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子当如孙仲谋

来源:二三娱乐

       在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不仅道出曹操自己的悲哀,也道出了整个三国的悲哀,引发了我对应该给孩子们留点什么的思考。

       先说曹操自己吧,在自己56岁的时候,面对29岁的孙权(其18岁继位,到此已经工作11年,我们18岁都还在吃着父母的饭上大学吧),发出了如此感慨。

        曹操虽然子嗣众多,但其最中意的曹昂与曹聪,皆早亡,到晚年,能够拿的上台面的只有曹丕(建安18年时,24岁),曹彰,曹植,都还算可圈可点,可曹操为什么还不满意了?

        首先分析一下曹操的军事集团,曹军基本由三部分组成,一、曹操安徽亳州的家乡子弟兵,由曹姓夏侯姓统帅,二、投诚过来的袁绍旧部,三、就是地方小军事集团投靠的过来的,如孙观、藏霸直流。这种军事集团的复杂性,应该是曹操最难在三个儿子中选择的原因。

       论武力,曹彰最强,可不擅韬略,无法驾驭这些骄兵悍将;论文彩,曹植最甚,可这是乱世,一个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时代,文又有何用?所以曹丕是他唯一的选择,可是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军事集团,曹丕是否能够驾驭?

      应该是曹操当时最大的疑惑,最后事实也证明,曹操之后,曹氏掌控军事的能力越来越差,这种变化难道是曹操选择的错误吗?


       再来说说东汉末年,率先崛起的军事集团,统治四州之地,军事力量第一的袁绍,在晚年官渡之战中丢失主动权后,立三子袁尚,引发家族兄弟内讧,最终丢掉整个家族基业。可是袁绍的选择有错吗?

       长子袁谭善战但少谋,且为人刻薄寡恩;次子袁熙懦弱寡言,实为无能之辈;三子袁尚天资聪慧,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袁绍若选袁谭继位,势必继续与曹操开战,可袁绍军事集团在刚刚官渡之战中损失10万兵马,目前实力与曹操对抗尚且不足,又何来力量之抗衡了?现在的局面直接决定袁绍必须避免战争,保存实力,转攻为守,所以袁谭是必须淘汰的。

       袁熙在这一轮的PK中,连种子选手的资格都没有获得,不参加谈论。

       袁尚自小聪明礼贤下士,和袁绍军事集团的成员没有过多冲突,这实际也就造就以后袁尚不能掌控整个军事集团的核心权力的弊端。


        接下来说说刘备,他避免了袁绍、曹操都犯了的错误,直接立嫡长子,可还是传下来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故事,难道刘备也错了?

      最后说说,这个话题的主角吧,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也是反复无常,引起群下党争,导致最后国力不济。难道孙仲谋也不行了?


        在哪个时代,似乎你怎么选都是错的,难道这是历史的潮流?

       我觉得不然,他们都没有错,更多的是实属无奈。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学习永远更不上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方能应付,那已是实属不易。传江山,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量,需要传承一个懂得变通的人,还得授予这个人相应的专业技能才行,关键帝王之学没有几个人有机会读啊,即使读了也未必有机会实践啊,这个从孙权晚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可以窥见一斑。我们中国的传承最有意思的是,师傅怎么都得留两手,不然教会徒弟,就等着饿死师傅吧,降龙十八掌结果传到第九代就失传了。

      说到这,我想到自己是否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传承点什么了?我想应该给他一种方法,一种可以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方法;应该给他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应该给他一种信仰,一种相信明天的自己会更好的信仰。

                                                                                                2018年2月于昆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