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册知识要点总结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 (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3、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
4、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6、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7、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8、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9、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
10、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
11、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43页)
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44页)
13、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保护作用的外骨骼,
身体分成三部分是头、胸、腹,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14、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有无种子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有无果实)。
1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16、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贯众、卷柏)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地钱、葫芦藓)
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茎、叶(紫菜、海带、水绵)
18、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P50页)
19、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20、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
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木质茎(杨木)的结构和功能与草本茎(玉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导管:位于韧皮部,死细胞,从上到下运输有机物
筛管:位于木质部,活细胞,从下到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血管、心脏
一、血液
1、血液的组成 (1)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
①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②白细胞:吞噬异物和病菌 ③血小板:止血和凝血作用
2、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3、 输血与血量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1、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功能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功能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3、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功能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初一生物知识
第一节 植物的呼吸
1、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呼吸作用就是植物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2、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能量)
3、二氧化碳的特性: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同时散失部分热量。
5、生产中的应用:
(1)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 (2)保存种子:晒干、低温、充气;
(3)提高作物产量: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合理密植。
第二节 动物的呼吸
1、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呼吸道组成: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2)功能: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有清洁吸入的空气的作用。
2、肺的结构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左右支气管进入肺后,形成树枝状的分支,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肺泡。
(2)肺泡外面包着许多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适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运动: 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
(1)吸气时,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肺的容积增大,使肺内的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空气就能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