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篇文章,说教养就是好好说话。确实,有时候你说的是实话,但是,用俗话说就是,太难听了,这势必会伤害别人,平白无故让别人挨一刀。而有时候你是开玩笑,但如果玩笑不恰当,也会给别人心里扎一根刺,很多年都还拔不出来,想起一次就疼一次。
网上流传过一则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说的是一对夫妻吃饭吃的好好的,一个大妈过来一瞅,就说,大妹子,你这干活这么累,吃饭还一点油水都没有,要是我呀,可受不了。还有那个大叔,人家孩子大学录取了,正高兴,他过去一看就说,我儿子上的可是名牌大学,这种三流大学,还不如不上。在这里我就不去骂这些别有心机的人了,他们的脑门上已经刻上了三个字,没教养。
我记得小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也不知道自己多大听到的,也忘记哪个老师为什么事情讲的了,还是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话说有一个国际性宴会,到场的都是世界各地的政要,有欧洲的,亚洲的,当然也有非洲的。宴会到最后,侍者端上来一个精美小盆,盆里盛着加了洗手液的水。非洲的哥们一看,觉得这么精致的盆肯定是装菜的吧,于是端起来就一饮而尽,喝完了还连声夸赞,这碗汤味道不错。这时候你们猜发生了什么?哄堂大笑?一片寂静?都不是,只见一位欧洲政要微微一笑,毫不犹豫端起盆子一饮而尽,面不改色心不跳说了声,是的。你以为这就是高潮,不,高潮是各国政要也都面带微笑,端起盆子,一饮而尽……
我记得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我们班的第一反应是,哇,厉害,真厉害。至于这个故事的真伪和其中的真意,我们这群小屁孩当然是不会了解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自然有些纰漏,不过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或者说我相信类似的故事总会有的。就像一些明星跌倒,主持人开两句玩笑暖场一样。当然,在这些情景中它们会被归结于政治和主持艺术,但是,这未尝就不是教养的一种表现。
最开始我们说的是,不给别人造成麻烦,不管是刻薄的语言还是别有心机的比较,对别人而言,那些都是麻烦。而后来我们说的就不止于此了,各国政要不需要喝洗手水,只需要谢绝侍者不洗手就行了,主持人也不一定要暖场,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就好了,甚至跌倒也是一个常用的笑料。
所以我要说,教养不只是不给别人造成麻烦,还要帮别人解决麻烦,或者至少,不给别人造成尴尬。
你要是在楼梯上走,啪,摔一跤,不重,你马上爬起来,第一件事肯定是看看四周,刚才没人看见吧,然后才会想到,我刚才是要上楼还是要下楼来着?
同理,如果别人绊了一下或者打了个哈欠,你要做的是,转过身或者把头扭过去,装作没看见别人的尴尬,然后很自然的继续刚才的事,这比不笑话他都要好,毕竟就算别人不笑,也没有谁愿意自己的狼狈样被别人尽收眼底。
没看到,没听到,别人的尴尬我不知道,这样,其实是对别人最大的保护,而且大家都不用尴尬了,好,世界和平。
当然,如果你不幸看到了,那就不仅考验演技了,还得有迅速的反应力和幽默的口才。记得看新闻说,总统夫人给即将演讲的总统鼓励,谁知下台的时候跌倒了,场面真是大写的尴尬,这时候总统说,亲爱的,不是说好等我说不下去了再用这招转移注意力吗?现在我只能争取一直说下去了。全场掌声。
这其实就是俗话说的,给别人找台阶下,要不然上不去,下不来,卡在当中真心尴尬。而教养,就是不让人尴尬,不论是避免还是解决。
教养,真的不是礼仪优雅,风度翩翩,它就是怀着一颗宽厚的心,善意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