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这是一个被过分夸大的故事,但是也足够让人神往了。
“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当中。”虽然在大学的生涯里,一直过着非常纯粹的生活:学习、比赛、玩乐。没有能及早认真的对职业生涯做过规划并为之努力,是我最大的遗憾(不然早就找到满意的工作了)。而当我产生创业的想法再回顾过去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难道真是命运的安排?
大三的时候,敬爱的班主任就曾问我以后是否会想要创业?可惜当时还处于懵懂阶段,没头没脑地回答说可能会进军餐饮业:水城烙锅真的完爆韩国烤肉啊!仔细想来,大概是传统的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创业还停留在开网店、开饭店的层次上吧!虽然说的确很有赚头,但是在这种相对来说需要经验和资金的市场,大学生的优势在哪里呢?
总的来说,这算是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开始无意识的关注创业方面的信息。恰巧大三下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模拟招聘会的活动。有个职场大哥给我聊起了他哥哥的创业经:被人诟病又屡试不爽的方法——C2C(copy to China)。把国外很火的东西引进,然后再本土化改造,找风投要投资开公司,干两年没啥前景后把公司一买,又继续下一次创业......特别是风投会通过自身资源帮助创业者搞定销售链、招聘员工和管理等等很多问题!所以说海外党和留学党们,不要迷醉于资本主义的糖衣爆弹,代购什么的偶尔玩玩就好了(不要刷状态!),关键是把好东西带回国内造福一方啊!
于是开始大量关互联网领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相较与传统行业高昂的前期投入成本来说,互联网创业的启动资金很低。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创业基地,还有各种开放平台和服务,更何况各种各样的天使投资人和VC都愁没有好的项目投钱呢!同时在与国外技术型创业相比,国内创业更注重用户和生态。这就是人口红利,只要有足够的用户,即使一人只赚一毛钱都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数的行业。传统的市场分析方法往往不再奏效,互联网思维肆略着各个传统行业。变革和颠覆,是最长听到的词汇。同时因为移动互联导致产出价值无法预估,即使是毫无经验的菜鸟,也可能一不小心打出一番天地。这也是一个高收益高回报的行业:看到学软件的童鞋轻松拿到年薪十几万的offer,再对比本专业所谓效益很好的厂子,“实习一年,实习期工资两千左右”,也是醉了。而最近中国青年说的余文佳,可以算是90后创业者里比较成功的了。虽然我确信他的话必然有很大的水分,但是无可否认别人的确做到了。
当然了,这也是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 无论是出国、就业或者读研,都是比创业更轻松更容易的道路。我也时常犹豫就业与创业的矛盾关系。不过,用创业的心态去学习和抉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相较于读研读博后越发高昂的时间成本来说,有时间试错,就有时间成长。相信总会找到志同道合之友,一起上演中国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