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得到启发后,都会认真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平时经常写写心得体会也是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1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两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父亲这是怎么会回事,父亲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父亲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2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谁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呢?当然是妇孺皆知的科学家。他们一生致力于科学,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东西,为人类提供便利。我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如果我是科学家,我会创造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听懂人们说的每一个单词,并掌握世界各地的语言。它可以代替警察,减少暴力事件中的伤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家长管教孩子,帮助学生学习,培养不会问、不会看、不会负责任做事的好学生,让老师不再担心学生上课说话、成绩不好等困扰。
如果我是科学家,我会把别的科学家发明的复印机改装一下,做成第二种超小型复印机,和手机一模一样,有两个功能:一方面可以当智能手机用,另一方面可以复制人们想复制的东西,复印机不仅可以复制纸质文件,还可以复制各种物品。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想开发一种质量好、价格低的太空服,可以随时自动调节温度,让人们夏天穿起来很凉爽,冬天穿起来很暖和。至于为什么叫宇航服,是因为穿上之后可以在没有重力的地方照常行走。
如果我是科学家,我会做一个保护罩,坐在我发明的时光穿梭机上,回到过去,把圆明园留到今天,让未来的人们大饱眼福
虽然这些只是我天真的幻想,多么美好的愿望!我一定要认真学习现在的知识,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3
一部部手机,一台台电脑,一辆辆汽车,日常生活中,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科技的进步还不止这些。
第一次接触机器人,那是去年的9月。那些神奇的传感器、由铁条组成的车子、接口花花绿绿的主控板,都吸引了我。我迫切的想知道是什么让它们动了起来,于是我如饥似渴地听讲、练习。慢慢地,我的车会跑了,会巡黑线了,会做任务了……这一切都是电脑上的代码做到的,是科技发展让它做到的。
今年五月的市机器人比赛中,我更是体会到了科技无限的魅力。那次比赛的路线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一路上有各种各样的任务:穿越国门、清理障碍、投放货物等7个任务。来到场上,我们开始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编程和调试。下一个就轮到我第一轮试跑了,我半跪在起点,按下按钮。车子流畅地开动起来,我充满信心地望着它。很快,它一路闯到放车厢的关卡。我紧张极了,这可是一个超级大难关啊。我死死盯着车子,心里暗暗喊到:加油,加油,一定要成功放进去。可是,它还没走到该进入的位置,就放下了车厢。我大喊一声敲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哎呀,没改前近距离的参数,显然我已经能老练地判断出问题所在。观看别的选手的表现,他们也相当出色。大家的机器人造型五花八门:有的带有力大无穷的插子,有的后边按了一个大篓子,有的轮子大而粗狂,有的轮子小而灵巧。它们的颜色丰富多彩,如此美观的机器,做任务也一点不逊色,第一轮比赛有个男生跑完了全程。接着到第二轮比赛了,我站在终点,等待它的胜利归来。最终我的机器人跨越重重困难,成功地跑完了全程。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冒出了许许多多快乐的可乐气泡,它们带着我飞上了蓝天。
望着那一辆辆装备奇特的机器人,我不仅看到了祖国强大的科技,还看到了科技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共同努力。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4
12月11日,我市举办2020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发布仪式,王宝维、年夫顺、刘韶庆、孙运波、辛永宁、张旭明、陈录城、崔洪芝、谭兰、魏志强10人获评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提名人选同步公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圣珍、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出席发布仪式。
2020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联合组织开展。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经过广泛动员、组织推荐、网络评选、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遴选出10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医疗机构等各行各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于芝涛、王友清、王伦世、王庆洲、王志远、刘佳音、李新正、陈四清、胡海波、徐奎栋10人获提名。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们长期投身科技事业,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通过发布他们的先进事迹,将进一步发挥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鼓舞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主战场。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01
王宝维: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从事科研工作已有38年,长期从事水禽品种选育及营养与保健工作,兼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兼水禽营养与养殖研究室主任、中国家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在五龙鹅品种选育研究方面,育成了国内外著名的五龙鹅蛋用系,连续多年被农业部推介为主导品种;在肥肝鹅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方面,选育的"青农灰鹅"通过了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生产性能测定。制定我国首个肉鹅营养需要量标准。在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系统研究了果胶酶的工艺、产品功能和机理。在水禽副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研究出鸭鹅甘油二酯、硫酸软骨素、鹅肝油等新型产品的相关工艺和技术,为我国水禽副产品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02
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第四十一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事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工作30年,研制了中国首台矢量网络分析仪,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设计制造技术的国家。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提出了从毫米波频段向太赫兹频段逐步推进的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技术发展战略规划,构建了从核心器件、部件到仪器整机和测试系统的自主可控产业链,研制了4种测量仪器和3种测量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奖1项,拥有发明专利36项,国家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和论著32篇。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第一届全国杰出工程师鼓励奖、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先进个人、总装预先研究先进个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03
刘韶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博士,正高级工程师
主导了高速列车基础创新平台能力建设和国际创新合作开拓,参与了crh380a和"复兴号"等高速列车研制。推动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从无到有建成体系完善、涵盖技术研究、仿真、试验能力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助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国家批复并落户青岛。先后组织建成中泰、中英、中德等多个海外联合研发中心,构建常态化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机制,组织工业设计、健康监测领域国际会议落户青岛持续召开。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信部、山东省及青岛市课题10余项,获2项山东省、青岛市科学进步奖。获聘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获中车"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国资委"中央企业青年先锋"、"茅以升铁道工程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04
孙运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岛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从事急、危重和疑难病人救治37年,医术精湛、医德卓群,多次参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治。2003年抗击"非典"表现突出被评为青岛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8年担任山东省首批抗震援川医疗队总队长,获山东省抗震救灾二等功;2018年,担任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医疗专家组组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任青岛市医疗专家组组长,接诊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连续奋战在救治一线实现危重症患者0死亡。获青岛市卫生健康委2020年第一季度"青岛好医生"。先后担任中国医师学会危重症专科分会全国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名医联盟副主席、山东省重症感染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先后获中国医师奖、青岛市劳动模范,享受青岛市拔尖人才和政府特殊津贴。
05
辛永宁: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兼任本部消化内二科副主任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项奖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收录论文50余篇,著作6部,参与编写《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多次作为青岛市专家组成员参与会诊,并担任青岛市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医疗主管驰援武汉52天,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援鄂医疗队中取得了收治病人过百并且病区病人无死亡的优异战绩。
06
张旭明: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会长、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39年间,她通过科技创新、动能转换,使一家濒临破产的老国有企业起死回生,紧紧围绕海洋强国、应急安全等国家战略,发展为基于特种绳缆的高端装备和应急安全两大板块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海丽雅集团拥有专利1600多项,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是中国专利申请50强企业,有"中国绳王"之美誉,其生产的特种绳缆与应急安全装备,广泛应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火星探月、深海科考实时传输等重点项目。国内首创"体验式"应急安全培训模式,全国建设应急安全场馆近40个,为近80万人开展应急安全培训,有效提升了全民安全意识及应急安全处置能力。张旭明个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称号。
07
陈录城: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通过构建开放的平台创新体系,让卡奥斯cosmoplat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得到了全球广泛认可,被誉为工业互联网"国家名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化平台从"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赋能企业,实现疫情物资精准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复工增产。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科技人才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轻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企业家、青岛市企业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08
崔洪芝: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始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守初心、担使命,立德树人、科研报国,脚踏实地做科研,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平凡中的伟大。确立了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科研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支持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提升高度、拓展宽度、延伸长度”的立体式发展发展思路,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带领团队致力于耐磨蚀、抗热震材料及表面强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为提升我国海工、能源、交通等领域工程装备的服役安全性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获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09
谭兰: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
主要致力于阿尔兹海默症和癫痫的发病机制、诊治新策略研究及其转化、精准医学研究,领导团队建立痴呆和记忆障碍诊疗中心、癫痫诊疗中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在阿尔兹海默病临床诊治及临床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的风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面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联合国际国内10余位行内顶级专家制定了国际上第一个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指南。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专业领域及公众层面得到了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获得中华医学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 2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209分。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
魏志强: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交叉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围绕智能计算、智能交互与智能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首位),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建成国际首个超算互联网络,建设国之重器-超算大科学装置群,有效提升了海洋环境智能预测预报和海洋新药研发等计算保障能力。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获专利及软著30余项。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为全国政协、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等撰写各类重要调研报告60余万字。2020年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委省政府"勇于创新奖"表彰,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5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校园。因为今天是科技节啊!一进校园,我就看见了一个大块头,他还竖起了大拇指呢,好可爱的感觉。小路旁边还有一些同学们的立体模板,学校的目的应该是想让我们好好学习,把他们当做榜样吧!
终于到了科技展览的开幕式了,我看到同学们的脸上浮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大家心里一定和我一样对科技节充满了期待。哇哇哇,我竟然看到了两边竟有东西喷发出来,啊,原来只是烟花啊!这就代表科技节正式开始了!
“哇,这飞机好漂亮啊!”“对啊对啊,特别是那小尾巴!”正坐在一旁和同学聊天的我被他们吸引了,便往他们望去,而他们却往天上望去,怎么回事,天空有啥好看的嘛?可能好奇所以抬头,只见几架小飞机在空中自由翱翔,“有那么好看么,还不是跟其他的飞机长一样。”“那只是它非得高,现在看不清,等它靠近了,你就可以看清了。”似乎被同学反驳了。我看了看四周,大部分人都在看空中那几架小飞机,莫名其妙的还真想看看它到底长啥样了,于是慢慢等它靠近。它靠近了,越来越近了,我瞪大了眼睛,哇,真不赖呢!一架蓝色的小飞机,翅膀闪着亮光,在空中肆意的翱翔,特别是那两旁的小尾巴,似乎小尾巴的色彩给飞机增添了一些美感呢!我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飞机上,因为它太令人惊讶了:飞机在空中灵活的做些各种动作,时而盘旋爬高,时而俯冲下来,时而翻着跟斗,时而侧身飞行……这雄伟的飞机不就像翱翔的老鹰吗?
最后,飞机要降落了,它像只被驯服的小鸟,稳稳当当地降落在跑道上,最后停在了教授的脚边。
之后,又看了其它的科技作品,但最喜欢的还是那架蓝色飞机。
今天的科技节真的挺好的,可以见到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还是要感谢那些创作者,这些不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吗?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6
科技是发展的根本,科技领先才能全方面领先,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土栽培、语言翻译、触摸认证、微波感应……种种发明相继问世。
在未来,房子会建成凝固后的云上,游乐园、展览馆会造在湖底下,交通特快线还会出现在海里……
在未来,会有一种“万能凝胶”,坐上“飞行板”,把“万能凝胶”喷在云上,云中的一部分水分子便宜会凝固,再用最尖端工具改良,云便成为了做小屋、床榻的最佳材料。如果在沙漠,你可以去沙漠城看一看,在那里,建筑工人们把“万凝胶”涂在沙丘上,趁沙丘上的胶还未干,让“工具机器人”把沙丘筑成各种形状,再把沙丘内部挖空,一栋精致的小屋就筑成啦,再放入以同样方式制成的家具,放进去,涂上颜色,就成了一栋别致的,能够移动位置的“旅游小别墅”啦!
在未来,书包是纯电子的,放在口袋即可,每天上学都轻轻松松,学校也是灵动有趣的,语文课在“时光穿越室”,数学课在“教学屋”和“图形天地”;科学课在“实验室”;体育课在“健身场”;综合教育、品德与社会美术课在“模拟空间”;信息课在“网络时代”……每一堂课都像是论讨会,每一堂课都生机勃勃;每一堂课都融入其中,不再是“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写,学生记”的死气沉沉的气氛。每一个小孩都盼望上学,每一个少年都乐于上学,每一个青年都急于上学,每一个中老年人都回忆上学的欢乐。
在未来,种种尖端科技成果接连出现,一切都是无害无污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动物常到城里“做客……”。
我们要努力学习,拼搏奋进,学到更多的知识。因为,科技创造未来,科技成就未来!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7
“讨厌,又得去帮你爷爷把那大金鱼缸换水了。”爸爸苦着脸向我诉说。
“没事,老爸!”我安慰着说,“我帮你搞定!”
“太好了!”爸爸竟像小孩子一样高兴。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爷爷家。我抢先对爷爷说:“爷爷,今天我来帮你换水。”
“你?”爷爷一脸的不信任。
我胸有成竹地开始准备材料:一个用来盛水的大容器、一根塑料管。我先把大容器放在鱼缸下面,再小心翼翼地在塑料管中灌满了水,把一端放在金鱼缸里,另一端放在地上的容器里。手一移开,金鱼缸里的水便顺着塑料管子流下来了。爸爸和爷爷不住地夸我,都说我聪明。
爸爸问我:“这是什么原理呢?”
我说:“这是我用了虹吸现象。当大气压力同时作用在两个容器(鱼缸和盛水容器)内的水面上,向下的压力在管臂内向上支撑着一个水柱,而塑料管的长臂比短臂中的水更重,因此它向下的压力更大。重量较大的臂会克服向上的阻力,这样水就会沿着这个臂流下来。当水流进下面的容器时,上面鱼缸里的水就会通过塑料管的短臂向上流。爷爷、爸爸听了,都说我是个小科学家、小博士。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勤于动脑,勤于实践,就能发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科技工作者心得体会篇8
我从上小学起,就一直相信我们人类的科技会越来越发达。
从以前到现在,我也看过不少《钢铁侠》,感受到了科技发达的好处。我认为,现在地球上的气候变暖,水位上涨,环境污染,都是将来的科技能解决的,实在不行,全人类移民到天狼星也行啊。
我曾经玩过一款游戏,叫《我的世界》,里面能凭借玩家自己的想象去生存,游戏的背景,生存的环境就是整个地球。在游戏里,可以到地下采矿,也可以做钻石衣服。我觉得这个条件以人类的科技,现在估计就能实现了,只是觉得太奢侈,未来采的矿石多了,有一些资源在地球上即将枯竭,我相信科技一定能解决它,能从其他的物资中提取出更环保更便捷的再生资源,我相信一定能实现。
我继续挖掘,探索这款游戏,我对人类未来的科技充满希望。随着这个游戏不断地更新,里面玩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游戏高手,在这款游戏里的大山峭壁之间造了一幢豪华别墅,我觉得这个已经可以实现了;他又在大海海底造了玻璃房子,我知道这个在地球上已经有了。直到他又打开了什么“地狱门”,出现了鬼魂,我才告别了此游戏。在游戏里可以运用一些纳米技术,安置在角色上,使角色的寿命增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觉得这个将来也会实现的。
我相信科技,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科技解决不了的;我相信科学,知道这世上永远不会有鬼魂的存在,那些恐怖都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