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沟随堂练习题5篇

来源:二三娱乐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随堂练习题 篇1

一、拼写展示。

1.用“——”画出黑体字正确的读音。

坍(dāntān)塌着(zháozhuó)想散(sǎnsàn)步

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shù(),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xiàn()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xū()。

二、词语浏览。

1.形近字组词。

感()吱()释()

撼()枝()泽()

2.用恰当的词代替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

(2)5月12日原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公无()地动山()生死()关血肉()糊

我会用这个成语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品读。

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

把这句话改成换一种说法,然后和原句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这句话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请你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2)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人物的连续动作。

《小石潭记》随堂练习 篇2

《小石潭记》随堂练习

《小石潭记》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1、注意加粗字的发音,反复诵读这些句子:

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⑶为�

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⑻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不同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粗词的含义:

⑴心乐之

⑵凄神寒骨

⑶斗折蛇行

⑷犬牙差互

4、散读课文,体验幽美意境:

经过合作学习与交流,横亘在学生面前的语言障碍已被基本消除,我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努力想象自己与柳宗元一起来到小石潭,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用心体验作者游览时所流露的情感及其变化。

5、理清游踪,明确作者的观察对象:

在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后,开始进入游记阅读的具体分析。我将预习中所提示的阅读方法“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书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就前两项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抽学生答题。

6、把握景物特点,领略景中意趣:

赤壁赋随堂练习题 篇3

赤壁赋随堂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

B.徘徊虚御风pínɡ .hái 枕藉.jia幽壑.ha冯.

C.嫠妇lí桂棹樽páo 酾酒临江shī ..nào匏..

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 ....

答案.B.(愀:音qiǎo;棹:音zhào;扁:音piān)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

答案D.(适:享有)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答案.B.(“既”是“过了”的意思。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答案.C.(C句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

(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答案.(1)诵明月之诗(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耳得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

答案.B.(举:举起)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答案.C.(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介词,被/介词,给。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介词,在/连词,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答案.A.(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答案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答案.B.

11.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答案.C.(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古诗词解析及练习 篇4

古诗词解析及练习

一、按诗文名句的思想内容分类识记,省时省力,收效甚大。

1、爱国爱民。

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秋瑾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血”,“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豪迈奔放、甘洒热血、为国捐躯、感天地、动鬼神的英雄气概。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怀。

再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罗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

2、哲理·事理

古诗文中的许多名句,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揭示生活哲理,发人深省,启人心迪。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比喻人虽到晚年,仍可以有所作为;彭大翼的“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比喻做恶的人如能决心悔改,不再作恶,即可成为好人;韩非的“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成不变,泥古不化。

再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马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泰山不让其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这些名句,字字玑珠,句句金玉,像一道道灿烂的光芒,光照后人;又像一条条清澈的溪流,泽被后世。

3、品德·意志

司马迁《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表现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美好节操的品德;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诗人不怕磨难廉洁清白的品质;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借咏竹子,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耿介正直、坚忍不拔的性格;宋代杨万里的“落红落路无人惜,踏作春泥更护花”和清代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和舍己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则流露出作者明辨善恶、爱憎分明的思想。

再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论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格兰联璧》)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4、写景状物

王维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描写了渭水北岸,积雪消融,万木萧条而又略带一丝春意的景象;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幅赏心悦目的映日荷花图;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红杏闹春的春色图;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则以豪放激昂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河奔流、一泻千里的江水图;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以大漠、长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孤烟升空、夕阳西下、苍茫壮阔的大漠落日图;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则以雄浑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将军雪夜追击溃敌的边塞图。

再如:池塘生春草,园柳遍鸣禽。(谢灵运)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窗含西岭千秋霜,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郦道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贺知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5、情感·箴言

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细致入微的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思念的情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则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怀;鲁迅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则表现了人们之间的无比深厚的亲情;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不见使人愁”则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的乡思之愁;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写出了子女报答父母恩泽的情怀。

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6、求师求学

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劝人们惜时勤学,刘开的“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则告诫人们不学不会产生疑问,没有问就不能增多知识。

再如: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7、国家·政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晋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8、文艺及其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二、按名作、名人分类识记。

1、《论语》语言简约含蓄,富于哲理,有不少的名句在今天仍启人心迪,动人心弦,很有教育意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有不少的名句值得记一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在今天仍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陆游诗中名句以爱国主义为主。

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通过练习记忆。

名句练习题(1)

1.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学生座谈会。

(1)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

(2)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___。”

(3)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

(4)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_,月是故乡明。”

(5)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

(6)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明月何日照我还。”

2 、请填写下列名句中所缺的字词(注意书写正确)

(1)往者不可—,来者犹可—。(《论语》)

(2) 君子坦——,小人常——。(《论语》)

(3) 众口—金,积毁销—。(邹阳)

(4) ——林愈静,——山更幽。(王籍)

(5) —之毫厘,—以千里。(《史记》)

(6) 仓—实而知礼节,——而知荣辱。(《史记》)

(7) 星—平野阔,月—大江流。(杜甫)

(8) ————,死而后已。(《三国志》)

(9) ————,志在千里。(曹操)

(10) 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11) 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

(12)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

(13) 千里之堤,————。(《韩非子》)

(1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毛—。(贺知章)

(15)凡事预则立,————。(《礼记》)

参考答案

1、(1)每逢佳节倍思亲

(2)天涯共此时

(3)低头思故乡

(4)露从今夜白

(5)千里共婵娟

(6)春风又绿江南岸。

2、(1) 谏 追

(2)荡荡 戚戚

(3) 铄 骨

(4) 蝉噪 鸟鸣

(5) 失、谬

(6)廪 衣食足

(7) 垂、涌

(8)鞠躬尽瘁

(9)老骥伏枥

(10)智勇多困于所溺

(11)逸豫可以亡身

(12)濯清涟而不妖

(13)溃于蚁穴

(14)鬓 衰

(15) 不预则废

名 句 自 测 题(2)

一、补写下面诗句(任选4句)(4分)

1、些小吾曹州县吏,---------------。(郑板桥)

2、-------,景行行止。(《诗经》)

3、---------,长河落日圆。(王维)

4、落花不是无情物,-----------(龚自珍)

5、待到山花烂漫时,------------(毛泽东)

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句。(4分)

1、古人在阅读和写作中强调交流,注重评析。陶渊明有诗曰:“奇文共欣赏,_________。”

2、“_________,花城柳暗愁煞人。”有人曾用李贺这两句诗的前一句来描绘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后带来的改革开放景象。

3、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以两句话表达了他的处事原则,这就是“________,敢因祸福避趋之。”

4、“与善人居,________,________;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氏家训》的这个比方生动地反映了人与人相处中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三、请填写《论语》名句中所缺的字词(注意书写正确)

1、不患人之——--,患不知人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发—忘食,乐以忘—。

4、不—不启,不—不发。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君子——于义,————。

7、己欲立而立人,————。

8、岁寒,然后知————也。

9、仰之弥高,————。

10、仕而优则学,—————。

11、君子成人之美,——————。

1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智者不—,仁者不—,勇者不—。

14、过也,人皆见之;————。

15、人无远虑,————。

16、不患寡而患不均,——————。

17、朝闻道,————。

18、言必信,———。

四、补写下面诗句(任选四句)(4分)(高考模式)

1、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

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挫万物于笔端。(陆机)

4、明月松间照,—————。(王维)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答案:

一、1、一枝一叶总关情。喻指关心百姓疾苦,哪怕极小的事情都深切关注。

2、高山仰止 : 高山,比喻道德高尚。景行,比� 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人们就会敬仰他;行为正大光明的人,人们就会效法他。

3、大漠孤烟直:茫茫的荒原上,烽火袅袅升腾;滔滔的黄河边,夕阳徐徐落下,好一幅壮美的图景。

4、化作春泥更护花。5、她在丛中笑

二、1、疑义相与析

2、东方风来满眼春

3、苟利国家生死已

4、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三、1己不知

2 任重而道远

3 愤 忧

4愤 悱

5见贤思齐焉

6喻 小人喻于利

7 己欲达而达人

8松柏之凋

9钻之弥坚

10学而优则仕

11不成人之恶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惑 忧 惧

14更也,人皆仰之

15必有近忧

16不患贫而患不安

17夕死可矣

18行必果

四、1春来江水绿如蓝。

2落霞与孤鹜齐飞。

3笼天地于形内。

4清泉石上流。

5风萧萧兮易水寒。

名句创新题设计

1、默写全诗型 例:默写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2、完型填空型 例: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片断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阅读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白帝城,顶着凛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环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

这里说的“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你能说出其中的一首吗?请写在下面。

诗题:——作者:——内容:——————————————

4、联想型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曰:‘————,——————。’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还有:‘————,—————。’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来,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诗,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用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笑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字化来的。”

5、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出课文原句。

(1)、蔺相如对廉颇步步相让的最主要原因是:——————

(2)、写出与“负荆请罪”、“将相和”内容有关的句子。

负荆请罪:廉颇闻之,——————

将相和:卒相与欢,——————

6、根据《石钟山记》一文的内容,分别写出郦道元和李渤认为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及作者苏轼要表达的观点。

(1) 郦道元认为——,————,————-,————。

(2) 李渤“扣而聆之,————,-------,———,————。”

(3) 苏轼要表达的观点:“——————,——————,可乎?”

7、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无剥削、无压迫的理想社会。在《诗经·硕鼠》中已有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其诗句为:

(1) 适彼乐土。————,————!

(2) 适彼乐国。————,————!

(3) 适彼乐郊。————,————!

8、在《伐檀》中,表现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强烈的讽刺语是:

(1)————,————!(2)————,————!(3)————,————!

9、《雨霖铃》《琵琶行》开篇即为全词典定了感情基调。请写出相关句子。

(1)《雨霖铃》————,————,————。

(2)《琵琶行》————————,—————————。

10、《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院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豁然一声,人弦具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的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请写出相关的句子。————————,————————。

11、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出课文《琵琶行》中的相关的原句。

(1)表现诗人急欲相见,而琵琶女却心情复杂的诗句——————,——————。(2)音乐是无形的,而是人却让读者不仅如闻其声,而且还能入见其形。这样的句子是:————————,——————-。

(3)表现诗人与琵琶女思想感情汇合点的诗句是:——————,——————。

12、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中表现其主旨的诗句。

(1)《梦游天姥吟留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学习古诗词要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请分别写出苏轼《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消极思想的句子。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是:——————,——————。

名句练习

1。在文章中贴切地引用名句可以使文句显得优雅。写出或补出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名句。

(1)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 ”。

(2)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 等设施设备一一应俱全,可都 “______”,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

(3)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

(4)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之势。

2.按题中要求填写句子。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

小学《古诗词》随堂提高练习及答案 篇5

小学《古诗词三首》随堂提高练习及答案

一、“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根据你的课外积累,谈谈对“渔歌子”词牌名的相关了解。

二、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的妙处。

三、《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拓展阅读:

过故人庄山居秋暝

孟浩然王维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

一、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典范之作还有:李珣《渔歌子·九疑山》,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是说: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才”“又”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说: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三、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抓住了几种典型的醒目的色彩,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描绘了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之情溢于言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