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原则的体会与实践心得--principles背诵群作业(持续更

来源:二三娱乐

【十周】张惜 刘胜新 詹友信 蔡品文【九周】詹友信,刘胜新,蔡品文【第七,八周】詹友信,刘胜新,赵亮,蔡品文。【第六周7/25-7/31】:刘胜新;【第五周7/18-7/24】:刘胜新,詹友信。【第四周7/11-7/17】:蔡品文,刘胜新2次,詹友信。【第三周7/4-7/10】:刘胜新2次,赵亮,姜雅杰,詹友信,【第二周6/27-7/3】:刘胜新,时宇电,姜雅杰,詹友信,蔡品文,张惜。【第一周6/20-6/26】:蔡品文,詹友信,刘胜新2次,杨辉,赵亮,姜雅杰,张惜,俞英芝。

桥水资本的创始人 Ray Dalio 的 “Ongoing Book”(未完成书籍)—— Principles(《原则》)


84) Avoid the "theoretical should".The theoretical should occurs when a manager theorize that people should be able to do something when they can't or without actually knowing whether they can do it.

蔡品文:行动力不强的人往往会说:“应该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想法表面上说信,但并没有笃信,导致行动力上差了很多。比如说写作是对输入处理的输出,是梳理思考很好的一种方法。提笔写,写不好多修改就是了。但是一直就各种各样的担心导致产出很低。比如口语,大家都知道要多练习。可是有练习15分钟的机会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一周也抽不出时间。需要时刻反思:知行合一,才能有所进步,积累出效果。


13) Don’t worry about looking good - worry about achieving your goals.

张惜:好面子的人更可能是表现形人格的人,面对错误的时候,会更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更少客观地反思自己的错误。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为了展现给其他人的数据好看,而忘记自己最本质的目标。比如在猎头工作中,会有一个推荐量的考核标准,有些同事为了推荐量这个数据好看,有一些明显不符合职位要求的候选人也推荐过去,殊不知,这样只会占用有效工作的时间,推荐过去做个推荐报告要花时间,跟候选人沟通细节要花时间,这些时间本来都可以花在找更符合要求的候选人身上。所以不好面子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也能让自己更接近目标。            早上忘记检查,深刻反思!


72)  Hold people accountable and appreciate them holding you accountable.

詹友信 :问责制是现在很多国家都实现的,权责一致,权力和问责是一起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因为领导有调动足够资源的权力,只有问责才不会,“一竹篙打一船人 ,把所有的责任人同等处理”,更不会“只拍苍蝇不打老虑”。如果项目没有验收机制,没有问责机制,工作都随便做,出了很多差错没人去纠正,都没有成果,企业效益也不好,而你的工资决定于生产率,不可能会高,这样看来不问责害人害己。最好能在阶段性地进行审查,时不时地问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沦落到无法挽救的境地。对人要有清晰的责任划分,合理配置和划分管辖业务范围,不能负责的人要考虑引咎辞职或换岗,这样才不会吃大锅饭。问责制,就是要成果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效果,就像游戏,分数没达标,就不能通关,有足够的执行力的人才能在问责中继续生存,继续玩游戏。


 I believe that the desire to evolve, i.e., to get better, is probably humanity’s most pervasive driving force. 

刘胜新 :渴望进化,渴望变得更好,也许是人类最普遍的驱动力。今天看新闻,南非和津巴布韦在三十年前的时候其实比中国的人均水平要高的,那时候他们各项指标都在中国前面。而三十年后,一切却反了过来,我觉得这都是源于我们的努力。我们渴望进化,渴望变得更好,这几十年一直勤奋的努力,才造就了如今中国的模样


77)Know what you want and stick to it if you believe it's right, even if others want to take you in another direction.

蔡品文:如果笃信,就去践行。笑来常说的话。成长就是:迈出第一步,大量刻意练习,有及时反馈的好学习环境。2000个小时就会很有成就。所以先从持续做200个小时开始。

在践行的过程中,对others他人看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能因为他们想让你干别的,就各种情绪。给你建议观点的,通常是最亲的家人,出于关心。或不理解你所做的事。要么避开话题,要么说考虑看看。总之语气需缓和。不能像天大委屈似的:"我好不容易迈出第一步,努力践行,你来泼什么凉水?"而要平静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你的改变会让周围人不舒服,这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前期有挣扎的时候,他们会劝你不要辛苦,完全是出于好意。把这些当作进步必跨越的障碍,检验你到底笃信有多深。而不要泛生出过多的压力,认为他们都站在你的对立面。

把事情想得复杂,就更容易让你的改变最后失败。多做事少想,就对了。


Tool: Use the following tools to catch problems: issues logs, metrics, surveys, checklists, outside consultants, and internal auditors.工具:使用以下工具来捕捉问题:问题日志、计量图表、调查问卷、清单、外部咨询,以及内部审计。

刘胜新:现在我经常写日记,写了一年多,发现进步不是特别明显,想想应该是没有经常回顾的原因。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超预测,讲对自己进行计量打分和改良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方法。所以我的下一步应该是找一个app或者设计一个excel等工具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捕捉和追踪。


33j)Achieve completion in conversations.在讨论中要得出一定结论。

詹友信:在大公司上班,经常有浪费时间生命的会议,因为开会开得太多了。很多会议三个部门就可以磋商决定,却经常叫五个部门参加,多出来的两个部门是打酱油的,会议后也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他们就是来旁听一下,有时候供应商来了用来撑场子。开会一定要有会议记录,要有结论,这点在公司还是深有体会的,每次开完会议,都要做好接下去的任务安排,组织的人要拍照回去把会议记录备忘用邮件展开给相关与会人员,并且要跟催进度,项目进展确实有在推进,以便保证产品开发的日常。


72a) Distinguish between failures where someone broke their “contract” from ones where there was no contract to begin with.要分清楚,有些工作上的失败是因为员工没履行一开始的“约定”,而有些则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约定”

30. 蔡品文: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工作中,更加适用于与家人沟通上。很多时候工作的“约定”会随着不断出现地小状态,逐渐采取措施预防。虽然增加了程序上的文字繁琐报告,问责清楚到时候也好解决问题了。

然而在与伴侣沟通时,没事先说清楚或事先没有约定,自己作为女性顾虑自然周全,思维上简单认为对方也会如此考虑,把一些事情归为common sense常识性的规则。然而对方没有遵守时,总会觉得是对方的错,无法沟通。现在已经逐渐意识到两人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考虑事情优先次序不同,家庭文化环境不同,那些自以为是常识的都有必要事先沟通好,不然一着急吵起架来,谁都有理,毕竟一开始没有“约定”或者没说清楚,问责不了嘛,更不用谈日后改进了。


Some people see details (trees) , and others see big pictures (forests) .

29. 刘胜新:有些人善于观察细节(树木),而有些人更注重全局(森林)。从小到大世界的变化让我体会到了日新月异的感觉,我相信未来十几年世界还是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我想问题的时候,还是会以现在的状态预测未来,比如现在房价高企,回想着未来房价仍然高企,现在交通拥堵,未来仍旧会拥堵,现在教育费用高昂,未来仍然高昂。我以世界停滞的眼光看待世界,没有看到整个世界发展的全局。也许未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人的重心迁移到虚拟平台上来,人关注的并不是房子等实体资产而是影响力等虚拟资产。也许过十几年大家的行为模式就会有很大变化,就像我们看待我们上一辈的父母。但是只看到全貌也不行,还需要专注细节把它完善,比如想到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却没有想好如何使用的细节。那样是不行的


The biggest mistakes most people make is to not see themselves and others objectively.

28. 赵亮:大多数人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能客观的评价他们自己和他人。对这句话表示深深赞同。因为我自己就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没有做好,是因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要跳出自己的局限,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事实,也许是进步的第一步。


Provide constant feedback to put the learning in perspective 正确对待学习,频繁提供反馈。

27. 刘胜新:挺长时间没有整理电脑文件了,今天正好有时间就把他们归了归类。归类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忘记了他们讲了一些什么。当时觉得深以为然,以为已经记住的,其实根本没有记住。而回首最近做的事情,我用了新的方法了吗?好像也没有,还是用以前的方法。没有用到的知识不是知识,只是被浪费的时间。要想把知识变成下意识的反应,需要不断的练习反馈练习再反馈


.. 25)  Make sure responsible parties are open-minded about the questions and comments of others.

26. 詹友信:讨论问题,最好要抛开上下级阶级关系。韩国人就很受传统阶级文化的影响,上司工作出现问题,在上司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是很有问题的。

在工作中有时候出现问题,真相比面子更重要,因为你把真相汇报上去,大家可以一起检讨解决。最终解决了,一切疏忽问题就不在是问题,可以一笔勾销,但是瞒住了问题,就是问题一直存在,没有好结果,最终还是你负责。所以保持开放,大家一起商量很重要。


Identifying and Not Tolerating Problems

25. 刘胜新:发现问题,对问题零容忍。我发现我进步缓慢并不是太笨了,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人进步缓慢是因为对自己的问题太宽容了。以前健身的时候,跑步跑累了就停下来,美其名曰要循序渐进。后来去健身房,请了一个教练,很多时候想放弃的时候被教练逼迫着继续练习,很多很艰难的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后来发现自己进步明显,身体状况好了很多,而如果天天对自己容忍,也许我还在那个水平线上。


17) When you experience pain, remember to reflect.

24.刘胜新:若因犯了错而感到痛苦,记住要进行反思。曾经我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人们会慢慢变得理性和有判断力。但最近的各种小粉红事件让我意识到,人类发展几万年,其实一直没什么变化。人们犯了错而感到痛苦,但是却不会反思,而是在埋怨周遭的一切。当这个事件结束后,过一段时间,小红粉们又会因为别的事情冒出来。因为从没有反思,所以从不会消失。、


70b) Communicate the logic and welcome feedback.

23.詹友信:在产品开发试作阶段,也就是大批量生产之前,试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会有许多问题,特别是树脂材料和钣金结构这块。碰到问题,第一个就是问设计的产品结构有符合公司的设计基准吗?产品配合有用设计工具比如公差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过了吗,图纸尺寸标注的公差是否合理,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是,设计产品的时候,相关重要结构是否有和生产商探讨分析过没有问题?第三个如果不是设计尺寸配合问题,那么问题出在下游供应商那边吗?供应商提交的产品尺寸测量报告,设计部门有没有判定合理,不能放宽公差的尺寸有没有让厂家型修?第四个如果要型修,有没有想出一个以上的方案?……

只有你做了这么多准备,才能在上司面前有自信的报告,领导也会根据你的数据和分析给出他的针对性意见。沟通要有逻辑,有依据,才能说服领导,因为,领导是要会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员工,而不是只会服从命令,只会报告的员工。


101)make accurate assessments.

22.詹友信:在公司里面每年都有贡献度考核,其实就是以实际业绩数据来定你的奖金,加薪什么的。出色完成业绩常常要创造性地工作,要自己想主意,最好是领导想不到的你也能想到,而不是等领导指示,或者按领导的指示得到错误结果而把责任推给领导。业绩主要从QCD三个方面记录达成情况来确定,也就是质量成本日程达成情况来评判,结果好最重要。


How confident are you that your self-assessment is right?                                                    你认为你的自我评价是准的吗?有多准?

21.刘胜新: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自我评价比较准,我对别人的评价也比较准。后来发现这只不过是幻觉而已。很多人对我的评价跟我的自我评价有很多不同。我自认为的不足没有人提,而我觉得不错的地方反而备受指点。这让我很是彷徨,我的真实评价的什么样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好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管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的。有一点是肯定对的,就是我肯定高估了自己。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普遍的高估自己。如果我说我正确评估了自己肯定是对自己的一个高估。

7a) Don’t believe it when someone caught being dishonest says they have seen the light and will never do that sort of thing again. 这会不会有些绝对啊?

20. 蔡品文:不要相信。就是心里知道这人的信任值有多少了,而不会被ta检讨就忘掉ta撒谎的事件。这样以后就能客观对ta心理预期。而不是下次再犯时,会勃然大怒。

对待小孩子也是一样,要宽容撒谎,就得客观认识到。这里不相信不是等于要永久不信任,对ta产生鄙视等等。而是不相信,就能在以后交流中更好判断ta是否真诚是否认真,提高交流的有效性。这是我的理解。同样举例,对待老公也是一样,他承诺再不犯某某错时,本身就是谎言,只是急切希望老婆暂时不要生气罢了。若老婆当真,下次再犯,就升级到背叛感了。所以提高幸福感,做老婆的一开始就要知道。


41) By and large, you will get what you deserve over time.

19. 刘胜新:总的来说,日积月累,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最近看到一句话,种树的第一最好时间是十年前,第二最好时间是现在。看到后深有感触,恨不得泪流两行。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别人画画得很好,就特别后悔自己初中高中的时候浪费了光阴,结果什么都不会画。然后呢?我就觉得错过了这件事,永远的错过了。然后过了好几年,我又意识到,我仍然不会画画。而如果我那时候就学的话,现在至少也是能看的水平了。而如果我现在就学的话,五年后至少也是能看的水平了。



 121) Remember that everything is a case study. Think about what it is a case of and what principles apply.要记住,每件事都是一个案例。思考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应该适用哪些原则。

18. 詹友信:最近读了很多条雷达里奥的原则,但是学了很多却感觉没多大用。这个原因可能是方法错误:我们应该直接使用,比如当作地图手册一样,遇到事情的时候,多思考碰到问题能应用什么原则,用多了才能融会贯通

比如我感觉自己锻炼太少,但下了班不想锻炼,这时候我就想到要基于雷达里奥的一二三级效应做出决策,克服暂时懒惰,选择锻炼,换来的是精力上更加充沛和身体健康,省下了为将来生病的时间金钱,长远来看就很划算。

工作上,某人犯了错,如果是比较重大的,公司一般都要求写五原则,连续问五个为什么,直至揪出真正的原因:员工发现生产线效率不高,为什么不高?因为经常停线?为什么停线?因为产线的马达经常过热而停转。为什么停转,因为马达带动的轴承润滑不好。为什么润滑不好?因为加润滑油的地方没有加滤网,有杂质混到润滑油里面。连问多个为什么以后,找到了真正的原因,通过追加润滑油滤网就大大提升了产线的生产效率。这是公司里的经典案例。从错误中学习,深究问题根源的原则就很适用。


原则干货4)Be extremely open.

17. 姜雅杰:我理解为以下两点:

1尝试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自我升级

对于新事物,体验后能感受其中的乐趣。我对游泳感兴趣,但之前一直没有好好学,直到一次被朋友强烈要求陪她一起去,几次体验后发现在水里扑哧扑哧的感觉特别好,后来马上报了游泳班,现在游泳已经成为我主要的休闲和解压方式。

学习新知识。我们每个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已有认知里,就像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只有自己井口上的一片天。当学到新知识,哪怕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都会帮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比如,在一次分享中听到关于“概率”的概念,让我认识到原来做事情可以增加一个新的维度,用概率去思考问题。接下来的一周我在强化自己多去用这个角度想问题,最直接的感受是在一些选择上更有底气了。

2根据感受真实反馈,高效解决问题

就像作者说的Openness leads to truth and trust.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想,让对方知道,大家一起更好的解决问题。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that differentiates successful people from unsuccessful people is our capacity to learn and adapt to these things.区分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16. 赵亮:我接触的行业优秀者都是主动学习和迅速适应岗位的人。主任A已经55岁,都快退休了,仍然坚持学习,周末参加各种研讨会,对自己一直严格要求,并且乐在其中。主任B,年纪也不小,碰到不懂的问题,立即查资料找相关文献,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反馈。而很多年轻人反而每天混日子,追剧泡妞,逛街吃喝,工作上仅仅是完成任务。在遇到问题时,普通人大多数在等别人(或是权威)告诉答案,很少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在生活工作中,这种习惯的后果慢慢累积,就与优秀者差距越拉越大。


38) Remember that almost everything good comes from having great people operating in a great culture. 要记住,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来自因为优秀的文化以及在其中工作的优秀的人才.

15. 刘胜新:深有感触,我曾经接触过两个团队,团队甲就是在混日子,上班的时候期待下班,天天说自己的待遇不行,日子难过。团队乙真的用心的在琢磨,非常非常用心。举个例子,有一个方案,甲队甲抄抄写写弄完了。乙队呢,还会再看一遍,以对方的角度再思考一遍,然后互相讨论,看看自己有没有思维误区,再把重点再梳理一遍,形成一个体系。而这都是乙队自发的,非被迫做的。想想也知道,团队乙更容易成功,而这不仅仅是为了公司好,跳槽时,乙队也更受欢迎。


33j) Achieve completion in conversations.在讨论中要得出一定结论。

14. 刘胜新:在上学开集体会议的时候,或在国企事业单位上班的时候,大家也许都遇到过:讨论中什么结果也没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简直就是谋杀时间。如果你提出意见,那一定有反对意见。如果最后有人总结观点,试图达成一致,那一定有人说不全面,不完备,还是有很多照顾不到。就算是最后达成了结论,也一定是达成了最平庸的结论。慢慢意识到,没有结论的讨论毫无意义。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接着去做,要想达成结论,需要原则里其他的观点,比如需要少数人讨论,找专业人士讨论等。


反馈

19a) The most valuable tool we have for this is the issues log (explained fully later) , which is aimed at identifying and learning from mistakes.

13. 张惜:我们的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对于当时犯的错误,如果没有记录下来,或者进行深刻反思,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对于“问题日志”(issues log),半年前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有看到类似的方法并且实践,特意建了个文档叫“恨死自己的时刻”,上面记录着每次犯的错误的具体细节以及当时后悔死的感受,并且反思犯错的原因,还写下誓言。

偶尔有空的时候翻出这个文档看看,大多错误都能避免再犯。但是有一个感触最深而且记录了好几次的就是,每次在满仓的时候股票大跌,那个真的跟割肉一样心痛,反复好几次之后,我开始找原因,在多次研读李笑来那篇关于险盲的文章之后,最后决定放弃炒股,因为本金太少,风险大,从而失去理性,不过现在心情再也没有因为股市有波动了。

经过这半年的实践,我觉得写“问题日志”真的是一个避免错误再犯的好方法。


新手

13) To test if you are worrying too much about looking good, observe how you feel when you find out you’ve made a mistake or don’t know something.

12. 蔡品文:在学习技能时,老公很乐意教我,又随时可教,所以我一直都不是很积极。总想着:“又不是我想学,是你想教我罢了。”把注意力放在他教时的说话态度上,而不是用心学。特别在意他说我。

比如学开车,他在一旁提醒我注意,语气急点,我就不高兴,即便他说的是对的。有一两次特别惊险,快撞上了。可是我很难接受批评。现在上手一些,也发现自己原来学得慢,就是太关注面子。

还有他教我学打高尔夫球。我买齐装备积极性特高,一要去练习,就觉得天气太热太冷或者自己太饿没精神。他对我诸多理由抱怨,在我每次打球都会指点姿势正确,鼓励着。等我熟练些了,才发现原先自己事多,对学习新事物----跳出舒适区----有抵触情绪。新手的不熟练是正常的事情,可是自己不能面对。

现在又开始教我游泳了,我怕水凉又怕呛水的,时不时被他提出来说我这样不行。我没有像原来那样特别有情绪了,觉得自己确实改改(looking good)要面子,不爱听批评,好好学。


接受建议

part2 3) I stress-tested my opinions by having the smartest people I could find challenge them so I could find out where I was wrong。

11. 詹友信: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有有人主动给你提意见当然是好事。但是更多情况下,是你自己错了却不自知。

比如去年我在一个购物广场买了一双皮鞋,看着感觉很不错,像是美国电影大片的西部牛仔都穿的皮鞋,于是我就直接买回家。后来我后悔了,我一次都没有穿过,因为那鞋子和平时穿的裤子不搭而且也很土。

我想当时要是听一听朋友的意见,绝对不会买错鞋。后面我学乖了,我买衣服一般会主动找个看起来比较专业导购,或者带个朋友问一下,而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而这往往是后悔的开始。

当自己是外行或者是鉴别能力不够的时候,找个有经验靠谱的朋友就很有必要。他们往往可以看到你的盲点。在坦诚交流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共享经验,我们做的决定也会更明智。

在工作方面,在项目进展的关键节点,比如说按照设计图纸下单加工一套模具之前,都会请各个部门不同组的最有经验的专家来做评审,提出各自疑问,把潜在的问题点揪出来,这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后期问题修正的成本。

所以,遇到自己不懂的,找个你认为最聪明人挑战一下你的观点是一件应该自己主动去做的事情,这是很划算的事情。


交流观点

原则干货3)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understand what makes sense and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hold a critical opinion without speaking up about it.

10. 姜雅杰: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如果对他或者他的观点产生异议,要开诚布公的说出来。从长远看,这是解决这类问题最恰当的方式。

除了这里提到的工作场合外,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一些小摩擦。当两个人对彼此有些不解时,应该通过恰当的表达及时让对方知道。

之前我不好意思当面指出对方问题,但心里还很不舒服。现在想来,你不说,对方可能根本不知道你的看法和感受啊,讲出来让对方知道,两个人才能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解,避免之后踩到雷区。


父母

Be extremely open.

9. 俞英芝:父母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可是他们的观念是:“顿顿大鱼大肉,那才叫生活好,运动是一个傻子行为,能躺着就是幸福”,以致于要求他们要吃清淡些、多运动、多旅等——一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建议时,我们会相互生气。我认为他们不够听话,他们觉得我不善待他们。

Discuss your issues until you are in synch or until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s positions and can determine what should be done.

父母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出生的那个年代饿死人常有,干活是被胁迫的。如果深入了解彼此,各抒己见,直到达成一致,或者充分了解彼此的处境,我们都不会那么痛苦。6/25


在真相里学习

1) Trust in Truth 2) Realize that you have nothing to fear from truth.

8. 张惜:想起小学考试结束后,感觉很不好,希望老师的卷子一直没改完,或者刚好改到我那张的时候,试卷被老师的烟点着了。等到试卷发下来,瞄到那很低的分数,不好意思被其他人看到,自己也不想看就揉成一团。

现在想想都可笑,如果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又怎么能提高呢?我是一个很容易想太多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给自己设置很多假想敌(万一……怎么办?),总会因为害怕出现不好的真相而产生焦虑。比如说,候选人拒(turn down)了offer。其实这就是一个真相,如果害怕接受,会在真相出现前非常担心,知道真相之后非常痛苦。但是如果能够接受它的话,便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25

7. 姜雅杰:事实并非都尽如人意,每件事情都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事实和问题要勇于接受,解决,并不断反思,避免日后出现同类问题。

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在为客户协调专家资源时,因为某些原因,专家并不能接收和满足客户的要求。起初,我会尽力去说服专家,但现在想来,有些客观事实摆在那里,应该选择接受它,及时告诉客户实情并建议其他方案。并把这件事情做为经验学习(learning),找到根源(root cause),在以后的方案中避免出现由这种根源引起的相关问题。6/25


父母与孩子

Truth: It seems to me that most people call good and bad typically reflects their particular groups preference.

6. 赵亮:我认为大多数人对好与坏的区分都是基于个人喜恶。

很多时候思考问题都是带有个人观点,不那么客观。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而不是基于事实真相。

这就不难理解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总是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忽略孩子已经长大,需要独立空间、时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成功,进步更快。因为他们掌握了事实真相,并遵守世间事情规律!6/25


自省反思

18) Be self-reflective and make sure your people are self-reflective.

5. 刘胜新: 有时候自我反思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当出现挫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总是逃避,告诉自己:“哎,重头开始吧” “我没有相关经验,不会是正常的” “我对这个不感兴趣,如果我做某某某肯定非常擅长”。

后来我发现,其实我做某某某也不擅长。一直都是在逃避自我反思,每次都在对自己糊弄,深入反思的时候总在将就。下次遇到相同事情的时候还是如此,在同一个坑里面反复打滚。

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每天规定写对时间的利用率、写每天对反思做到了多少,追踪进度。不要宽待自己,那只是把痛苦向后积累。6/25

4. 杨辉:说一个困扰了我半年多的问题。自从我开始学英语以来,每次我给自己定的计划完不成,都将原因归结到我是一个妈妈需要带孩子很累的因素上,所以每一次完不成我都是恨自己或者对孩子很凶。

直到看到原则的这一条我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时间安排有问题,从前天开始,我都是晚上10睡觉,然后早晨5点起。这样一来,感觉自己的时间充裕多了,因为晚上哄完孩子之后已经很累了,在学习的时候效率会特别低,而我睡一晚上早晨起床后时间很充足,学起来也快,然后学完的话,一整天的心情都特别好。

如果,我依然不懂反思的话,现在可能仍然是处于抱怨别人抱怨自己的状态。6/24


合作进步

149) Understand that diagnosis is foundational both to progress and quality relationship.

3. 詹友信: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参加学校爱好协会两年时间,回首的时候,留给我很深印象的不是吃吃喝喝,而是协会各个部门举办各种活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观点,一起探讨如何组织分工,怎样拉赞助,怎样打广告,怎样增加活动现场的氛围。

我们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策划执行协调,最后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经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磨炼,我们感情都比较深。原因在于我们一起面对困难,互相帮忙诊断分析遇到的问题,最后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能圆满的解决掉,协会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也正是问题面前协作我们更加了解彼此,能更好的学习成长,一起办成一件件事儿,实现了心中的目标,最后才成了真正的“朋友”,虽然现在没怎么联系,但是回想起来心里都是暖暖的。06/23


交流问题

30) Don't treat all opinions as equally valuable.

2. 刘胜新经常被家人和朋友提出建议。问为什么的时候,一般都会收到 :“别人都这样“  ”我这是为你好“  ”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呢?”

他们提出来的建议,都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别人的看法,如果细问下去,他们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反正你照做就行了。所以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建议都有平等的价值。有的建议有内在的逻辑。有的建议像无根的浮萍,本身就是混沌的。举个例子:比如星座,朋友有喜欢星座的,经常根据星座提出建议。我问同一个医院同一天出生的孩子是不是性格都一样,再进一步,是不是同一时间出生的双胞胎性格都一样。被认为无理取闹........

所以,一个好的建议,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逻辑基础上的。06/23

1. 蔡品文:我这人老怕伤害别人感情,而且觉得开明的定义就是对所有观点都要注重,都有价值。这是深入骨髓的自己原则。——[交代背景]。

理解这一段才发现一直以来我的认真、一本正经常被人用来逗乐,调笑,很过分地被对待。太把夸夸其谈的两北京人(家人)当回事儿了,以为他们会与我同样的对待他们的态度对我。实际上很多话语他们故意说来看我反应大,而不顾及伤我的感情。如果我生气,他们认为:较什么真,说南方人都是如此不爱胡扯。而现在改善很多,时刻提醒自己警觉知道他们图嘴上痛快的态度说事。

他们经验与业绩一般,夸夸其谈正如这条principle中提到就是过于自负。和菜头一篇文章说:讨厌北京夸夸其谈的文化。真的是文化造成的!老被教育:别一本正经,玩嘛!听多了很容易沦落成他们的态度。

[总结]--通过这一条的体会,我能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不矫枉过正。能更好应对,不让自己情绪化。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