现在已经走到死巷,再没有什么好做的了。不要管我,我已不是自己,我正在解体,我不希望你在这里”

最终一切归于平静,只有坟墓的痕迹证明阿尔吉侬,他们来过这个世界,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水滴。

虽然文章本身是科幻小说,但我觉得更多的感受是人性。情节一望无余但丹尼尔凯斯在这篇里的文字我觉得好过24个比利,更细腻更挣扎更令人痛心。

我哀悼查理,愿他不再痛苦,能够面对平凡与平静。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篇4

很久都没有读过这样好的书了——看得累到半夜,实在看不动了,睡着,睡几小时起来,又继续读,终于算是断了一口气接上又读完了。

小说讲了智障儿查理的故事,他在三十二岁生日前一个月,查理接受了史特劳斯博士和尼玛教授的治疗,于是他的智商开始逐步恢复,逐渐从一个智障儿变成了天才,不但超越了普通人,也超越了他的医生们,并且最终,由查理本人而不是他的医生们找到了整个试验的破绽所在,他本人虽然拥有了超凡脱俗的智商,也无法解决这其中的bug,终于从天才又回复成智障儿,住进华伦寄养之家。

在这个故事的最前段和最后段,查理都是没有痛苦的,而他的痛苦出现在他的智商逐步恢复正常之后,他这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在欺负他,那些他称之为朋友的人,之所以愿意跟他做朋友,是因为在他身边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强烈的身份感和优越感。

身份感代表社会地位,优越感代表自我认同。是啊,很难比查理这样一个被抛弃的智障儿社会地位更低,或者更难以自我认同吧。

而查理自己,其实对自己一无所知,他的智商使他没有能力认识并且把握住自我,对于他,一切都在空虚与混沌之中,唯一具有意义的是妈妈跟他说的那些话,“你要对人和善,这样才会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

“朋友”成了查理确认社会身份的唯一手段,“朋友”代表群居性,它证明查理不是一只被扔在旷野的小狗,而是一个可以在群居中被接纳和认可的人。而查理保住朋友的唯一手段就是,向他们无偿地供应自己的缺陷,以使得他们在他的缺陷面前显得有所为,有价值。这些朋友从头到尾都不认识查理是谁,因为当查理智商开始提高后,他们一个两个三个地,都离开了他。所以他们不过是在和自己的虚荣、愚蠢、残忍做朋友罢了,当查理这只免费的痰盂和垃圾箱变形之后,在他们没有那么方便往里面吐吐沫和倒垃圾之后,他们biu溃了,他们抛弃了他,因为对于他们,他已经失去了作用。

于是,聪明的查理开始感受到孤独,在这种孤独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他必须去爱某人,尽管在这个必须爱某人的过程中历尽艰险,他还是走出了第一步,一直走下去,直到他再度失去了爱的能力。

在他智商回到白痴之前,他保留住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做人的尊严,让他的爱人艾丽斯离开他,他要单独度过这最后的一段属于他的,可以阅读和思考,可以去爱因此也可以去恨的时间,他要单独陪伴自己走过这最后的旅途。

所以查理的收获就在这里,他在痛苦中获得了自处的能力,他不再是一个庸俗的仅仅只需要群居的哺乳动物。他可以承担属于他的痛苦和悲伤,还有一望无际的孤独和绝望。

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幸福吧。他于是完满了。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篇5

是一本名字很浪漫的小说,篇幅很短,但短短的文章却有深切的沉重,我看着查理-戈登一路从白痴变天才,又变回白痴,满心的无力感。

戈登的原生家庭并不好,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这样一位儿童,只是选择了最错的方式,责怪,打骂,痛斥,最后逼着别人把他带走,但其实小查理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别人拿他取乐他也只是以为在和他玩闹。

后来他参与了实验,和小白鼠阿尔吉侬一起举世闻名,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实验室的医师艾丽丝,两人关系飞速发展,就在要水火交融之时曾经那个愚笨的查理出现了,这使得查理恶心想吐,这时候的他虽然脑力超群,可又有了情感障碍。

渐渐地他发现阿尔吉侬开始变得不稳定,曾经轻车熟路的迷宫如今也四处碰壁,甚至走不通时还会这么自己,甚至还咬伤了另一只被带来陪伴它的小鼠,这也意味着实验是不稳定的,人造天才总有一天会变回白痴。

最后结果还是来了,查理就那么看着自己一点点变笨,他不断地遗忘,曾经迷人的音乐会如今了无趣味,他害怕,但他很无力,他试着继续读新的,却慢慢发现自己连读一些很简单的文章都要查字典了,阿尔吉侬死了,查理用自己最后的智慧写出了戈登理论,可最后该来的还是要来。

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很沉重,译者用了很有趣的“错别字”,最后的查理变得勇敢,虽然他知道自己又变回了笨蛋,也许他已经搞不清楚为什么了,可他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别人,这世上有三个查理,第一个查理虽然是笨蛋,可是他不懂得痛苦;第二个查理虽然聪明,但却深刻体验了痛苦;最后一个查理还是个笨蛋,但是是个有勇气的笨蛋。

我也说出查理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只觉得难受,读完之后感觉喘不上气,也许查理的一生就是被作者极度放大的我们的一生吧,有低谷,有高潮,最后终将归于平凡,但在那之前,至少让自己灿烂地活过。

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篇6

最近其实有很多事可以写,只不过忙得半死,没时间把这些零散的碎片整理起来而已。这些天,利用工作站干活我休息的散碎时间,我看完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然后零零散散的写了点东西。这是传说中的多重人格分析大师 - 丹尼尔凯斯所著,科幻名著,还得了1959年雨果奖和1966年星云奖。

我很不喜欢硬科幻、软科幻的争论。无论怎样,科幻小说首先得是一本好小说,至少不能因为时间流逝、科技进步而变得可笑。《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一本很罕见的可以归为好小说的科幻小说,将近50年时间的考验也不能减少这本书的光辉。

这是一个32岁纯真善良的智障查理经过一次试验性的手术,变成天才,又因为手术缺陷变回智障的故事。读这本书,连我这样的“一根筋的二进制理科羊”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发自内心的痛楚。但是无论如何,以我的文字和文学能力,总之是不可能说清楚我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了。就像以前看电影《where the flowers have gone》一样,我只能从自己的意识里抓住一些涟漪。要想清晰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大概确实是需要诸如“比较文学”这样的专业素养的。

在接受手术以前,查理感受到的世界完全是一个精神天堂,人人都是他的朋友,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平和、宁静以及快乐,查理拿着兔脚和蹄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中国传统讲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过如此。但是,查理变聪明以后,发现世界充满黑暗,教授们在争权夺势,科学家们平庸而琐碎,父母故意遗弃他,他爱的人也根本跟不上他的前进步伐,他的朋友们其实多半在取笑他,还发现他的“朋友”金比在偷老板的钱。在查理试图学习诚恳表达自己,又不会伤害别人的表达方式,经过激烈心里斗争告发了金比以后,伙计们居然联合起来强迫老板解雇了这个让他们越来越不安的聪明人。但是,当查理智能退步,被迫又回到面包店工作时,每个人却又毫不犹豫的接纳了他。金比说:

“如果有人想要找你麻烦或者占你便宜的的话,你一定要告诉我、乔或者法兰克,我们会帮你摆平的!记住,这里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不要忘了!”

这似乎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仍然抓不住,但是似乎已经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了。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看不懂红楼梦,完全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的单纯的工程师了。对于查理来说,变聪明是坏事,他和初衷背道而驰,失去了朋友们,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好事吧,至少能明白点办公室政治,呵呵。

在读到查理智力退化到弄丢基金会寄来的支票、开始逐渐不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一种深深的绝望抓住了我的心,好像那个人就是我,我读到了自己倒影的故事一样。这是一种可怕的感觉,也许来源于我们的知识崇拜。每个人心里都潜藏着对遗忘重要知识,或者老年以后感觉变迟钝的恐惧。在故事中读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短短几个月里经历了这一切,经历我们的一生也要经历的东西,学习知识,智力进步,然后又快速衰退,有一种预先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噩梦般的感觉。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生活在精神天堂里的查理,那就是我们白纸般的婴儿状态或者垂垂沉暮的老年。每个人都恐惧回到这个状态,又期望摆脱烦扰的尘世回归天堂,这就是我绝望和矛盾的来源吧。

查理的悲剧就在于,从他走上手术台,到他智力最为辉煌的时期,到他孤独的回到华伦寄养之家,其实,都只有阿尔吉农才是和他在一条船上的伙伴而已。其他人不是在嘲笑他,畏惧他,就是拿他当只小白鼠而已。人最畏惧孤独的状态。我也是。查理一切的动机,都只是起源于,变聪明,好让朋友们更喜欢他而已,最后他却失去了所有的朋友。真心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