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老是想着编写家谱的事。这是兄弟姐妹们向我提出来的,我也当仁不让的承担了下来。原以为编写家谱很简单,只要把年代、时间搞准了,就八九不离十了。谁知道它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在编写家谱的时候发现,我对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有极为深刻的记忆,往事历历常常在心头萦绕,我好像就在他们的身边,耳闻目睹他们的音容笑貌、欢声笑语。此间我还感到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要表现他们的欲望,它推动着我要把所知道的事情记录下来。于是我决定先写一篇回忆爸爸的文章试试看。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写回忆爸爸的文章,开始写得并不顺利,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写了好长时间以后才编缀成文。当我把回忆爸爸的初稿发到“杨家将’’微信群里的时候,我得到了大家的点赞和夸奖。我还惊奇地发现,两个弟弟对文中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这让我很意外。我这才明白我家的陈年往事有写出来的必要,而且很有意义。假如我不在有生之年写出来,比我大的知情而不写,比我小的会写而不知情,那么这些珍贵的父母故事的材料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云消雾散。于是我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写好回忆文章的使命感和光荣感,我觉着自己有责任把这件事做好。
写了爸爸以后,我还要写妈妈。我的态度认真了很多,我学习了不少作家回忆妈妈的文章,其中包括小弟推荐的文章。通过学习,我的心里有底了。我觉得要写好回忆父母的文章,首先要给自己的文章定位。一是要写真实的事情。回忆文章不是小说,不能虚构,它记录的必须是我家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并让大家看后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父母,而不是大家的父母。二是不能挥霍感情。我看到不少回忆母亲的文章,作者表达情感时没有一个度,常常煽情滥情,挥霍情感,我认为这其实是情感的枯竭。我要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情来表现父母的形象和我家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三是精心挑选事例。生活中的事例很多,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写入文章的。所以我要精选事例,我要把那些能够表现父母的特点、性格和精神的事例挑选出来。在文章里,我不过多地写父母生活中的浆洗缝补这些“老套”的苦和累。我要写出“独一个”的事例,不仅要让我们兄弟姐妹重温父母的关爱,还要让大家感到社会的脉动和时代的精神。四是要具可读性的语言。如文章题目要富有诗意,耐人寻味;在叙述中要采用多种风格的语言,或生动形象,或诙谐幽默,或痛苦悲伤等等,让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会笑出声来,还能看到时代的光影和时间的刻痕。
我带着我的“定位”开始了回忆文章的写作,我不断的增删修改,我感到我的文章与“定位”比较接近了。
回忆爸爸的文章的特点是“哭中有笑”。文章开始写爸爸小时候提篮小卖、吃不饱穿不暖等等,这些苦日子是会让人流泪的。接着写爸爸工作、恋爱、成家生子,家庭越来越好的情况,这又让人慢慢地笑了起来。爸爸的生活经历使我们感到他的命运是跟着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进入新社会,有了稳定的工作,我们家的生活才会好起来。
回忆妈妈的文章特点是“笑中有哭”。文章通篇都是轻松和有趣的,不时地让人忍俊不禁。然而当我细心回味的时候,心里还是充满了酸楚。比如我家的饮食结构就不大合理。平时我家烧的菜油多盐多糖多,这对身体不利。我记得小时候妈妈上街买肉,专门挑肉膘厚的买。她常常在叔叔阿姨们的面前举着肥肉说;“今天运气好,买到一块好肉,你们看,这膘多厚啊!哈哈!”后来我家的生活条件好了,穿的衣服高档时尚了,但是我们家的饮食结构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喜欢吃油腻厚味的珍馐美味。爸爸最喜欢吃猪蹄的肉皮,喜欢用肉汤泡饭。爸爸常常说,我身体瘦,吃点肥肉不要紧的。其实,我们现在才知道,瘦人也会得高血压的。爸爸讳疾忌医,单位组织体检时,爸爸从未参加体检过。爸爸平时很少跑医院,即使有点咳嗽感冒之类的,爸爸也不去看病,爸爸就靠着自身的免疫力去抵抗疾病。爸爸出事的那天,他是在参加老朋友孩子的婚礼宴会上,心情过于激动,心血管出了问题而去世的。在医院里,当医生问我们“爸爸曾经生过什么病”的时候,我们都张口结舌。真的不知道啊!医生不知道爸爸是血管堵塞了还是血管破裂了,都无法用药啊!真是可惜可叹啊!现在我常常看到身边的人,身患癌症而与病魔抗争、带病延年的时候,就会想到爸爸。爸爸还没来得及住院看病就走了。爸爸走得是那么的匆忙,让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啊!
爸爸去世以后,我们子女都程度不同的患上了慢性病,平时要用药控制。我的变化很大,我变得有事无事都会跑医院看病,医生常常说我没有病,是过度医疗,并且要我以后不要再来看病了。我想,我不能像爸爸这样,我要常常查病、看病和养病。我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再如爸爸和妈妈教育我们要随大流。我们小时候我们常常听父母感叹说:“我们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运动,我们都十分幸运地躲开了。这很不容易啊!”所以爸妈在家经常地教育我们:平时就在家里看书学习,不准出去瞎溜达,去惹是生非。所以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跟爸妈学到了随大流,懂得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我们不会像别人家的孩子,特别喜欢呼朋引伴、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狂欢,我们只是精挑细选几个知己处处,学会了独处和独欢。我们在单位都是做副手,而没有一人做正职的大领导。细细想来,这些跟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平时胆子小,十分乖巧听话,喜欢在角落里旁观世界。即使知道自己有专长,也不敢充分地去发展,并且自己还用很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让自己没有遗憾。这些都是文革对我的影响啊。
在写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爸妈都非常的聪明,他们不仅关注我们身体的成长,关心我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关心我们道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如果不是他们对我们的精心培养,我们哪有如今幸福的生活呢!
思念依然无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