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黑色陶器和青铜器,到战国时期的竹简,再到汉朝的壁画、砖画,北魏千佛洞的壁画和彩塑,都少不了刻、印、拓等工序,它们一直在诉说着字画同源,即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艺术美。思考着怎样看待这些刻、印、拓的艺术品,恍惚之间,想到了相传和氏璧改造而成的传国玉玺。
这是玺印,是印章的一种,它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玺印起源于周期前后,在春秋战国普遍使用,在《战国策》中就记载着苏秦佩六国相印的故事。这也间接说明制作印章的篆刻艺术由来已久,其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一方印中,即要有书法笔意,又要有绘画构图,重中之重的是要雕刻神韵)。
檀香木异兽纽“育德勤民”玺 檀香木异兽纽“育德勤民”玺印面 檀香木异兽纽“育德勤民”玺钤本遍观古今,战国时期的印章用料基本为玉石、金石、牙齿、动物角等,传国玉玺的用料是玉石。无论战国古玺、杂形玺、将军印、官印等,都是达官贵族才用的起、玩的转的,而物料也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说。所以您也会看到如清康熙年间檀香木制作的异兽纽“育德勤民”玺了。
不但如此,诸如此类的珍宝都会被作为珍品,进献者往往会被封官(玉石官)。按民俗讲,送人印章寓意应该是:祝你升官发财、仕途平坦的意思,这更直接证明物以稀为贵了。
而从明清至今,印章的主要用料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不过有的石料早已消磨殆尽,假使有...我等民间小辈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1、寿山石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钤本寿山石产于福州市寿山乡,主润而温,色泽越越正越值钱,好比田黄要如卵黄、鸡油黄;白田要如白如玉、羊脂一般。
最著名的品种为田黄。田坑石(田黄)呈橘黄、金黄、枇杷黄等,质细腻湿润,显珍珠、油脂光泽。
寿山石 东坡玩砚皇家以黄为福,以黄为贵,田黄为明朝朱元璋与清朝乾隆的最爱,民间流传“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
2、青田石
青田石"马衡"章 青田石"马衡"章钤本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与寿山田黄一样主润而温,可它的光泽、颜色更鲜亮,除了印章也用于装饰、碑石等。
最著名的品种为冻石,如“蓝带”,“灯光冻”,“封门青”,“山炮绿”,“五彩冻”等,不同艳丽的颜色均带有细腻的质地。
青田石的雕刻技术在清朝被发扬光大,清《浙江通志》中提到: “柔而栗,宜刻印章,亦可琢玩器,俗名青田冻”。
田石印章,冻,“冻的要死”,也可知其中价值3、昌化石
昌化石雕云龙“惟几惟康”玺 昌化石雕云龙“惟几惟康”玺印面 昌化石雕云龙“惟几惟康”玺钤本昌化石鸡血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县昌化区,鲜艳的朱砂红色有黄、褐、紫等底色衬托,独树一帜。颜色呈鸡血红,红色越鲜艳越有价值。
最著名的品种为冻石鸡血石之中的白冻鸡血石,质地致密细腻,如“羊脂冻鸡血石”,一眼望去,似胶似脂,呈微透明与半透明之间;又如“乳白冻鸡血石”、“田黄冻”、“紫冻鸡血石”等。
1972年中日建交时,周恩来总理赠送田中角荣首相鸡血石印章一对,从此昌化鸡血石名声大振(也可见证鸡血石有多大的名气和多么珍贵!被炒起来了...)。
昌化鸡血石,紫檀木印盒内观4、巴林石
巴林石印章如鲜血刚留下来一般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石品种之中的福黄石(巴林黄)与田黄的特性相差无几;巴林石品种之中的鸡血石比昌化鸡血石颜色更为鲜艳。
明 铜铸「虎符」印章,信也,权也。正所谓:古往今来,印章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
无论极品石头能给予再好的感观,再好的价值,数目也是愈来愈少的,相反的是假货多如牛毛。无论镀金、无论整块玛瑙,也无论何种材质...石头等制作的器物好像已不再是艺术、文化的内容了,而是只要证明其本身是真货,就是有价值的...
如今都喜欢那么问的,“这是啥?真假?好东西呀,多少钱?”
文/陈陈美美
图/来源于各种网络、书籍
我想小而美,我累了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