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的爸爸正是里头的一位记者,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翻看他爸爸留下的日记本:
2050年2月1日 晴
今天是我当记者的第一天,编辑交代采访杨人文先生,然后写一份报告,关于生活、人文与科学,于是我开启了时空门,前去向杨先生讨教。
怎料时光门的操作如此复杂,稍一疏忽,我到了个不知名的城镇,我拿起了手中的对讲机,想跟总部汇报一下,更改时空,然而,眼前的老人让我对讲机又放回了口袋,搁了搁这想法。
老人满脸树状的皱纹,耷拉的眼袋,踏着三轮车,车上是一堆废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坐在旁边,料是他的孙子,肩上背着个书包,被这景象稍稍打动,这是你的孙子吗?我问。是的,随后便进入了采访,老人向我说明了他的状况:
儿子和媳妇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家中仅留下年迈的他维持生计和照顾小孩,他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每天踩着三轮车满处收破烂,还有送小孩上学。
那...生活既然过得如此艰苦,为什么还要让小孩上学而不让他搭把手维持生计呢?我问老人,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对吧?阿毛他回答,摸了摸孙子的头。访毕,踏着三轮车向远方,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拿起了手中的对讲机,我要见30年后的他们我说。
前方出现了大门,我握紧了门把手,想着前方会有怎样的景象,万千思绪,直至门开,视线出现了一个年轻人,穿着白色西装,在工作台研究着什么东西。
我意识到我脚下是科技研究室的地板,你是当初那个阿毛吗?陈阿毛?你爷爷呢?我走近了问。
对的他自然得让我讶异,不过我爷爷几年前去世了。我沉默了一瞬,不过他教会我很多,我的成才离不开他的付出,看,我正在制备一种药品呢他拿起桌上的试剂,这个可以治疗癌症,还有那边,那是空气净化剂,能源扩充剂...
......
后来的采访中,他向我介绍了许许多多他的发明,我很敬佩这么一个人类的造福者,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初老人再苦再累还要让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了,因为投资未来是最大的升值,我把今天失败的采访写进了报告,生活处处有人文与科学完美的结合......我写道。
2050年2月2日 晴
今天终于开始了正式的采访,时空门打开后是一场学术研讨会,荧幕上的日期是2013年2月20日,会后杨先生接受了我的采访。
我想后人可能需要我们的对话,所以我就在我的日记本上一字不缺地记录下来吧。
我: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恕我冒昧地开门见山吧,请问您认为的人文和科学是什么概念呢?关系怎样?
杨:简单来说,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问题。20 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 ,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这阵子的朝鲜核试验,我们国家的PM2.5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没有导向的后果,所以,科学需要求善导向。而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 ,可能事与愿违。据说 ,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 ,绿化自然应该;然而 ,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