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的互联网产品观

来源:二三娱乐

新开通了个公众号,准备认真的记录自己的职业、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

(微信:neutyz,微信公众号:U-4EverYoung

这个公众号,是准备用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的,给别人看,更多的是给自己看的,写的东西应该会都比较接地气,也欢迎大家订阅关注,并能够留言讨论。

公众号第一篇写什么?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从工作开始写吧。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过往我一直在TMT行业工作,也一直在做互联网相关的工作,研发、产品、营销、销售、业务全部都做过,因此,这一篇既是这个公众号的开篇,又是对过往工作的一个总结。

谈谈我的互联网产品观

下面列出的都是我自己的观点,一定不全正确,也一定是片面的,期待大家指正哦。

我们国家的互联网企业,绝大部分从本质上解决的还是连接的问题。

核心是把现存的闲置/冗余/割裂的资源,做个连接和整合罢了,实际上是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并不是真正的资源新创造,更多的还是在生产关系上做改良和优化,底层的生产力没有实质的提升。

这种模式,当然也有意义。

在资源整合没有到上限的时候,可以享受到资源红利。

但一旦资源整合到达上限,资源红利消失,就会变成残酷无效的零和博弈,某一方利益增加,必然会有另一方利益收缩。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不外如此,这也是为啥互联网公司喜欢补贴、喜欢将对手赶尽杀绝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边际成本递减”的技术优势,固定的成本结构下,用户越多,单用户成本越低,再通过增值服务获取利润,所以广告、游戏容易出利润。

而对于O2O、电商等互联网平台,它们的利润不会那么明显的原因是,针对每个用户的服务,其中涉及到的短距物流或快递费用是无法边际递减的,每个用户享受服务时都是需要额外刚性的支出这个成本,所以利润不容易大规模出现。

而上面所诉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大的电商平台必定要整合优化物流平台的原因,比如京东物流和菜鸟物流,他们想做的其实还是通过并单配送、分点建仓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单人线下服务的边际成本递减。

互联网模式无非如此,核心在于“边际成本递减”、“大数原理”、“开放共享”等技术基础。

我关于“用户体验”的理解

提到互联网,必定提到“用户体验”,甚至很多人都是第一优先提到“用户体验”。包括一些业外人士,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可能更多的都是被业内人士传播的“用户体验”,好像“用户体验”就是互联网产品的全部了。

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对的,互联网跟任何行业都没有区别,第一优先要解决的是某些用户在某些场景下的某些问题,是解决现存需求的,在解决了现存需求的情况下才有后续所谓的“用户体验”。

还是周鸿祎在他最新那本书里面说的对,互联网产品核心就是三个要素:“刚需、痛点、高频”,他说的真的对,真的不是啥“用户体验”,请问去医院排队看医生的体验很好么?但生病了还不是得去嘛?

就因为所谓的“用户体验”,导致太多平庸的产品经理们,在一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存在的伪需求的互联网产品里,浪费青春,天天在纠结这个按钮放这里还是那里,这个要用线还是空白,真的是浪费时间的。

产品的核心真的不是用户体验,而是业务模型,而是“刚需、痛点、高频”。

我还看到,有些所谓智能硬件的互联网产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比如:

用个手机App操作你家里的电饭煲“自动做饭”,这个很搞笑,电饭煲要想工作不还是得自己人工先淘米、洗米、放米嘛,你说手机App就弄个开关,有什么用呢?那还不如用普通电饭煲都有的定时功能呢。

总结下,互联网跟任何行业都没有区别,第一优先要解决的是某些用户在某些场景下的某些问题!

核心三要素,刚需、痛点、高频!!!

请尊重原创版权,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

摘自本人的微信公众号:U-4EverYoung,欢迎关注!

微信:neutyz

微信:neutyz,欢迎关注、讨论、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