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悠然的将那些在我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最真的感悟写下,然后,安安静静的说给你听。
(一)
懂得的越多,不代表越快乐,无奈人终究是要长大的,发现父母渐渐老去,自己也已是成人,却仍然稚气未脱,再强大一些吧,为了自己,更为年华不再的他们。
大学第二年回家过年,才体会到了什么是时光荏苒,感受到了爸妈年岁渐长,已不复当年,而自己呢,明明成年了,依然像个孩子,还不能独当一面,做他们坚实的臂膀。
(二)
长大从不是来自于年龄的不断累加,而是源于你的认知与心智。不曾有敏锐的认知与成熟的心智,人高马大,也仍旧幼稚。
十八岁生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从这天起就意味着已经长大。直到这次放假回家,看着每天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我,妈妈突然欣慰的说,我们的女儿总算长大了,知道为未来打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才明白原来在父母眼中的我一直都只是个孩子,我的成长不是源于年龄的增长,而是来自认知的深度与心智的成熟。
(三)
那些我们认为多牛逼的人和事,其中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愚蠢无知。
别在幼稚的觉得,所有那些能完成自己不能完成之事的人,有多么的牛逼,除非自己对他们所做的领域有所涉猎,清楚的了解他们的才能确实值得敬佩。
最初加入学校的机械实验室,看着学长们编代码,烧写单片机,做出许多很好玩的东西,而那时的自己对于单片机还是一无所知,只觉得学长都太厉害了,简直在心里觉得他们是大神一般的存在。现在,半年多过去了,当自己把那些都学会以后才发现不过如此,他们不是什么高手,最初那样以为,只是因为自己对于他们所摆弄的东西一无所知。也是从那以后,我不在幼稚的觉得,所有那些能完成我不能完成的事的人,不一定就是大神,除非自己对他们所做的领域有所涉猎。
(四)
把握住机会,哪怕你觉得自己不会,你唯有边学边做,这才是成长的最快办法。
谁不是从无到有,没有人是一出生就学识渊博。而我却常因自己学识浅薄,过分看轻自己,以至于在实验室时学长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比赛,我也是下意识的觉得自己一无所用,而拒绝参加。最后,在朋友的鼓舞下,硬着头皮上了,一步步的去完成任务,不会不要紧,不会可以学,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不会就自己百度找答案,现学现用,到最后才发现,十月份着手准备,十二月参赛,自己边学边做其实一点问题也没有。所以,真的别太低估自己的能力与潜质了,你需要适当的自信和勇气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唯有自己,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五)
你为什么运动?我起初的回答是为了减肥。
坚持一年后,我会这样说,因为享受。
曾经是因为觉得自己胖,开始用keep健身跑步,慢慢坚持下去,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上了运动的感觉,充满活力与力量,运动后的些许倦怠却一身轻松,这种感觉只用一字形容便是,爽!从坚持运动后,自己比以往更加自信,健康,快乐。看着自己一天天跑步渐长的距离,体重计上渐小的体重,越发活力强健的体质,这种感觉,太是享受!
(六)
不爱看剧,只爱看书,不是因为什么学霸,什么高境界,只是剧太无趣,书太精彩。
酷爱《岛上书店》里的那句话,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王小波也曾说,一个人唯有此生怎够,还应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不曾静静翻开书本,体味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受,怎会懂那样的乐趣呢?在作者的字里行间体会情感与哲理,在人物的种种遭遇中悲喜交集,身临其境,比起浅显低俗的肥皂剧,除了能满足自我虚无缥缈的幻想,和及时行乐的短暂快乐以外,剧还能为我们带来多少益处呢?相反,书的益处太多,修生雅兴自然,开阔见识亦是,你度过的书都深深刻入你灵魂中,化为了你的书香气质。何乐而不为呢?因而爱上读书的人,怎还会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没有多少意趣的电视剧里。
(七)
写作,是在及时将自我所感所知产出,更是对自我灵魂的一次整理与洗涤。
高中的语文老师曾说“你们现在太忙了,忙的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你们是该好好静下心来写写东西,整理一下自己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写作的真正意义所在,不单单是为了所谓作文考试。如果将读书比作是灵魂的进食,那么写作可以算是对书里的营养全面的吸收吧,当然这样的吸收不只是源于书本里的养分,也源于生活从经历中提炼出的领悟。所以每到一段时间结束,我总爱打开简书或者日历写下自己近期的所想所做所思,把记忆里零碎的片段,以文字的方式统统梳理一遍,然后句句斟酌,产出自己的文字。写作,在记录和印证我的成长,更在整理和深化着我的认知
生活无不精彩,感悟未完待续……
我是禾秌,感谢你的阅读,期待你的喜欢,欢喜你的关注❤与你分享我的文字,这里有我的感悟,我的思考,望,与你共同成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