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一个普通的小市民,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男人,一个可以为了亲人,舍弃生命的人,一个最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在作者的构思下变得越来越贴近那个时代,那是人民公社,大跃进,灾荒,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背景,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用自己的生命去为之拼搏,哪怕是一点生的希望。
全书以许三观这样的普通人物卖血为线索,贯穿整个文章,并且每一次的卖血都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目标,或者说就是为了很好的生存,更好的让身边人幸福!
第一次卖血,为了娶老婆,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是在同乡人阿方和根龙的引导下,同时2人还告诉了三观,卖血之前要喝水。卖血之后“要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这算是一个经验,可以保证血量,也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第二次,一乐砸伤了方铁匠的孩子。方铁匠要求赔偿。并且周围人都说一乐不是三观的亲生孩子,三观虽然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卖血了。
第三次,看往有夫之妇林芬芳后与其发生关系,为了减轻心里的罪恶,决定卖血给她补身体。
第四次,灾荒年,为了让家人吃一顿面条。三观再一次卖血,用这些钱可以让家人好好的吃点补补身体。
第五次,一乐与二乐一起下乡劳动,三观为了让孩子生活的好点,卖血给他们凑生活费。
第六次,为了让二乐早点返城工作,讨好其生产队长,家里没有钱招待。卖血为了队长可以吃的好点。
最后,得知一乐得了肝炎,四处借钱,最后还是不够,决定一路卖血到上海,凑给孩子治病。这中间有过4次,并且都是一个月不到,期间差点丢了命。并且还遇到了来喜、来顺兄弟,自己充当了回老师,叫他们怎么卖血。
当他老的时候,为了回忆,突然想吃完猪肝和喝了黄酒,想再一次卖血,尽管没有卖成,但却被子女嘲笑。儿子们指责父亲当众丢脸,只有妻子许玉兰像哄孩子一样为他叫来三份猪肝和黄酒。
结局也算温馨,却折射了人性的另一面,等到三观老了,孩子们都开始嫌弃自己,只有老伴却始终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作为许三观,也有自己的无奈,面对妻子的出轨,选择沉默,面对别人的指点,虽然也觉得一乐可能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当一乐生病后,也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一乐的命,折射人性的光辉。妻子被批斗时会嘘寒问暖,不离不弃。当知道妻子出轨对象生命垂危,需要一乐帮忙。三观还是主动劝说一乐帮忙。自己虽然出轨了林女子,但是也是为了找补心里的落差,可能有些不光彩。最后还知道去弥补。
他有他的善良宽厚,不管对孩子,对妻子,他都做了他应该做的。贫穷的小民,让这个小人物为家人奉献的方式单一,残酷,又毫无退路。只有卖血,速度快,见效快!
不管是不是亲生的,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在年老色衰之时,能懂得自己陪伴自己的其实是那些用感情和爱来维系的人。并且无论是陌生人,还是亲近的人。只要有善心,都可以去感化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许三观寓意他的三观:世界观:可以傻,可以忍,可以输。但一定要有善心,有热心,有爱心。人生观:活着就要有责任,有担当,即使用血用泪也要去承担;价值观: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家庭,捍卫身边的每一个人,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的我们跟许三观一样,人生由懵懂开始,面对种种的幸运与不幸,拼命的挣扎,竭力的抗争,不甘的屈服,无言的沉沦。不管在人生中的那个阶段,只要你努力的去想改变,你总会有改变的方法。哪怕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任何人的存在都有其的价值与意义。
当有一天发现自己我们老了,老到对不幸的遭遇已经力不从心,再也没有力气去保护亲人和朋友,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还可以像许三观年老的时候还可以再去卖一次血的冲动,哪怕只是回忆过去的点滴。我们是否可以再一次用仅有的力气去再一次拼搏!
人生真到了老的那一天,曾经的繁华与荣耀都变得不在重要,曾经的爱恨情仇都已经风吹云散!在乎的只是眼前的人,眼前的事。
许三观的人生属于血与肉,我们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